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三朝看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

繡球莢蒾(木繡球),五福花科,莢蒾屬植物,灌木,株高達4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卵形至橢圓形,邊緣有小齒,葉柄長10至15毫米,聚傘花序直徑8至15釐米,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花期4至5月。蘇州常見,園林多有栽種。(圖、文/陸冰)

穀雨為三月中,太陽黃經30度

雨其谷於水,播種的時節到了

《孝經緯》曰

清明後十五日,為穀雨

言雨生百穀,物生清靜明潔也

此時"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鳥弄桐花,雨翻浮萍

殘花即將落盡,春將告別

谷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的由來

谷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穀雨時節,“楊花落儘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穀雨三候:

萍始生:穀雨之日萍始生,萍水始相逢。萍,水草,與水相平,故稱"萍";漂流隨風,故又稱"漂"。

鳴鳩拂其羽:鳩即鷹所化,布穀鳥。明劉伯溫詩:"鳴鳩語蕪聲相應,又是人間一度春。"蕪是雜草。可"春谷終期吹羽翼",鳩鳴預示著春要結束了,此時田野裡到處迴盪著它"家家種谷"的殷切呼喚。

戴勝降於桑:"戴勝"是頭頂有長毛的鳥,又稱雞冠鳥,此時落於桑樹,蠶將生之候。

谷雨三朝看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習俗

谷雨三朝看牡丹

走穀雨

谷雨三朝看牡丹

走穀雨,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古時候的人們也是很懂得欣賞和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的。很多青年婦女選擇穀雨這天走村串親,或者結伴到野外遊逛,欣賞開滿大地的“穀雨花”。與秀麗的自然風景相融合,身心愉悅,其樂無窮,所帶來的是福氣安康的凡間日子。

穀雨摘茶

谷雨三朝看牡丹

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節氣這天,南方茶區的習俗是不管天氣如何。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吃香椿

谷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前後是香椿樹萌發嫩芽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所以有穀雨節氣吃香椿的習俗。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雞蛋,甚至只是簡單地開水焯過, 加鹽調味,吃起來也是醇厚美味。

賞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

蘇州舊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的習俗。穀雨與牡丹花總是相約而至,所以蘇州人又將牡丹叫做“穀雨花”。這一習俗綿延千年,時至今日,每當牡丹花開,蘇州人便會攜伴邀友去賞花。小夥伴們到拙政園遊玩時,都能欣賞到各種美麗的牡丹花。

穀雨養生

01

15度為春捂臨界點

谷雨三朝看牡丹

俗話說:“穀雨寒死老鼠”,說的就是穀雨時節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注意保暖。穀雨過後,氣溫逐漸升高,雨量開始增多,但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樣穿衣服,其實季節還沒有到,溼氣很容易從裸露的部位進入體內。

對於捉摸不定的天氣,很多家長寧可給孩子多穿點,也不願意孩子凍著,說是“春捂”。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春捂也應有度,15攝氏度是春捂的臨界點,超過15攝氏度就要減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誘發“春火”,孩子體內產生的熱,與潮溼相遇,又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與中午溫差大,早晚應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這點,可適當調整穿衣層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夠了。

02

適當進補益身體

谷雨三朝看牡丹

春天,肝木旺盛,脾衰弱,但在穀雨的15天及清明的最後3天中,脾卻處於旺盛時期。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此節氣中,脾的旺盛會使胃強健起來,使消化功能正處於旺盛的狀態,消化功能旺盛有利於營養的吸收,所以這時正是補身的大好時機,使身體能夠適應下一個季節的氣候變化。但是補要適當,不宜過,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說法。

此時進補不能像冬天那樣,而應適當食用一些具有補血益氣功效的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抵抗春瘟,而且還可為安度盛夏打下基礎。如果飲食不當,卻極易使腸胃受損。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一時期又是胃病的易發期。消除病因是治療的關鍵,如戒菸、戒酒、不暴飲暴食、飢餓無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等。

03

穀雨宜食菠菜

谷雨三朝看牡丹

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在眾多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春季裡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好治療作用。

可適當多吃一些滋陰的寒涼性食物,比如:西瓜、香蕉、甘蔗、芒果、蘋果、梨、柿子、桑椹等水果,或是西紅柿、黃瓜、苦瓜、厥菜、馬齒莧、芹菜、海藻、海帶、螃蟹等蔬菜和海鮮。但食用涼性食物並不等於吃很多冷飲,溫度一升高,很多人就已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飲,過量吃冷飲,胃腸道局部受冷刺激,反會導致脾胃虛寒,對身體不利。

內容:綜合自網絡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

動動手,加我們!

科普蘇州QQ群:540895836

後臺君:szjinxiaohua

谷雨三朝看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