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窩囊廢師團嗎?

66的娃娃


假的,大阪第四師團其實並不窩囊。現在網上流傳的許多大阪第四師團的窩囊戰績,都是編造的,實際上並非如此。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戰鬥力最強的,就是17個甲級師團。其中,於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設立的首批6個師團,更是精銳中的精銳,而大阪第四師團,正是這6個的其中之一。所以,單從這點來看,第四師團根本不可能是一支窩囊廢。

首先,現在大家廣為流傳的關於第四師團的梗絕大部分都是謠言。

比如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中,大阪第四師團奉命開赴前線。然而,第四師團接到命令後,行軍卻十分緩慢,在軍部的催促下,居然冒出滿營傷兵以五花八門理由要求留守。最終等到第四師團走到前線時,日軍已經被蘇軍大敗,諾門坎戰役結束。諷刺的是,第四師團的滿營傷兵突然全部康復,掉隊士兵紛紛歸隊,並且因沒能趕上參戰而憤憤不平......其實,諾門坎戰役,日軍投入的戰力,主要是第23師團,壓根就沒第四師團什麼事!

再如在徐州會戰中,面對人困馬乏,一心突圍的李宗仁部隊,第四師團的南進支隊居然不去追擊,而是燒飯休整。然而,這也是謠言!而事實是,大阪第四師團當時正在東北,根本就沒有參加徐州戰役。

實際上,大阪第四師團的戰績是可圈可點的。

真實的大阪第四師團,並不像網絡謠言所說的那般窩囊,而是一支有著優良作戰傳統的精銳部隊。

在日俄戰爭中,大阪第四師團作戰神勇,接連攻克金州、南山等重鎮。此外,第四師團還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並且連戰連捷,沒一敗績;抗戰時期,大阪第四師團在慘烈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成為首支攻入長沙城的日軍部隊;而在太平洋戰爭中,第四師團首戰巴丹半島,在不過一週的時間內,進展神速,同樣取得不俗的戰績。所以,大阪第四師團並沒有網上說的那般不堪。

至於大阪第四師團為何會被如此抹黑,原因很可能是由於大阪地區商業發達,當地兵員並沒有像其它日軍部隊那樣,瘋狂推崇所謂的武士道思想,不願充當戰爭炮灰,因此才被諷刺為窩囊廢。



這些歷史要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不是了。

第4師團是日軍常備17個甲種師團之一,是幾百萬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之一。

其實有個很簡單的邏輯。

日軍歷史上,曾經裁撤過一批甲種師團。

如果第4師團真的戰鬥力較弱,那麼早就應該裁撤了。

事實上,第4師團不僅僅始終保持在日軍最強的17個常設師團中,還是日軍最初建立的6大師團之一。

在日軍最初的西南戰爭中,第4師團的前身同西鄉隆盛的武士集團血戰,甚至展開激烈肉搏。眾所周知,西鄉隆盛部下那些武士,都是兇狠善戰的人。而且同電影上不同,這些武士也是拿著先進的火器作戰的,並不是只是揮刀和射箭。


西南戰爭以後,第4師團先是參加了甲午戰爭,從遼東半島強行登陸,隨後又參加了日俄戰爭。


在日俄戰爭中,第4師團表現非常優秀。第一戰,該師團就奇襲佔領金州城,攻破俄軍南山陣地,立下頭功。

隨後第4師團參加了遼陽、沙河、奉天會戰,從沒有較大失敗。

但是,日俄戰爭中,也體現了第4師團與眾不同的地方。

第4師團的編組第是大阪,這是日本最為繁華富裕的城市之一。

師團的兵員很多是大阪的城市人,不像其他師團多是鄉下土包子。

所以,在日俄戰爭中,頗有些日軍執行萬歲衝鋒那種盲幹,用人肉去對抗俄軍的重機槍,結果只是留下累累屍體而已。

相反,第4師團上下幾乎不蠻幹,極少進行無畏的攻擊。即便攻擊時,第4師團也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現在看來,第4師團的作戰方式更像美軍,強調依靠依靠戰術和火力取勝,不會動輒決死衝鋒。

事實證明,第4師團的傷亡率最低,戰績也不錯。雖然算不上最好的師團,至少第4師團也是甲種師團的中流。

一種說法是,畢竟是大城市的人,第4師團官兵通常見多識廣,不容易被隨便洗腦。同時,由於生活普遍要富裕一些,他們比較嚮往和平安逸的生活,有厭戰情緒,希望早點結束戰爭,也不希望同其他師團官兵一樣“為天皇陛下死在戰場上”。

同時,第4師團的城市兵們多瞧不起其他師團的戰友,認為他們都是“土包子”“頭腦一根筋的笨蛋”“只適合做消耗品”。

由此,第4師團官兵引起很多日軍戰友的不滿。日軍中,流傳著很多關於大阪師團的段子。

隨後的第4師團還是我行我素,但戰績也是不錯。

抗戰中,第4師團參加過一系列戰役,沒有吃過什麼虧。

它曾經在第2次長沙會戰,同國軍190師交手。

190師是後來方先覺第10軍的主幹,戰鬥力很厲害。

但第4師團以泰山壓頂的勢頭,迅速打敗了190師,後者甚至出現潰散的情況。

可見,第190師這樣國軍一流部隊,尚且不是第4師團的對手。

有人說,國軍裝備差,不能說明什麼。

那麼我們再看。

1942年,第4師團被編入南方軍,去菲律賓參加了對巴丹半島美軍的攻擊。

第4師團勢如破竹,銳不可當,2周內擊潰美軍,攻佔了號稱至少固守1年的美軍巴丹要塞,俘虜大量美軍

隨後,第4師團只用1天就打破了科雷吉多爾要塞。

這裡的9萬美菲聯軍不是傷亡,就是被俘。隨後出現了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被折磨死亡4萬多美菲聯軍士兵,佔被俘人數一半還多。

隨後第4師團的運氣很好,它先是被調到印尼駐守,但盟軍並沒有攻打印尼。

隨後,第4師團由被調到泰國,準備防備緬甸的英軍攻擊。

然而,英軍還沒有來得及攻擊泰國,日本就宣佈投降了。

所以,戰爭後期,第4師團其實沒有參戰。


事實證明,第4師團的戰鬥力絲毫不弱,曾經擊敗過俄軍、國軍、美軍。

這種部隊實力如果也算弱?還有誰更強?

為什麼會有對第4師團的所謂窩囊廢師團的說法,主要來自於日本軍事小說家關幸輔的文章《皇軍第一窩囊廢師團》。

但關幸輔只是小說家,他沒有說自己寫的是歷史,只是客觀記錄了一些流傳在日軍種關於第4師團的段子。

其實稍加分析,關幸輔的段子絕大部分都是無稽之談。段子提到的很多戰鬥,其實第4師團根本就沒有參加過,也不是參戰的部隊。

其實早在關幸輔寫這篇文章以後,就有日本專門的軍史專家寫文,將文章內容一一駁斥。日本軍史專家認為:沒有證據表明第4師團窩囊、懦弱,反而通過客觀的戰例可以證明這個師團戰鬥力很強。只是,第4師團有不蠻幹的傳統。可以這麼說,大阪人是會用腦子戰鬥的軍隊,如果發現沒有勝機他們就不會勉強從事,而是退回去尋找下一次勝機。

關幸輔的文章只是作為段子娛樂,所以沒什麼了不起的。

關鍵在於,有些人把關幸輔翻譯以後卻當做真實歷史,這就無語了。


薩沙


二戰時期,受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日軍在作戰時表現得非常兇狠殘暴,但事事都會有例外,日軍中同樣也有特例。日軍第四師團號稱“皇軍中第一窩囊廢師團”,它一打仗就生病,一出征就掉隊的作風一時間成為了戰場上的笑談,與意大利人在非洲的表現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第四師團是日軍在二戰前組建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屬於日軍的甲種師團。甲種師團是日軍最先組建的部隊,裝備最為精良,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第四師團組建於日本大阪,兵源也主要由大阪本地的菜販和小商人組成,所以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由於士兵大多是小商販出身,商人的精明和狡黠也隨之帶到了部隊,因此在每次打仗前他們都會認真計算一下得失。第四師團的士兵從來不會像其他日軍那樣不計後果,他們甚至還制訂了一個“三不要”原則,即“無謂的犧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戰鬥不要參加”、“窮途的敵軍不要追擊”,於是大阪師團養成了“能不打就不打”的好習慣。儘管如此,這並不代表大阪師團真的不行。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第四師團就擊潰了中國守軍第10軍,並攻入長沙城。第10軍是中央軍的精銳部隊,有著"泰山軍"的美譽,能擊敗第10軍這說明第四師團並不是真的窩囊廢。而且在太平洋戰場上第四師團同樣擁有良好表現,科雷吉多-巴丹戰役就是第四師團的經典之戰。當時美菲聯軍集結了十三萬人,又儲備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等物資,以此堅守巴丹完全不成問題。果然,日軍第16師團足足打了一個多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沒有取得進展。第四師團接替第十六師團後,經過縝密的偵查,確定了美軍的火力點,隨後通過精準的炮擊將美軍火力點一舉端掉。最終第四師團僅用一個多星期就攻下了巴丹要塞,取得了殲敵5000餘人,俘虜7萬美菲聯軍的戰績,而自身僅有600餘人傷亡。在進攻科雷吉多要塞時,第四師團更是隻用一晚上就攻佔了這座美軍重點打造的要塞。



從種種表現來看,第四師團不但有著兇悍的戰鬥力,還有著精確的戰場分析與計算能力。而且第四師團還很善於捕捉戰機,而不會做無謂的犧牲。如今日本自衛隊中仍然保留著第四師團的番號,這也說明第四師團根本不是所謂的窩囊廢。


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是日本軍隊中資格最老、歷史最長的師團之一。

大阪第四師團主要有大阪人組成,日本大阪地區的人們自古以來多從事菜販走商活動,非常的精明。所以在師團成立之後的歷次戰爭中,在保命和為天皇陛下盡忠之中,這些精打細算的小商人肯定選擇了前者。

1939年日本和蘇聯在中國蒙古邊界的諾門坎地區發生摩擦衝突,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下命令讓大阪第四師團以最快速度火速馳援前線。可誰曾想第4師團接到命令之後竟然遲遲不動,貽誤戰機。對於不肯挪動的理由是恰好這時師團內的士兵們好多“生病”了。把關東軍的高層氣的無話可說,下令聯隊長親自去醫務室參加對病號的診療活動。

在這樣的高壓之下第40團的士兵們才被十分勉強的聚攏起來,向前線出發,從海拉爾向諾門坎走去,形容第四師團的速度可以用兩個字,那就是“磨嘰”。別的師團火速馳援,用4天的時間就到達前線,但是這段距離,第四師團慢慢悠悠走了整整8天。

當第四師團到達前線的時候,蘇聯和日本剛剛結束戰鬥,宣佈停戰……

侵華戰爭爆發之後第四師團參加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南征北戰,屢戰屢敗,甚至被中國軍隊嘲笑道:“大阪的日本兵不會打仗。”因此侵華日軍各個部分都不願意接收第四師團,這種情況下第四師團只能調到東南亞戰場上。

到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仍有部分宣佈效忠於天皇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但是大阪師團卻在第一時間向盟軍投降回國。美國人說起這個師團也是嘖嘖稱奇,給他們評價說大阪第四師團“愛好和平”。

至於第4師團的士兵們參戰之前多是小商販,當戰爭結束之後褪下軍裝,他們立刻又回到了從前的身份。回國的第2天就有些曾經在大阪師團當兵的人,跑到前來接受投降的盟軍軍營附近,擺開攤位,賣起了戰爭紀念品。


廢墟的沉默


可能因市民組成,文化程度高,不好忽悠,中國也有這麼一支隊伍,宋子文的稅警總團,主要江浙子弟組成,內戰時被紅十軍團選定優先打擊目標,武器好戰鬥力成渣,但到緬甸他們明白為什麼打杖後,改編成的新三十八師戰鬥力頗為頑強,師長孫立人驕傲的說:本師為國軍主力師中唯一沒有督戰隊的


海之歌2018


事實上,第4師團不僅僅始終保持在日軍最強的17個常設師團中,還是日軍最初建立的6大甲級師團之一,因為絕大部分的士兵都來自大阪,所以稱其為大阪師團。不過相比於打仗,大阪人更擅長於做生意吧,虧本的買賣他們是不會做的,所以在日本投降之後,大阪師團是建制保存最完好的師團之一,也是日本戰後最早富裕起來的一批人


顧小悅


大阪第四師團大多是大阪人大阪人大多又是商人他們沒有武士那種效忠天皇的思想他們不是窩蘘他們只是不想打仗不想死只想活只想怎麼賺錢戰爭結束的時候通常會看到駐日美軍營地外有商人賣各種商品這些商人就是他們就是當初的大阪第四師團的成員


楓山905


此師團由大阪商人組成,不接受天皇洗腦那一套。老子家裡有妻子兒女商店家產,死了歸誰?也可能沒有認真習武,更根本地是厭倦戰爭。上戰場本就勉強,一聽槍響就後退。


王祖蔭1


大板師團最主要的原因是。能不打仗最好不戰鬥。也不爭強好勝。也不能說他沒有戰鬥力。能推的儘量推。能拖延時間的也是拖。所以最後二戰結束了。本師團建制齊全。個個是身壯體肥。裝備齊全滿員。被美國人公認熱愛和平師團獎壯。


花王花司令


第四師團又名大阪師團、“商販師團”,編組地:大阪。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是陸軍的甲種師團。但根據日本軍事歷史學家關幸輔,它的實際戰鬥能力不高。實際上,這也是相對而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