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奔馳事件”談溝通:我們為何反感官腔?

從“奔馳事件”談溝通:我們為何反感官腔?

專欄作者/多吃肉少喝湯

醫藥生產人士,吃肉不喝酒的雲吸貓師。

奔馳漏油事件無疑是最近最火的話題之一。本來已經坐下來,儘量心平氣和的談論解決事情。但車主被這位女領導一番皇恩浩蕩的官腔順利激怒。

在見證了一個優雅女性如何被逼上引擎蓋的同時,也見到了另一位女性領導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溝通過程打官腔到底是多麼的讓人反感?

從“奔馳事件”談溝通:我們為何反感官腔?

官腔自帶系統背景,從語氣到詞彙都是一種蔑視

女領導一身“政”氣,高大上的開場白,悲天憫地的同理心。又是董事會,又是德國產品會,都透露出一個潛臺詞,“我很忙,你這事,不應該找我”。

其實,在醫藥行業,也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不過,我們的詞彙會更加牛。

“我們的企業早就過了GMP,ISO9000也早就過了,而且還是冷鏈運輸,所以藥品質量絕對沒問題。關於您向我們索要COA,我第一時間就通知了值班的QA,相信很快就能郵寄過來。”

你覺得已經說的夠清楚明白了。對面客戶卻想罵人,為啥?專業詞彙太多,你的客戶不一定懂這麼多。你覺得多說專業詞彙才顯得專業,在他看來卻是蔑視。

為什麼說用行業詞彙通外行溝通是欺負人,因為你根本沒打算讓對方聽懂。

如果你說自己沒系統培訓過,所以不能把這種溝通方式當成蔑視,那麼說明你們公司根本沒重視這位客戶。如果真的重視客戶,還能安排一個沒經過培訓的人來溝通?

當你選擇了官腔,那就是選擇了客戶開啟敵意模式。

從“奔馳事件”談溝通:我們為何反感官腔?

官腔本質上講,是種話術

無法體現解決問題的誠意

女領導整個談話過程中,都包含激情與話術特色,可以說完全勝任任何一個對外踢皮球的機構崗位。

不接關鍵問題,東拉西扯,讓整個溝通過程洋溢著以下內容。

“現在需要等待”

“我們正在跟進”

“流程上沒有錯誤”

“正在走程序”

“目前無法確認”

“我們需要排除XX因素”

“公司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

......

等等似是而非語句,讓你急躁冒火、卻又覺得罵人有失文明,關鍵還又插不進嘴。

這些話術的作用是讓你碰軟釘子,而且整個溝通過程中,不會冷場,還能顛三倒四、往復循環,保證一直有話說。使得投訴的客戶恍惚中有自己理虧的感覺,對這次談話有恐懼感。

畢竟接待人員是屬於上班,而客戶可能是自己請假過來的。“耗不死你,就算我輸!”是這些接待人員的內心自白。

但客戶也不都是傻子,只要記住一句話,“不提解決方案的都是騙子”,他就能感受到你噼裡啪啦的後面是空洞的內容,於是防範機制啟動。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當接待人員得意洋洋的口吐蓮花之時,就是客戶開啟防範機制的時刻。

從“奔馳事件”談溝通:我們為何反感官腔?

當打官腔形成習慣,肯定不是僅僅針對客戶。

部門之間甚至部門內部同樣會有類似官腔。“老闆說的,你跟老闆問去”,“別提這個流程,老闆現在就要結果”,“市場就是這個需求,別提什麼法規不法規的”。

當然,最牛的還是面對藥監老師提出異議後,“趕緊換上xx設備,藥監局xx老師要求的”,“你那麼牛,不還是要聽藥監局的”。本來監管系統可能只是提了一個建議,到了最後就變成了強制性的規矩。

既然如此,官腔讓人反感也是情理之中,那麼我們在工作中,如何避免落入“打官腔”的窠臼中?

我們醫藥行業在服務中,如何避免這種境遇?

一,主動聯繫,表明誠意。

奔馳事件中,女領導到達現場之前,從未主動給車主打過一次電話。再忙,一個電話的時間也應該有的。主動聯繫,是表明誠意的第一要素。尤其是醫藥行業中,動輒關乎人命,需要特別注意。

二,告知時間節點,避免客戶著急。

任何針對投訴的回應中,都應該包含時間節點。這是一個正常職業人或者企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比如客戶投訴,懷疑買到了假藥,要求企業給個說法。那麼企業要第一時間核算檢測工時,在最早和最晚時間節點中,選取一個比較保險的時間告知客戶。

三,主動告知細節,拉近距離。

比如客戶要訂購你一批撲爾敏藥品,但你沒有存貨。需要現採購原料來生產,而且原料成本已經漲價。你可以告知客戶現在的狀況,諮詢客戶要求到貨的時間,看下是否能滿足需求。不能為了穩住客戶,而做出一些無法實現的承諾。

四,優化流程,縮短客戶等待期。

面對客戶投訴,很多企業都是接線員記錄,再層層上報領導。很多中間領導,一沒有決策權,二無法給出對應方案,純粹只是一種告知。建議取消掉這種雞肋中間過程,節省自身時間,才能給客戶以更好的溝通體驗。

放棄“官腔”,就是溝通渠道的節能減排。不光對客戶有利,對自己也是一種正面效應。撰文共勉。


從“奔馳事件”談溝通:我們為何反感官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