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食行業裡,香料對於一款滷水來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熟食口感

熟食行業裡,香料對於一款滷水來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熟食口感

熟食行業裡,香料對於一款滷水來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熟食口感

一組配方和所有的事物一樣,都是需要有一個結構性的支架,在香料的配方中,香料的總量一般佔食材總量的2%左右,過量則會出現藥味,破壞食材本身的風味,影響很大,若是多次使用的老湯或滷湯,香料投入量應相應的減少,一般控制在1%左右之間。

確定一款滷水配方,這主框架搭配上應滿足三個條件:

是祛異效果最突出的香料

是增香效果最明顯的香料

是賦味能力最卓越的香料。

用桂皮,草果,白芷和丁香四種香料是適用性最為廣泛的一種結構性的框架架,對於這個框架,相信很多朋友都是有所耳聞的,之前的文章中雖然講到了這四種香料組合的重要性,但是並沒有和用量掛鉤,今天以兩斤食材的量,按照君臣佐使進行劃分,定義了一個實用性高些的框架,希望對於剛接觸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按照兩斤的食材,一般來說,香料的總體用量大約需要17克-25克之間,按照這個比例我們去其中間,大約控制在20克左右的重量即可,按照這個比例,這四種香料中,桂皮是合適作為君料的,在思量一番後,將四種香料用量大致確定如下:桂皮5克+白芷3克+草果2克+丁香0.5克;四種香料加起來的總量是10.5克,按照20克左右的總量來算,剩下的10克左右,便是給新手們發揮自主性的空間,這樣的好處是主軸的香味有一定的佔比,保證了架構的主導性。

熟食行業裡,香料對於一款滷水來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熟食口感

接下來是如何發揮自主性的部分了,為了方便使用,將各種香料的作用和用量進行了掛鉤,使用時可將下面的用量增加在上面的四種香料構築的基礎即可,具體使用時可以參考如下。

傳統滷水香味:八角4克+山奈3克+肉蔻2克+砂仁1克

傳統滷牛肉:

八角3克+香葉2克+肉蔻1克+草果1克+砂仁1克

麻香滷水:八角3克+花椒3克+良姜2克+蓽菝2克

滷水禽類:八角3克+白蔻2克+草蔻2克+生薑2克+辛夷(毛桃)1克

麻辣配方的滷水:辣椒3克+花椒3克+八角3克+蓽菝1克

配方沒有固定比例,一千家滷肉店有一千種風味,正所謂“物無定味,適口者珍”只有受食客歡迎的才是一款好的配方。

附 肉製品中香料的運用與配伍

香料的配伍有君、臣、佐、使之分,簡單的說,就是一種香料的味道最為突出用量最大,其他都是輔助,輔助的有增香的去腥的解膩的,有清香型和苦香型兩種。

中國傳統的五香味有:八角、桂皮、小茴香、花椒、丁香組成。

不過在運用當中要看肉類的品種。比如做雞類產品,就是白芷用量最大,有的佔到第一位,也就是君王,最次也不能少於前三名;桂皮也是前三名。

再來說一下中間力量的組成,比如裡邊有增鮮的肉蔻、脫骨的草蔻、提味的小茴香、清香味的陳皮、去腥的花椒等等,最後力量就是丁香和砂仁。丁香的後味很大,不能多用。

砂仁有透骨的作用,可以把我們配製的其他香料的味道滲透到肉裡乃至骨髓,不過市場上假的砂仁太多,是有叫做益智仁的東西冒充的,建議大家最好去藥店買。品質最好的是陽春砂仁。

當然也有用辛夷的,辛夷也是最後力量,自古就有辛夷不過錢的說法,可見用量很少。

以上籠統的講了一下香料,再詳細的說一下香料的配伍作用。

先說肉蔻,肉蔻在雞類產品中用量少,為什麼呢,上邊已經講過,肉蔻是提鮮的雞肉本身鮮味就很足,所以用量少,那麼豬肉類就不同了,,豬肉香味很足但是鮮味不足,所以肉蔻在豬肉類的比例稍大。

熟食行業裡,香料對於一款滷水來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熟食口感

再說一下草蔻,草蔻在雞產品中有脫骨的作用 所以雞產品中必不可少。

再就是同樣功效的檳榔片,也是脫骨的。

白蔻:白蔻去腥效果很突出,所以用在腥味比較大的肉類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就是鴨產品和牛羊肉。

香葉:有中和諸味的作用,一般用量不大,也是中間力量。當然還有甘草和羅漢果,後兩種用量就要少了。

草果:有解膩去腥的作用 用多了發悶 也是中間力量 在牛羊肉中比例稍大。

山奈:用山奈做的肉類吃到胃裡有一種暖暖的感覺,用多了有種辛辣味。

陳皮:清香解膩效果最為突出,著名的王守義十三香的主料就是陳皮,以兩年的陳皮最好,產地是新會陳皮。

最後講一下丁香:丁香所含的揮發油很強大,極易揮發,所以用量最小,他能在最短的加熱過程迅速出味,所以不能多用。

香料知識及配伍技巧


1、很多香料的呈香物質有些是脂溶性的(薄荷、紫蘇除外),只經過水解後還不能完全揮發出來,還要經過油解。香料下鍋時要注意先後順序,出香慢的(如八角、桂皮,草果等)要先放,出香快的(如香茅草、百里香,香葉、孜然等)要後放,以使香料出香趨於一致。一般來講,出香快是因為顆粒小,出香慢是因為塊比較大,所以可將八角、桂皮、草果等敲碎後與出香快的一同下鍋。

2、香料本身多少都有一些異味和苦澀味,在使用前要想法除去這些異味和苦澀味,芳香類香料中含有的異味和苦澀味較小,用清水浸泡一下就可以去除大部分異味,而苦香類香料中所含的雜質和異味比較多,或者是在沸水中煮一分鐘,以達到柔和中藥香味的作用 。

3、香料在使用時要本著寧少勿多的原則,尤其是蓽菝,草果,丁香等香味濃郁的香料一定不要太多,否則會產生一股發悶的味道。

4、在使用時,芳香類和苦香類要合理搭配:

一般情況下芳香類用量稍大些(如八角、小茴香可多放),苦香類用量稍小些(如砂仁放多了會特別苦,蓽菝有辣口也不能多放,白芷放多了中藥味會特別大);應用時要不同的原料不同對待,不能圖省力,包個萬能料包來個一勞永逸。在應用時,如果原料腥羶味大,要多加一些去異味的香料,如:加工羊肉時加入一些孜然,加工狗肉時加入一些薄荷等;再就是根據原料的特性,增減各種香料的用量,如:豬肉就要多加些肉蔻、桂皮,雞鴨等,禽類要多加些山奈和白芷,還離不開少許丁香。

熟食行業裡,香料對於一款滷水來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熟食口感

藥料的氣味和配伍作用,凡是兩種藥料或以上的藥料合用就叫配伍。配伍的目的就是為照顧全面,充分發揮藥料的作用,以達到最佳效果。氣味是辨別藥料性能的主要依據。由於每一種藥料都具有獨特的氣(性)味和功能,尤其是有些料還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氣味,如陳皮味辛辣苦,芳香;肉桂芳香,味甘,所以在使用時要全面認識瞭解,方能正確運用。

例如:肉桂配良姜,蓽撥,三味藥料均有大熱之性,各又具有香味,互相配伍,可增加其大熱大辛的作用,促使肉酥爛,肉與骨分離。白芷配丁香,草果,就能增強其芳香味,去腥,避穢,殺菌,防腐作用。砂仁,豆蔻,陳皮配八角,就可增強其濃烈的特異芳香氣味,能使芳香之味滲透肉內外,並有健骨消食,化積的作用。再次強調:藥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合理的搭配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中藥的性能。少而精,把每種中藥的特性通過配伍有效的輔助提高性能,可以對產品達到出奇的效果。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滷味技術,請私信我,為你提供全面詳細的技術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