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喜劇外衣,《新喜劇之王》不該被如此貶損

拋開喜劇外衣,《新喜劇之王》不該被如此貶損

1

很多人對《新喜劇之王》的不喜歡源於對《喜劇之王》的太過喜愛,就像自己家的孩子,明明哪裡都很好,可就是不能為自己好好的爭一口氣。

觀眾欣賞周星馳的電影,往往都要帶著情懷去看。每一部周氏電影出現,總有人高喊“欠星爺一張電影票”,也總會有一波人要跳出來罵街。從周星馳近幾年的電影來看,幾乎部部如此,就連《功夫》和《大話西遊》重映都沒能逃離這個怪圈。

而這次,似乎是最慘烈的一次,豆瓣評分跌落6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大眾對周星馳的期許又一次集眾失望而所歸,可以和隔壁的成龍大哥一起拍拍手洗洗睡了。

但是《新喜劇之王》真的有那麼不堪麼?

2

我倒覺得這次是電影名字連累了這部電影,除了有一些致敬梗類似之外,這算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和20年前的《喜劇之王》還是有很多不同。甚至於拋開那些設計好的搞笑情節之外,內裡是一個包裹了親情內核的悲劇故事。

還是多虧了微博裡面一位大神的解析,對應後半段被多人詬病的邏輯不通,她委婉地聚焦出一個結論:如夢死了。

對,沒錯,這很明顯是一個驗證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的故事。

在如夢無數次的被失敗打擊以及戳穿渣男友的真面目之後,就在那個雨夜,伴隨著她閉上眼睛聽著音樂的那一瞬間遭遇了車禍。而後續的成功,不過是她極度渴望的假像。

這根本就不是一部喜劇,它把底層人民可以遭遇的冷遇以及娛樂圈中出現的亂象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然後用童話故事做結尾為這個冷漠的故事包裝了一層溫暖的糖衣。

3

溫暖的故事用冰冷的內核承載,這一點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非常相像。

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合成為一個臨時家庭,雖然大家互不相識,可難得的其樂融融一家親。最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生活的夠艱難了,見到無家可歸的小女孩,他們依然愛心氾濫,接納她成為新的家庭成員。

你以為這是一個溫情故事,錯了,這只是外包裝,內裡他是一個近乎殘忍的故事。

下面是劇透線,儘量短一些,好讓這個故事不至於過分殘忍。

男主是一個小偷,女主和他偷情後通過正當防衛的手段殺掉了女主有家暴的丈夫。男主在一次行竊中意外帶回了被遺棄的小男孩,三人家庭集團成立。

奶奶的角色,年輕的時候被小三上位離開了丈夫,和在風俗店上班的孫女組成二人家庭集團。男主和小男孩組成二人偷盜夥伴,後來的小女孩也成為了他們的掩護,小男孩不斷長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後來主動被抓。這一系列的關係開始曝光,小偷家族最終解體。

這個故事可能和要聊的《新喜劇之王》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屬於要強調並佐證的一點:溫暖和冰冷,現實和荒誕是不對立的,你可以否定一個導演丟失了耀眼的光環,但是你不能直接去否定一個故事。

4

客觀的說,《新喜劇之王》當真問題不少,網大般的粗糙拍攝質感,一些情節演繹的過於誇張。至於致敬1999年《喜劇之王》中周星馳和張柏芝那段經典場景,於整個故事情節並無太多推動效果。

不到90分鐘的電影時長,讓我充分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刪減版,那麼更多的暗示類幫助理解故事的劇情線是不是由於什麼原因被拿掉了,當然這些同樣不得而知。至於周星馳被資本裹挾一說,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說笑。

繼續說回電影本身,多數人詬病周星馳這次煲雞湯煲的有點過火了,尤其是一個根本沒有可能成功的故事,為什麼還要讓他在夢裡成功呢?

其實如果你看過很多部周星馳的電影,大概就會明白,作為導演和演員,周星馳很喜歡賦予角色誇張的現實感,這個角色多半是很底層或者邊緣化的小人物。

他們總是很不小心被麻煩纏住,卻又始終能以樂觀的狀態去一一化解。為了褒獎小人物們面對磨難生活的不容易,往往會用一些超現實的手法給予主人公某種程度上的認可。

5

《功夫》破繭成蝶一戰成名,《食神》中天花板上神仙的法力旋渦,《國產凌凌漆》中神乎其技的屠夫特工,這些人物的高光時刻,也是作為導演的周星馳對童話寓言偏愛式的爆發時刻。這樣我們再去梳理《新喜劇之王》中如夢的角色就一切順利成章了許多,以童話式的寓言結尾,是要讓普通人相信有了夢想就有成功的希望。

雖然這部包裝的周星馳的電影賣相差了一些,裡子還是周星馳,周氏喜劇的元素都還在。作為周星馳電影的粉絲,要為他說一句公道話,不要總來拿電影票說事,說太多情懷也沒有什麼意思。只要他還在延續著自己的影視創作,這樣的周星馳和周星馳電影就應該被好好期待。

拋開喜劇外衣,《新喜劇之王》不該被如此貶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