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高官傳言馬皇后陰取他人子,廣為傳播,乾隆不渲染另有陰謀

向敬之

馬皇后死後,朱元璋的坤寧宮裡,十六年間沒有女主人。

後宮還要有專人管理,怎麼辦?

大家都別爭,朱皇帝在馬後死後不久,新封一個李氏淑妃,“攝六宮事”(《明史·后妃·李淑妃傳》)。李淑妃治事不久又薨了,朱元璋再用陪了他幾十年的郭寧妃主持後宮。

明朝高官傳言馬皇后陰取他人子,廣為傳播,乾隆不渲染另有陰謀

馬皇后畫像

做皇后的事,但無名分,甚至不升級。

朱元璋“遂不復立皇后”(《明史·后妃·太祖孝慈高皇后傳》),算是對馬皇后最好的紀念。

他們不但是少年夫妻中年伴,而且馬皇后先後給朱元璋生育了五兒二女,即皇長子太子朱標、皇二子秦王朱樉、皇三子晉王朱棡、皇四子成祖朱棣、皇五子周王朱橚,以及皇二女寧國公主、皇四女安慶公主。

但是,嘉慶朝曾任南京太常卿、官至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的汪宗元,卻著有一本《南京太常寺志》,其中寫道:“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這種觀點,沒引起皇家史官的高度重視,卻嚴重影響了明末官員李清在《三垣筆記》附志中,寫道:“予閱《南京太常寺志》載:懿文皇太子及秦、晉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則碽妃生,訝之。時錢宗伯謙益有博物稱,亦不能決。後以弘光元旦,謁孝陵,予語謙益曰:‘此事與《實錄》《玉牒》左,何徵?但本志所載,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而西側止碽妃,然否,曷不啟寢殿驗之?’及入視,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

這是明顯有悖於《皇朝本紀》所收的《天潢玉牒》記載:“太祖皇子二十四人,長懿文太子、第二子秦愍王、第三子晉恭王、第四子今上、第五子周王,高後所生也。”成祖朱棣所修的《明太祖實錄》,也是將包括自己、懿文太子在內的朱元璋前五子,盡然標註為馬皇后所生。

明朝高官傳言馬皇后陰取他人子,廣為傳播,乾隆不渲染另有陰謀

《朱元璋》朱標等諸皇子劇照

《南京太常寺志》為汪宗元於嘉靖二十四年出任南京太常卿期間所寫,明顯不同與《明史·諸王·太祖諸子傳》所載:“高皇后生太子標、秦王樉、晉王棡、成祖、周王橚。”

根據汪著,馬皇后不是朱元璋前四子的生母,而是據為己生。這樣的實例,在明朝後宮並不是沒有發生,宣宗的孫皇后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明史·后妃·孝恭孫皇后傳》)。

此外,還因為朱元璋的皇五子周王朱橚“為燕王母弟”(《明史·黃子澄傳》),由是可推出,他亦不是馬皇后所生,而是與朱棣同為碽妃所生,或為孫貴妃所生。

明朝高官傳言馬皇后陰取他人子,廣為傳播,乾隆不渲染另有陰謀

朱元璋畫像

奇怪的是,乾隆修《四庫全書》,將汪著《南京太常寺志》作為浙江巡撫採進本納入,為何不以此為據修改《明史》,作為馬後無子、朱棣造假的明朝第一醜聞?

當然,乾隆的御用文人們秉承聖意別有用心地修明史,雖然不以汪宗元的驚天發現而極力渲染,但是他們仍然將此書納入全書,並不禁燬,印行傳播,傳之後世,不能說沒有特殊的政治考慮。

馬皇后是否真的沒生兒子,而是隻生了寧國公主、安慶公主兩個女兒?

在這裡,我先說孫貴妃與朱橚的母子關係。

朱橚定為孫貴妃之子,許是因為洪武七年九月,三十二歲的孫貴妃病逝,朱元璋命包括太子朱標在內的諸皇子為之守孝。朱元璋特別安排“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明史·后妃·太祖孫貴妃氏傳》),還敕令儒臣作《孝慈錄》,規定:“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孫貴妃無子,卻被稱帝的朱元璋冊封為貴妃,位在眾妃之上。

但是,朱橚生於前一年即至正二十一年,《明太祖實錄》卷九記載,是年“秋七月……丁巳皇五子生。”與孫貴妃來歸的時間不符。她是第二年,即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十八歲時被朱元璋納為妾。朱橚為孫貴妃服孝三年,要麼作為養子,要麼作為嗣子,不能理解為親生子。故而,李清說:“惟周王不載所出,觀太祖命服養母孫氏斬衰三年,疑即孫出。”(《三垣筆記·附志二條》)

關於馬皇后與朱標、朱棣的母子關係真偽辨,我將進一步解讀,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