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泰伯墓:相傳兄弟三人,看名字泰伯、仲雍、季歷便可區分長幼


泰伯墓位於江蘇無錫市東三十里的鴻山。

泰伯又稱吳太伯,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泰伯原為姬姓,父親是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泰伯排行老大。

兩個弟弟分別是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於季歷及其子姬昌,泰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蘇,建國句吳。

泰伯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徑3米,墓頂填黃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兩根高大華表,華表上雕威武雄獅,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

泰伯與仲雍同避荊蠻後,定居梅里。土著居民認為泰伯有德義,追隨歸附泰伯的有千餘家,並擁立泰伯為當地的君主,尊稱他為吳太伯,自號“句吳”。

泰伯兄弟有沒有到達江南,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說法,將梅里定在無錫,是南朝無錫縣令劉昭在注《後漢書·郡國志》時開始這一說法的。以前古籍所說的梅里究竟在哪裡,一直難以確定。

商代末年,中原地區侯王用兵頻繁,泰伯深恐兵禍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築城郭名為“故吳”,但這一說法沒有歷史記載,在當地也無古城遺址,只是無錫今天有人這樣推測而已。

相傳泰伯開鑿伯瀆河,它流經坊前、梅村、盪口,直至漕湖,全長43公里,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工開鑿的第一條河流。無錫清名橋一段俗稱“伯瀆港”,一作百瀆港。伯瀆河的開鑿,使當地百姓世受其利。孔子在《論語·泰伯》中雲:“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德而稱焉。” 泰伯三讓天下和開發江南的功德,受到後世所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