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鍾勇180607335


1、父母的接納。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評價非常的重要。別人說一句“你真笨!”,孩子未必相信,但是如果這句話是從父母的嘴裡而出,孩子不但會相信,而且會盲目的認同。

因此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孩子是父母口中的孩子。”意思就是說,我們怎麼看待和評價孩子,他就什麼樣子。

所以,我們首要做到 第一點就是接納孩子,無論孩子成功了,失敗了,犯錯了,闖禍了,首先讓孩子知道我的父母是愛我的,無論我做什麼他們都可以接納我!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安全和值得被愛。自然自信多多。

2、多鼓勵,少批評!

這是另外一點必須注意的地方。我們很多人認為教育孩子就要指出他的錯誤,讓她好好改變。但是一旦我們是用批評的語言,往往孩子不但不會改變,還會變得更加不如之前。

《水知道答案》中這樣記錄:讓人對一杯水說讚美的話,它的結晶就是漂亮的,如果人們對他說的是批評和咒罵的話,這杯水就會變質。

人也一樣,如果我們天天對孩子說的都是批評,指責的話語,我們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笨,越來越沒有自信。

3、父母是榜樣

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強,當父母是自信,積極的時候,他們很容易也學到這種特質,而當父母消極,看不起自己的時候,孩子同樣消極看不起自己和自己的父母。

所以想要孩子自信,我們自己首先應該是自信的。

這些大部分是諮詢感悟,希望以上可以幫助到大家。

我是三寶美媽,喜歡分享乾貨的心理諮詢師,喜歡我的答案就關注我吧!

三寶美媽


每個孩子都不同,但這裡有五個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自信的方法:


1.善待自己

孩子們通過榜樣學習。他們聽到父母說的話,看到父母做了什麼。如果家長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能享受生活,孩子們就會看到這一點。所以,家長首先要善待自己並鼓勵孩子們也這樣做。


2.慶祝成功和失敗

當你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時,請告訴他們。當他們沒有達到目標時,幫助他們以健康的方式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愛不依賴於外在因素。


3. 傾聽

傾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這是讓他們感到被欣賞和被重視的最快方法之一。只有感受到了被重視,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才能建立起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讓孩子們告訴你他們心裡的想法,父母的興趣會使孩子們感到幸福和有趣。


4.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給孩子選擇權,這有助於他們感到獨立和自己的能力。當然,選擇取決於他們的年齡,但要確保他們覺得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權。比如:早餐時,喝半杯牛奶還是一杯牛奶?衣服穿紅的還是藍的?等等,從小事開始,讓孩子感知到自己的能力,感覺自己能夠掌控生活。


5. 花時間陪伴

每週都要有和孩子在一起的一對一的時間。無論是散步,睡前故事時間,還是一起去市場買菜。總之,都要花時間在一起。讓孩子知道親子關係對父母有多重要。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找到適合他們的事情,每個孩子都會感到自己最特別。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擁抱最重要;對另一些孩子來說,陪伴最重要;對於其他孩子來說,只是被讚美就已經足夠。


所以,父母可以通過不斷地嘗試,找到最適合的親子相處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ode自信心,也讓他們生活地更快樂。


木橋故事


其實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信這個問題以前我也遇到過。如果細說這個可以說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大致就是離不開幾點而已。

1:多表揚多鼓勵,就是說在孩子做了對的事情或者說有自己獨特的理解的時候多去表揚ta,鼓勵ta。但是也要注意尺寸和方式方法,大人也要區別對你表揚的程度。

第一個例子:比如孩子只是乖乖吃飯你就大力表揚,誇張似的表揚。這也是不行的,要把握程度。像這種就輕輕表揚就可以了,並且要告訴ta這是應該做的,而且每天都要做的。

第二個例子:如果突然有一天孩子主動做家務了,誒。這種情況就可以大力表揚ta,孩子最愛聽表揚的話了。你要讓ta覺得做家務是一件很棒很了不起的事情,這樣ta才會記在心上。

2:也要適當的批評處罰,不能說孩子做什麼情做家長的都去鼓勵表揚。當孩子做了錯的事情也要給予一定的處罰措施。我舉個例子吧:比如孩子故意把沒吃完的飯菜偷偷倒進垃圾桶裡。這時候你發現了,你就要批評ta了,光是批評還不夠的。要給予ta處罰,可以處罰ta不讓看小豬佩奇啊這些。必須讓他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ta主動像你道歉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表揚ta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總結幾句話吧。多表揚也要多批評,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更好。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表揚來培養孩子的自信,那可能培養出來的就不是自信——而是自負了。



鷺島辣媽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自信心來源於父母的肯定對於孩子的表現多給予讚美,表揚是孩子建立信心的來源。即使有不同的看法,最好站在孩子的角度給予建設性的意見。

第二,不跟其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很多家長只看到別人家孩子優點,總喜歡拿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其實對孩子自尊心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第三,跟孩子做朋友,很多家長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在孩子面前擺架子,以家長身份講道理,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其實平等身份交往是最好的社交方式,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走出去交朋友。

最後,營造和睦美好的家庭氛圍,溫暖和關愛,讓孩子變得具有愛心和更加強大。


唐珊愛生活


居里夫人說“自信是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人是否能做成一件事,不取決於有沒有信心;而人會不會去做這件事,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有沒有做好這件事的信心。舉個例子,在課堂上,老師問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的請舉手。結果老師讓沒舉手的學生,他也能回答得挺好。

自信不是天生的,是在後天的生活中形成的,這主要來源於“愛的感受”和“成功的體驗感”。

愛的感受-就是父母接納孩子的不足,懂得發展孩子的閃光燈。就是大家都明白的,少埋怨多鼓勵。埋怨就是我們父母常常對孩子說的“你怎麼這麼不小心”“總是拖拖拉拉的”“你怎麼這麼笨”“你好煩啊”!這些埋怨就是父母貼在孩子頭上的標籤。而這些標籤,孩子自己是沒有足夠力量撕掉的,只會默默低頭接受。而鼓勵和誇獎,則會令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愛會推動孩子勇於嘗試。但要注意的是,對孩子的鼓勵,是建立在孩子的而且確有把事情做好或者與自己比較有進步的基礎上,而且是重過程輕結果。例如孩子投籃,投10箇中了5個,如果要對孩子這件事上,不正確的誇獎就是“譁,你好棒啊!你投籃真準!”,而正確的誇獎應該是“你好棒哦,10個能中5個,下次能中8個就更棒了!”。前者的誇獎會帶來孩子的盲目自大,後者的誇獎會促使孩子更加努力!

第二點就是成功的體驗感!越擁有多成功體驗感的人就會越自信!自信就是這些成功感的積累而來的。所以,當孩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時,表揚他,讓他對這種成功感有更深刻的印象。平時,也要多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從動手中體驗到做好事情的愉悅感!

孩子是在挫敗中長大的,鼓勵是為了孩子重新嘗試,而孩子的成功體驗感,則是為了孩子在心理上對新的嘗試更加自如!


繪本閱讀情商教育


我覺得其他人的回答已經很好了,最關鍵的就是讓孩子吃苦,懂得感恩,自己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