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永生 敬畏生命

小說《偷書賊》開頭,死神有這樣一段獨白“一個小小的真相,你會死,即便再努力,也無人能永生.........”對於死亡無需恐懼,世界的任何物質形態,無論是地球還是人類最終都將毀滅。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有情感,在5萬~4萬年前的智人時期,智人按照統一的文化規範的墓葬儀式(比如,側身屈肢葬)埋葬死者,有時,屍體上覆蓋紅色赭石粉末,隨葬工具、個人用品和食物。對待同類的死亡心存敬畏,這正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標誌。而其他動物對於自己同類的死亡,會無動於衷,即使悲傷,也就一時,更不會紀念追思。孔子告訴我們要“慎終追遠”,要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因而中國傳統文化對於葬禮是十分重視的。對於他人的葬禮又該持何種態度呢?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孔子去喪家弔唁,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一個有喪事的家庭,家裡有人過世,舉家都哀慼憂傷。如果,如果我們在那大吃大喝,在喪者身邊飽食,有沒有想到別人的哀痛?這是沒有惻隱之心的體現。親友過世,夫子去弔喪,這個時候是會哭的,當然在這種情形下也是不會去唱歌娛樂的,與之感同身受,心有慼慼焉。


死神永生 敬畏生命


人類的至今都在苦苦尋找“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人生三問,對於生死的問題都很重視,人之生好理解,最起碼知道是父母所生,而對於死亡都很恐懼,不知道肉體消亡後是否還有靈魂的存在。


死神永生 敬畏生命


唯物主義思想家認為,人的肉體和精神合二為一的,肉體的消亡精神也隨之滅亡。而唯心主義認為:人死後精神還在,佛教認為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基督教認為,生而贖罪,死後等待上帝審判,靈魂還會復活。道教認為,煉製丹藥,就可以羽化而昇天,就可以長生不老。


死神永生 敬畏生命


每個人都會經歷死亡,死不足懼;既然人都不知道死亡後到底什麼樣子,所以對待死亡慎重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