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的尾部起“水泡”怎麼回事?

楚鄉農


小龍蝦尾部起水泡,其實它是一種病害,通俗點的叫法就是“水泡病”,而這個病害最終會導致小龍蝦尾部爛掉,所以也叫做“爛尾病”。


小龍蝦爛尾病它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特點就是尾部出現水泡、水腫,然後水泡邊緣慢慢的會出現潰爛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龍蝦的尾部逐漸爛掉,最終導致小龍蝦死亡。

引起小龍蝦出現水泡病的原因有幾種可能:

1,小龍蝦缺食出現打鬥,在打鬥中受傷。

2,捕捉小龍蝦的時候導致小龍蝦受傷。


整體來說小龍蝦出現受傷後被細菌侵入感染而出現問題。所以,在預防小龍蝦水泡病方面有幾個需要注意:

1,控制密度,不能過密養殖,免得小龍蝦打鬥厲害。

2,注意餌料投餵,保證小龍蝦不會出現缺食而相互打鬥搶食或者蠶食的問題。

3,搞好消毒工作。

出現水泡病怎麼辦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池塘進行消毒,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或者強氯精對蝦池進行消毒殺菌。對於嚴重的蝦池可以隔天再用一次。


消毒過後再用五黃精華液來治療出現病害的小龍蝦,每畝每米水深用量150-250毫升,連續使用2-3次。也可以將藥劑噴入餌料中投餵給小龍蝦吃。

歡迎大家關注我,與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探討、學習三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