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天鎮縣”概況

天鎮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大同市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介於東經113°53′30″至114°32′30″,北緯40°9′8″至40°40′35″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全縣總面積1635平方公里,下轄5鎮6鄉、221個行政村,總人口21.6萬

[1]

天鎮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戰國時為趙國延陵邑,西漢建延陵縣,唐設天成軍,遼代改為天成縣,明代又改製為天成衛、鎮虜衛;清順治三年合成天鎮衛,雍正三年稱天鎮縣。1948年,天鎮縣解放。1958年,併入陽高縣,1961年,又恢復天鎮縣至今。

境內著名景點有:慈雲寺、盤山、新平古城等。

2018年5月25日,山西省政府專享政策一縣一條,天鎮縣允許現有村醫通過考試考核擇優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採取“鄉招村用”方式繼續在所在村服務。

山西省“天鎮縣”概況

天鎮縣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本省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13°53′30″至114°32′30″,北緯40°9′8″至40°40′35″。

西距大同市80公里,東距張家口市85公里、距北京30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200公里。

地形地貌

天鎮縣系陰山山系,屬大同斷陷盆地,地貌複雜,地層古老,整個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微傾,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76米,地貌特徵為山區多、平原少,其中山區、丘陵、平原分別佔總面積的51%、29%和20%。

氣候特點

天鎮縣為大陸性北溫帶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無霜期90—128天,年均日照時數2827小時,年均氣溫6.4℃。

土地資源

天鎮縣可劃分為川區、山區、丘陵區、邊山路口區,可供農、林牧用地194.75畝。現有耕地面積59.74萬畝,其中水澆地24.16萬畝。林地面積17.4萬畝,森林覆蓋率16%,天然草地面積 46.5萬畝。天鎮縣尚有荒山、荒坡、荒灘面積50萬畝,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

礦產資源

天鎮縣現已探明的礦種有39種,其中鉛、鋅、鐵、銀、金、鈦、大理石、欖石、磷灰石、白雲母、長石、石英、玄武岩、泥炭等礦產分佈廣,儲量大,品位高,而且礦地質條件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開採價值。

水利資源

天鎮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河流屬海河水系,有南洋河、洪塘河、三沙河、柳林河四條主要河流及大小20多條支流,總長106公里,總流域面積154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9988萬立方米。

天鎮溫泉位於縣環翠山南麓,古長城腳下,距天走公路起點 2公里,離縣城 5公里。此泉地下儲存面積為 8平方公里,量為7億立方米,100米以下冒出地表水溫為44℃,泉水中含有28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素,屬鋰、鍶、偏硅酸——鈉型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其有益成份含量均超GB8537—87標,是山西省首次發現的優質礦泉水。

慈雲寺

慈雲寺是天鎮縣現存邊塞歷史文化文物的典型, 於1957年山西省政府審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慈雲寺始建於唐代,由縣誌記載,貞元年間(785—805)築天成軍城池,慈雲寺建築在貞元之後,那時叫法華寺,到遼開泰八年(1019年)重新修葺。到明朝中的宣德年間(1426—1435年)又進行大修,敕賜“慈雲寺”,史稱“關外巨剎”。清朝,亦屢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時的建築風格。

玉皇閣

新平堡既是軍戍堡寨,也是邊境貿易的一大處所。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在新平堡中央修建了玉皇閣一座,為明代典型的正方形三層兩簷歇山頂式樓閣,面闊3間,進深3間。斗拱四鋪作補間1朵,正脊、戧脊為琉璃雕作;底部為石基磚碹十字形通道,上面四周為壓條磚欄;上層為木製勾欄平座,上下座均有迴廊。

這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築,也是新平堡標誌性的建築。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光緒八年(1882)均有重修,但均保持了原建的風格、構件。新中國1966年毀閣內塑像及壁畫。1992年重修,原天鎮縣委書記賀銳題匾“代郡延陵”,懸於上層正南。

盤山

位於天鎮縣東南4公里盤山,山上有顯化寺,始建於明宣德二年(1427)為儒、釋、道三教混合寺院。寺院面北朝南,佔地20000平方米,有韋馱殿、釋迦殿、文殊樓等,院外有玉皇閣、阿育王塔。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區有八景:一線泉、水打鼓、日落晚霞、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橋。六十年代部分建築拆毀,現逐步恢復修建,現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開鑿的石洞,寬3.6米,深3.7米,高2.9米。洞前鑿石階30餘級,約尺許,上必側足:洞內石刻三聖坐像及十八羅漢像壁畫,造像多為瘦骨清相,衣紋下部褶紋重疊,神態各異,藻井中的飛天雖經過歲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鮮明。最大的高1.4米,最小約0.5米北洞為仙人洞,深3.9米,寬3.5米。

長城

李二口長城是明長城的一部分。是明嘉靖年間修築的,這段長城東面是李二口村。在天鎮北川還有漢長城、北魏長城遺址,規模較小,牆體不存,僅留殘跡和基礎。現存比較完整的是這些明代的外長城。該縣境內明長城修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全長68.5公里,現存完整牆體的有33.5公里。牆體多為土築,山嶺地段土石並築,多依山勢而定,一般高6到10米,寬5至8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