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次录取,公费师范生今年首次招生,能否解决未来缺教师?

2019年,是国家实施公费师范生第一年。在新高考即将大范围实施之际,全国中小学面临师资短缺现象,不论是类似于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还是偏远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化的今天,师资短缺问题会在一定时期内困扰基础教育的发展。

提前批次录取,公费师范生今年首次招生,能否解决未来缺教师?

提前批次录取,公费师范生今年首次招生,能否解决未来缺教师?

提前批次录取,公费师范生今年首次招生,能否解决未来缺教师?

2018年8月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是指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该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但学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指定的中小学任教。这就意味着2019年,是师范生公费第一次招生。

公费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一字之差,同时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公费师范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同时开始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

从今年各地公费师范生的政策来分析,不包括6大部属院校,很多地方的公费师范生采取提前批次录取。河北省属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四川公费师范生录取原则上安排在相应批次前单独进行。北京也是如此,实施公费师范生政策,师范专业将改变以往录取方式,统一到提前批次录取。从这三地公布的公费师范生招生政策来看,尽管很多地区目前已经合并本科批次,普通本科只有一个批次,但招收公费师范生的院校依然有优惠政策,参加提前批次录取。公费师范生参加提前批次录取,不是地方政策,将来所有招收公费师范生的院校的师范专业,都会参加提前批次录取。

以往,只有军校以及少数院校才参加提前批次录取,一般参加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在录取过程中能录取到相对优质的生源。因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为了保险,一些考生会选择一些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增加录取机会。一旦填报提前批次录取,分数达线,档案就会被提走,考生没有机会参加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公费师范生参加提前批次录取就是说,在招生政策给予优惠,同时,考生被录取后,学费住宿费包括生活费由公费支出。

公费师范生实施的是双重优惠,大学在招生时参加提前批次录取,增加了大学的招生积极性,同时,考生选择师范专业,不用花钱。

但是,这种双重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核心办法。例如北京地区,很多区的中小学目前正在招聘教师。从要求的条件上来看,硕士及以上的学历要求比较普遍。北京的户籍对高学历的非京籍优质生源有很大吸引力。而拥有京籍的生源中,到底有多少考生选择公费师范生,然后读到硕士到中小学从教?或许,在一些偏远和农村地区,公费师范生会有一定的吸引力。

我的意思是说,公费并不是吸引优质生源的硬核办法。在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很多考生的大学费用并不是家庭支出主要矛盾。即使有一些家庭贫困的优质生源,他们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活补助,也不优先选择师范专业。

在大学志愿填报上,每年最优秀的考生不选择师范专业,每年大学最优秀的毕业生选择基础教育从教的寥寥无几。基础教育的生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我并不是说来自贫困地区的考生将来当不好老师,他们都很优秀。公费师范生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基础教育师资结构不均衡。

解决师资短缺,尤其整体提高全国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师资质量,提高待遇才是最根本的。教师是一份有尊严的职业,不但是在社会地位上,更要在待遇上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