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鸟虫书印是汉代篆刻艺术的又一朵艳丽的鲜花。因其文字的线条模拟鸟虫、鱼雁、矛角、戈头,故而得名,鸟虫书的文字变化比之汉缪篆更富于随意性,更能充分的发挥作者的灵巧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

汉代的鸟虫书印,以白文、玉印为主。

鸟虫书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从出土的文物中,各诸侯国君的少数器物上就铸有这种书体,如宋公戈、蔡公子剑、楚王盘及各地出土的几把越王剑、越王矛等,都铸有错金或错金加绿松石镶嵌的鸟虫书铭文。书体端庄潇洒,工艺精湛,制作相当艰巨,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有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才能有条件铸造这种耗工费时的器物,鸟虫书似乎成为贵族用器铭文的专用文字。存世的及先后出土的秦、汉、魏时期的大量铜、玉印中,亦有为数不多的刻有鸟首虫形文字,对这类书体一直都称为鸟虫书。但数量较多的是一、二厘米左右的小私印,这些私印刻的书体舒卷如云,对这批既无鸟首又无虫形的书体,晚晴以来有了“云篆”、“殳篆”等不同的名字,事实上这类书体,亦属于鸟虫书。

我们在这里略微探讨下鸟虫书是怎样形成的。对鸟虫书的书体起源探索,我们先来看看近几十年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的文物为断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匋器与六国时期的铜器相比较,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造型同样庄重、一脉相承,各诸侯国器物上的铭文,书体构思,器物上纹饰所选择的几种相类似的纹饰,都有着中华民族的特征。从商、周、各诸侯国的铜器上所使用的纹饰,多数采用螭纹、饕餮纹等,一部分玉饰造型,线条迂回穿插,布局巧妙,线条随器物大小变化,有复杂、有简单。这些纹饰的变化,构思方式与鸟虫书体是一致的,这印石鸟虫书体的来源与基础。鸟虫书体所不同的是初秋战国时期是以大篆美化而成,而秦、汉是以小篆美化而来。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器物上书体的分类,秦有八体书,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鸟虫,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东汉有王莽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古文而异形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从八体书到六体书,经历了秦、西汉两个王朝的盛衰,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书体也由小篆进入隶书、草书时代。印章所用书体,秦称摹印,王莽六书称为缪篆,同时将秦书八体的刻符、署书、殳书、鸟虫并称鸟虫书。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殳书中提到“言殳以包凡兵器题识,不必专言殳。”在出土的战国兵器上就有鸟虫书的铭文,所以王莽六书中把殳书等并入鸟虫是有依据的。王莽六书所谓“鸟虫书,可以书幡信也。”幡信至今没有看到实物,幸有春秋战国时期宋公戈与江陵出土的越王剑以及满城出土的西汉铜壶等,均铸有鸟虫书,这些重要的史料的发现证明鸟虫书除了幡信上的使用外,在其他器物上亦有应用。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笔者找到满城出土的西汉铜壶腹四周错金铭文,其中甲壶的繁体鸟虫书和乙壶的简体鸟虫篆的摹本,和大家分享下鸟虫书在器物上的应用。

我们在看看秦汉时期一些一、二厘米左右的小私印,其印文写法与鸟虫书是一致的,但比器物上的略微简略。有些学者把带有鸟头虫尾的才称为鸟虫书,而其余弯曲盘绕,如同卷云的称为云篆,但是在秦汉书体中都没有此分类,所以我们这里把这些都归入到鸟虫书印中来。

我们先来看看两方比较有代表性的鸟虫书印。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婕伃妾娋”这方方印章是汉代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此“婕伃妾娋”汉代白玉印,在宋代就被认定是汉成帝妃子赵飞燕遗物,因为其物罕、印美、流传有序,是一方堪比传国玉玺的中国古代玺印,之前我们也为大家展示过传国玉玺的印图,虽然是清代的伪传国玉玺,但是两方玺印中均用鸟虫篆,也可见鸟虫书的受喜爱程度和珍贵程度,也证明鸟虫书却是是当时贵族所喜用的。

“婕伃妾娋”两个不同印谱中所存之印图,单以“婕伃妾娋”印而论,便是一方价值连城的珍宝。“婕伃”为汉代女官名,以鸟虫书制成的玉印,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印图中的“婕”字写作绞丝旁,但是作为官名的“婕妤”一般是女子旁或单人旁,“娋”字也有说是“赵”字,类似于古鉨中的“赵”一般只写作“肖”。但是经过故宫博物院鉴定为“娋”字,也就从而证明此印并非是赵飞燕遗物,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代李日华得到此印,曾谓:“若愿以十五城岂能易也。”后此印归龚定庵所有,其“欲得地十笏于玉山之侧构宝燕阁居之。”此后潘德畲所得,便秘不示人。当时何昆玉曾观遍了潘氏的所有珍藏,唯独没有见到此印。何昆玉在跋《簠斋所藏玉印》时谈到:“遂以白纹银四两婉转求得一印花,朝夕赏玩,爱其刀法、书法,精美绝伦,令人不可捉摸也。”自明代以来,一直被视为稀世珍宝。

我们可以从此印中看到鸟虫书印的线条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线条巧丽旋转,气息醇畅,如“婕伃妾娋”的“伃”字的单人旁不仅为原有的两笔增加了盘曲,还增加了许多辅助的曲线,更加显得婀娜多姿。加上此印的背景,令人更加的感觉其中的不同,有时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就是环肥燕瘦中燕瘦所形容的赵飞燕的印玺。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鸟虫书印,几种体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度才智。鱼雁、鸟虫的布设极为巧妙,贵在量字而施,不失法度,神韵相辉。“武意”印则集中反映了这一艺术特色。“武”字上下部分间,分别有同一方向的鸿雁,意在展翅昂视,嘎然长鸣之态。“意”字的首笔,作一尾游鱼,悠然自乐。技法细腻,鱼的目、鳃、鳞、鳍,均显而可观,栩栩如生,生气盎然。

鸟虫书线条流畅县局,然而又不失稳重,动中寓静,处处见高明处,关键在于有直线相辅助,以固定其间架,“意”字的中部,在飞舞的线条中间,安置一个中正的“中”形结构。同样在“婕伃妾娋”印中,同样在每一个字的中间有直线,作为砥柱,不仅起到了映衬曲线的作用,也使得中宫坚实,全印稳重。

再为大家带来一些汉代的尺寸比较小的私印,鸟头的表现主要在“私”字,书体以盘绕屈曲为主,更加符合“云篆”之名。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鸟虫书篆刻讲堂六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