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聲譽軟弱而無力

新自由主義者多是市場萬能論者或市場神學論者。在他們眼中,經濟問題是無需分類的,因為問題只是“市場”得還不夠,只要一“市場”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因而他們聽不得“政府”二字,認為“政府”是市場的拌腳石。他們更聽不得“有為政府”四個字,認為“政府”都是貪婪而愚蠢的,怎麼能“有為”呢?所以林毅夫先生被“圍攻”。林毅夫提出的“有為政府”概念大大刺激了他們的神經。

在林毅夫先生眾多的反對者中,有一位最為高傲自負,以奧地利學派自居。他認為市場不會存在欺詐,因為市場有一雙無形的“眼睛”,即所謂的“聲譽機制”。因為顧忌聲譽,所以企業不會做出傷害消費者的事情。乍一聽,似乎有道理,但仔細推敲,不過扯淡。只要有信息不對稱,並且監督缺失,企業為利潤計,必然會有不利於消費者的行為。

最近星巴克事件便是明證。一般有錢有勢的大人物都愛“面兒”。星巴克,這個全球咖啡品牌,企業夠大吧,應該愛面子吧。可是呢?人家才不管這些呢!賺錢的“裡子”比沒用的“面子”更重要。明知有致癌物質,還是對消費者刻意隱瞞!市場的“聲譽”機制哪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