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50.《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1968 導演:羅傑·瓦迪姆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這部電影在流行文化上的價值要遠遠大於它在藝術上的價值,可能在很多年之後,不會有人記得這部電影的“科幻故事”是什麼,也不會有人記得本片導演曾經拍攝過《上帝創造女人》。

49 《命運之門》 2004 導演:什恩·卡魯斯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為了這部電影,導演什恩·卡魯斯特意去學了物理學。學習成果是讓他在影片中發明了一臺時間試誤機,並讓他和自己的朋友來來回回穿越到過去糾正自己的錯誤。雖然影片規模很小,但是格局很大。

48 《飛俠哥頓》 1980 導演:邁克·豪傑斯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影片中扮演巴瑞英王子的是007提摩西·道爾頓、扮演邪惡帝王明的是馬克斯·馮· 西多,而為影片演唱主題曲的是著名的皇后樂隊。這是一部大混血影片,包含了動作戲、科幻劇和英國傳統戲劇的種種元素。

47 《天降財神》 1976 導演:尼古拉斯·羅格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在這部電影裡,大衛·鮑伊扮演的是一個又白又瘦的外星人,他在影片中的表演既嚴肅又無情、既妖嬈又乖戾、既落寞又傷感,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地諷刺了1970年代的貪婪社會風氣。

46 《人工智能》 2001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人工智能》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科幻片,不僅由於故事飽含深情,更重要的是,這個看似“機器人歷險記”的故事實際上是一個“生物”認識自我的過程。影片觸及了嚴肅科幻片探討的核心問題——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是因為什麼。這是一個無解的哲學元問題,影片沒有給出自己的解答,但卻讓所有人思索。斯皮爾伯格在庫布里克的奠定的基礎上為影片帶來了堪稱“怒放”的視覺效果,並加入了自己溫暖的情感。

45 《哥斯拉》 1954 導演:本多豬四郎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哥斯拉這名字出自日本流行小說家香山滋的同名小說,在原作中,哥斯拉是來自外界的巨大破壞者——在1954年的日本,這個破壞者指的是核戰爭——對於原子彈的記憶,大和民族要比我們深刻得多。影片公映後,受到了日本青少年的追捧,於是在接下來的50餘年時間裡,哥斯拉被改頭換面地28次搬上了銀幕。

44 《螢火蟲》 2005 導演:喬斯·韋登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觀賞這部影片的時候,喬斯·韋登撰寫的那些閃耀著小聰明的幹練、詼諧的臺詞是最令人愉悅的體驗。雖然有人認為整部影片都是在故弄玄虛,都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但不能否認,喬斯·韋登在影片中很好地營造了一種神秘感,並一直把這種懸念留到了最後。

43 《禁忌星球》 1956 導演:弗雷德·威爾科克斯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這是一部大投資、大概念、大製作的科幻片。影片中有一個擬人化的機器人,比《星球大戰》中的那個機器人要早了20年。雖然影片的特技在今天看來已經是“粗製濫造”,但所揭露出來的“仇恨即怪獸”的人文倫理思考卻顯得與時俱進。可以認為這部電影啟發了盧卡斯拍攝《星球大戰》,間接地對《異形》和《黑客帝國》產生了影響。

42 《五百年後》 1971 導演:喬治·盧卡斯

喬治·盧卡斯的長片處女作,片名THX1138指的是一個追求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人,他主動要求擺脫思想控制。影片有著極強的形式主義傾向,塑造了一個類似於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展示的集權世界。從這部處女作裡我們能看到盧卡斯日後創作的一些傾向:科幻、烏托邦、鬥爭、反抗等等。

41 《電子世界爭霸戰》 1982 導演:史蒂文·利斯伯吉爾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影片的故事和演員的表演並不出彩,但是《電子世界爭霸戰》的概念、風格和技術卻是劃時代的。導演史蒂文·利斯伯吉爾在影片中塑造了一個和現實世界並存的虛擬世界,成為了第一部描繪虛擬空間的科幻電影。毫不誇張地說,後世幾乎所有的同類影片都收到了本片的啟發。

40 《獨立日》 1996 導演:羅蘭·艾默裡奇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大投資、大場面、大製作,好萊塢用這種無法複製的電影攻克了世界影壇。《獨立日》開創了一種科幻片的故事模式,那就是在電影中,弱勢的一方往往會因為機緣巧合、發現對方的致命弱點而獲得最終的勝利。

39 《月球》 2009 導演:鄧肯·瓊斯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鄧肯·瓊斯一鳴驚人的處女作,充滿哲思、令人動容。雖然在近些年,這種令人難以下嚥的英倫範科幻片格外少見,但是大衛·鮑伊的兒子卻讓我們看到了它並未絕跡。山姆·洛克威爾的獨角戲沉靜而深邃,讓人很容易對其產生情感上的投射,正是這種情感交流才成就了影片的顛覆性結尾。

38 《全面回憶》 1990 導演:保羅·範霍文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當科幻遭遇動作明星,我們就得到了“科幻動作片”。在這類電影里科幻色彩往往只是底色的一種,而動作明星的個人魅力才是影片的“重頭戲”,《全面回憶》就是這麼一部電影。著名的保羅·範霍文召集來了《機械戰警》的班底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未來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把前州長阿諾塑造成了一個有勇有謀、有肌肉有智慧的平民英雄。

37 《地球停轉之日》 1951 導演:羅伯特·懷斯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1951年,世界處於冷戰之中,這部電影的誕生顯然帶有某種“警世”的特徵,因為外星人千里迢迢地來到地球,就是為了告誡人們“要和平,不要戰爭”。這種處理方法和當年的主流科幻片南轅北轍,所以影片也就在時間的洗汰中挺立了下來。

36 《蒼蠅》 1986 導演:大衛·柯南伯格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蒼蠅》是一部無法忽視的Cult傑作,影片在給予人們恐懼和驚嚇的同時還讓人們反思:科學在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控制不受控制的科學反過來否定人類本身?柯南伯格在影片中想傳遞的無非就是一種對現代社會剝奪了人性的批判的觀點。

35 《光明戰士阿基拉》 1988 導演:大友克洋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大友克洋一貫喜歡“爆破”性的主題,這部《光明戰士阿基拉》深得其中三味。影片的背景是在未來的日本,主題是關於人類末日和自我發現與救贖。整部動畫片除了保留有大友克洋的一貫的工業化和冷峻的特色外,還異常的真實。

34 《星河戰隊》 1997 導演:保羅·範霍文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在科幻動作片的領域裡,有一個把戰爭片和怪獸片融合在一起的先頭兵,這就是保羅· 範霍文的《星河戰隊》。在這部電影中,範霍文毫無顧忌地拉上了一整支部隊,在地球上和死不絕的外星怪物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33 《第九區》 2009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在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的筆下,這部電影是一部讓當年暑期檔好萊塢大片“蒙羞” 的佳作。的確,寫實化和紀錄片化的鏡頭語言、顛覆性的科幻故事、對人性和“蟲性”的深刻描寫和那個算是半開放式的結尾,真的讓當年上映的《變形金剛2》有那麼點“無地自容”。

32 《索拉里斯》 1972 導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雖然塔可夫斯基本人對《索拉里斯》不置可否,但這仍然是一部大師的作品——也是大師最具爭議的作品。影片故事非常形而上學,說的是一組蘇聯科學家到索拉里斯行星上研究“海洋”,後來才發現這看似海洋的東西其實是行星的“大腦”,海洋的波動能影響到宇航員的心智和記憶。

31 《暗淡的星》 1974 導演:約翰·卡朋特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雖然這部電影在約翰·卡朋特的履歷表上並不顯著,但是影片因為卡朋特那種一貫的 “怪咖級特色”和黑色幽默而在科幻片的歷史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30 《妙想天開》 1985 導演:特瑞·吉列姆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只要你反對集權主義,只要你看過奧威爾的《1984》,那麼你對《妙想天開》裡的未來世界就一定不會陌生。《妙想天開》假定了一種註定要失敗的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高度集權、高度統一、扼殺個體自由。

29 《鐵血戰士》 1987 導演:約翰·麥克蒂爾南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這部電影的經典表現在兩個方面:作為科幻片,影片提供了一個供後世不斷改編和致敬的外星怪物、它說著外星語言、只獵殺戰士、殺人武器先進、而且還把頭蓋骨當做戰利品收集;作為動作片,影片中的殺戮夠血腥、夠暴力,阿諾的表演也足夠給力,如果還要再拉上一個什麼條件的話,那就是幽閉的叢林,這種環境設置也為影片平添了幾分神秘的恐怖感。

28 《12只猴子》 1995 導演:特瑞·吉列姆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影片帶有極強的特瑞·吉列姆的個人化色彩,也帶有極強的宗教和玄學的色彩。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翻拍自法國新浪潮中一部令人費解的電影《堤》。

27 《瘋狂的麥克斯2》 1981 導演:喬治·米勒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點擊展開,查看完整圖片

相較於前作,《瘋狂的麥克斯2》的預算更足、場面更大、追車更火爆、末世的佈景和造型更頹廢更逼真。而第一集中欲說還休的“反烏托邦”情節在這一集中才顯得昭然若揭。影片用寫實化的手法描繪出了後核戰時代的世界圖景,導演沒有渲染暴力,但也沒有對暴力扭扭捏捏。那種慘白的世界、像是動物一樣爭奪“生存權”的人類亦成為了該類電影中的“保留元素”。

26 《大都會》 1927 導演:弗立茲·朗

影史上最偉大科幻片TOP50(50-26)

這是默片時代最昂貴的一部電影,也是表現主義的代表作。為了拍攝本片,弗立茲·朗燒掉了500萬德國馬克,那是在1927年。影片上映後曾經遭到了廣泛的批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蕭條時期的德國工人並不是累死累活工作的問題,而是他們根本找不到工作,也就沒有機會在工作中累死累活——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影片的價值也逐漸開始顯現——它像是箴言一樣精準地預言了未來世界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