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洩憤,竟讓人挖了徐茂公的墳,為何見到陪葬品直呼徐狡詐?

tanyou1


說到摸金校尉,大家估計就只知道《鬼吹燈》裡面的男主角胡八一。但說到挖墳這個技術活,武則天和曹操也算是名列前茅的。

曹操喜歡挖墳那是因為貪財,而武則天根本不差錢兒,倆人的目的不一樣。

要說起武則天那可是一位狠角色,為了剪除情敵,據說是把自己的親生女兒當作權利競爭的工具,親手掐死她還能做到面不改色。當然,這也只是傳說,具體她女兒是怎麼死的,以現在的歷史資料還無法查證。

話又說回來,武則天為什麼要去挖墳呢?

這就要說到女人心了。俗話說的好:“最毒婦人心”,這是一點也不假!曹操掘墳那是為了錢財,而武則天就更加的有過之而不及,她掘墳完全是為了洩憤。

如果心情不好,那不光挖墳,挖出來再鞭屍也很有可能。對於與武則天有過節、又死在武則天之前的人,本人懷有極度同情,畢竟說不定我們的女皇帝什麼時候心情不好就要讓你重見天日,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裡。


今天我們來說一位運氣不太好,還死在武則天前面的“幸運兒”。

這位“幸運兒”要說在世的時候那可是足智多謀、小心謹慎的人物,可是運氣並不怎麼好,死後還得不到安生。

主人公名字是徐茂公,其實這也不怪他,要怪就怪他的孫子---李敬業,是不是感到好奇,他孫子姓李他姓徐?會不會是他兒子是隔壁老李的?

那你就想多了,人家住的是獨門大院,可沒有那麼多隔壁。徐茂公是他的原名,後來他改名了叫李世勣(jì),也叫李勣,反正他的別名很多,所以他孫子才叫李敬業。

而李敬業繼承了他爺爺的智謀,卻沒有繼承他爺爺的小心謹慎,反而膽大包天。李勣生前對他的評價是:“此兒可興我家,然破我家者必此兒”!

他有沒有想到會到掘墳這麼慘烈?

或者說他當時也就那麼隨口一說?

據說李治死後,武則天連續廢黜皇帝,要當女皇的想法昭然若揭,當時反對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李敬業則表現更加突出,直接造反。



可惜啊,想法是好的,就是沒有成功,反而害得他爺爺被挖墳掘屍、挫骨揚灰。在鎮壓了李敬業造反之後,武則天心情很是鬱悶,心想我想當個好皇帝咋就這麼難呢?你們為什麼不理解我呢?於是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生氣,就想洩憤那麼一下。

別的女人生氣,要麼購物要麼吃東西,這位的脾氣就大了點。畢竟是我國的第一位女皇帝,洩憤的方式肯定和平民有所不同,要提提檔次。

於是,毫無懸念的,徐茂公被掘墳了。

當武則天看到徐茂公的陪葬品之後,就更加的鬱悶了。

原來,徐茂公的陪葬品只有一套朝服、十個木頭人。這不是明擺著告訴我他徐茂公忠誠廉潔嗎?朝服是穿著去見先帝的,而木頭人陪葬不是顯得他窮,連金銀珠寶都沒有。這不明擺著是刻意準備給我看的嗎?這不是打我武則天的臉嗎?


武則天的臉那是能讓你隨便打的嗎?

你可別忘了這位可是個狠角色,她是個一點也不戀舊情的人。

她與老徐還有過一腿?

原來,當年李治想要廢除王皇后,立武媚娘為後時,卻受到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大臣的反對,而徐茂公卻對李治說,這是他的家事,不用問外人。

也正是因為他的話,李治堅定了決心,最後武則天才當上皇后的。

那按理說老徐對你武則天有恩德啊,你該感動的痛哭流涕,跟老徐的遺骨陪個不是啊!

做夢去吧。

武則天當時更生氣了,你這個李茂公太過狡猾,刨你出來曬曬太陽補充點維生素不好麼?居然被你假模假樣地反將老孃一軍,你這不是故意打我臉嗎?

這次真的是出離憤怒了,這口氣無論如何是怎麼也咽不下去了。姓徐的,你還早有我來刨你的心理準備是吧,你神算子是吧,我給你挫骨揚灰,你直接跟大自然融為一體去吧!



徐茂公也算是走一步看百步的人,連自己死後被人挖墳掘墓也算好了。也算是扳回一城,留下了一個神算的好名聲。


歷來現實


讀一些史料,有時看到歷史上有些掌權者,發起狠來,誅殺九族,甚至誅殺十族,而且連死人都不放過。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發起狠來,也掘地三尺,挖了唐朝開國功臣徐茂公的墳墓,最後還直呼徐茂公奸詐,這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呢?


徐茂公其人

徐茂公,是小說《隋唐演義》中的人物,原名徐世勣(jì),字懋功。後來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又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1、初出茅廬,投奔瓦崗,嶄露頭角

徐茂公出生曹州離狐(在今天的山東菏澤),是個富二代,因為他老爸徐蓋是個土豪,史稱他“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

隋煬帝大業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十七歲的徐茂公看出天下必將群雄逐鹿,他就投到著名的瓦崗軍翟讓麾下,並很快成為軍中的核心顯要人物,也在這時結識了李密。

接下來徐茂公追隨李密南征北戰,當積攢下幾十萬兵力後,李密自封為魏公,徐茂公被授為右武候大將軍。後李密、徐茂公所在的翟讓部起義軍發生內訌,李密野心勃勃瞞著徐茂公幹掉了首領翟讓。但李密對徐懋功並不信任,“使世勣出鎮黎陽,雖名委任,實亦疏之。”,徐茂公迎來創業的第一次寒冰。



2. 忠義當先,事業轉機,再投名主。

此後不久,李密與王世充決戰於洛陽,李密慘敗。李密遂投奔當時於關中稱帝的唐高祖李淵。

此時,徐茂功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大考驗。是據地稱王還是隨李密降唐?但徐茂功的決斷非常出人意料,充分展現了他高超的處事手法。

徐茂功說:“魏公李密已歸大唐,如果我自己上表向唐主獻地,是自邀功勞而彰主公敗績,還是把土地人口軍人數目造冊,總啟魏公,讓魏公自獻”。於是派使臣赴長安上表。唐高祖李淵聽說徐茂功有使臣來急忙召見,一見只有給李密的信,很感奇怪。使臣詳細道明原委,高祖大喜,認為徐茂功“感德推功,實純臣也”,徐茂功首次給李唐統治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降唐後的李密復又叛唐,最後慘遭誅殺。遇到這樣事,一般人恐怕會忙不迭地與李密劃清界限。但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徐茂功高調上表,請求李淵開恩,准予他收葬李密。李淵再次感動,破例特許。

由此,徐茂功充分贏得了李唐王朝的賞識與重用。此後數年間,徐茂功先後隨同秦王李世民大敗宋金剛、王世充、高賢雅等人,之後為開疆固土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3. 審時度勢,英明果斷,不參與皇族爭鬥

徐茂公的聰明處之一在於他在皇室爭奪中不佔隊。李世民與他的哥哥李建成進行激烈爭奪時,鑑於徐茂功是自己的得力大將,李世民極力拉攏徐茂功,朝臣也認為徐茂功長期擔任李世民部將,理當投身秦王一黨。但當李世民於玄武門前夜邀徐茂功共商大計時,得到的卻是默不作聲。事實證明徐茂公是對的。

然而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臨終時,將沒有任何過錯的徐茂功貶為疊州都督,並囑咐太子李治:徐茂功“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相當於宰相),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面對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試探,精明的徐茂功馬上就體會了他的用意,接到命令之後,連家都沒有回,第一時間就奔赴遠在青海的疊州。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徐茂功立即被召還並委以重任。不久,唐高宗要廢王皇后,立才人武氏(即武則天)為皇后,一些元老重臣們都紛紛反對,只有徐茂功一人稱病而不表態。事實證明這也是徐茂功明智的選擇。因為在廢王立武事件中觸怒了唐高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雖貴為唐高宗的親孃舅,最終被誣謀反,全族或殺或流放,長孫無忌本人也被迫自縊身亡。

徐茂公一生戰績卓著,公元668年,他已經是74歲的老人了,他仍然一人率軍來了高句麗,為大唐擴大了疆域。次年,唐高宗李治封他為太子太師。然後就在同年的12月份,徐茂公因病去世,享年76歲,李治不勝悲痛,下令輟朝7日,賜其諡號“貞武”,特賜他陪葬太宗於昭陵。



<strong>

武則天為何掘徐茂公的墳墓?

徐茂公在去世前曾對他的子孫說過,在李家的天下享受榮華富貴,一定得跟隨主流,不可意氣用事。他預感到武則天日後必然稱帝,特別囑咐不可一世的孫子李敬業,武則天心狠手辣,不要和她作對,否則整個家族就毀了。

但他的孫子顯然沒有繼承他的優秀基因。公元684年,李敬業不顧徐茂公生前囑咐,竟然起兵去征伐正如日中天的武則天。武則天本來心狠手辣,很快把李敬業給收拾了。

武則天殺死了徐敬業後,追削了徐茂公的爵位,還不解狠,又命人把徐茂公的墳墓給挖了。可挖了之後,發覺徐茂公的陪葬品很簡單。武則天大呼說徐茂公狡詐,陪葬品如此簡單,竟然算到有人掘墓。

是徐茂公確實聰明,預先算到了有人掘墓?還是武則天暗自揣度?我們不得而知了。



附:(徐茂公生前的墓葬遺言)

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此外一物不用。

我就是竹韻


政治從來都是血腥的,從來沒有你濃我濃溫情脈脈,血腥與殘酷是圍繞政治鬥爭的唯一主線,每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都是冷酷到底的人物。

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皇武則天也不例外,她發起威來,甚至連對手已經死去的祖父都不放過,竟然把死去的老人家再挖出來,完全不顧他是當年自己能夠成功上位,當上皇后的大恩人,洗刷帝國三代恥辱的名將。


遭到如此奇恥大辱的人就是徐世勣,字懋功。因為功勞賜姓李,後來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改為李勣。是名將李靖的徒弟,凌煙閣24功臣之一,戰功卓著。

李勣不僅在唐朝統一中國的戰爭中戰功彪炳,他的對外戰績更是輝煌無比。

李勣和老師李靖合作,出雲中,痛擊草原霸主東突厥,打的東突厥士兵抱頭鼠竄,打出了唐軍的威風與氣勢。

在頡利可汗向唐帝國求和之際,兩位雄才大略的李將軍他們的眼睛沒有被對方釋放出來的和平煙霧所迷住,反而利用這一大好時機,趁敵軍鬆懈之際,發起了致命的突襲,活捉頡利可汗徹底瓦解了東突厥。

這一戰洗刷了唐朝晉陽起兵之時向突厥稱臣的恥辱,這一戰洗刷了唐太宗登基之際,突厥深入國境,李世民無奈隻身赴渭橋與頡利可汗談判的恥辱,此一戰讓驕傲的草原狼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向漢家男兒俯首。

然而這只是傳奇的一個里程碑,遠不是傳奇的終點!

李勣此後兩次擊敗草原上的小霸王薛延陀,經歷唐軍雷霆萬鈞的攻擊之後,自大的薛延陀人終於感受到了天可汗憤怒的可怕!整個西域再也沒有人敢挑戰我大唐天威。



在唐高宗時期李勣的戰功達到了人生的頂點,在他的統領下,又一項歷史性的恥辱,得到了洗刷!

在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失敗,唐太宗東征高李句麗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情形下,李勣不顧70餘歲的高齡毅然銜命出征。

李勣攻下高句麗西部要塞新城,以此為基地,唐軍在高句麗颳起了一陣旋風,轉瞬之間,高句麗16座城池易手。

唐軍新生代將領薛仁貴更是英勇無敵,斬首五萬餘,敵人聞之喪膽。

隨後李勣在薛賀水再一次大敗高句麗,斬首三萬,高句麗舉國震動,在唐軍包圍平壤一月之後,高句麗宣佈投降,這個曾經讓隋煬帝折戟,唐太宗遺恨的國家成為了歷史。

李勣的戰功到達了頂點,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是少數有滅國記錄的軍事統帥。

可以說,在天可汗時代,李勣是大唐最鋒利的長矛,是大唐周邊各個國家的夢魘,他就是天可汗時代的戰神。天可汗的威名是伴隨著李勣的鐵蹄傳揚到了天山南北。

然而,這個戰場上所向無敵的大將,在朝堂上確是一個明哲保身的老狐狸。

▲:1971年昭陵徐茂公墓出土的“三梁進德冠”

他從來不站隊!他憑藉著自己敏銳的嗅覺,成功的避開了玄武門之變,成功的避開了貞觀末年諸皇子紛爭,最後在唐高宗試圖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問題上徵詢這位碩果僅存的貞觀名將的看法時,他的一句這是皇上的家事!堅定了李治的決心。

可以說,他是武則天上位的大恩人!這也確保了李勣一生的榮華富貴。

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鐘愛的孫子李敬業絲毫沒有繼承他的軍事才能和圓滑的處事作風。

李敬業在武則天最炙手可熱的時候跳了出來,打著恢復李唐的旗號起兵在揚州造反。

李敬業真的是心向唐朝嗎?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他起兵以後的動向就能看出他的動機並不純正,佔據揚州以後,李敬業並沒有當時的首都進發,去推翻武則天,反而是因為金陵有王氣折返方向進攻金陵。


同時,在唐中宗李顯尚在的情況下,還弄出了一個假太子李賢,這其實已經暴露了李敬業的野心,他壓根就沒有想做唐朝的霍光,他想做唐朝的王莽,三國的曹操!

但李敬業的起兵沒有泛起多大的漣漪,就被平定了。

打敗了李敬業之後,武則天猶不解恨,她甚至讓人挖開了李勣的墳墓,然而,這卻讓驕傲的女皇失望了。

李勣如同早有預料一般,他的陪葬物品非常的簡單,除了平常的官服,和五六匹工藝品馬以外,就只有十個木頭人,這讓武則天大呼李勣狡詐!


其實李勣並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從他在朝堂上的作為,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可能覺得豐厚的陪葬品,沒有任何實質意義,錢財是用來花,用來享受的,把大量的財富埋藏在墓穴之中,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所以他沒有選擇厚葬,而是選擇了與他國公爺身份不符的薄葬!僅此而已,絕對沒有半點玄幻色彩。

但是武則天的做法並不明智,李勣是他們夫妻的大恩人,大唐的不敗名將,為了一己之私怨,去把一個絕世名將的棺材打開,這真的是對這位老將的奇恥大辱。


小小嬴政


武則天挖了徐茂公的墳是真的,那麼徐茂公身為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仕三朝且均受到朝廷重用和皇帝的信任,為何死後15年會遭到如此羞辱呢?究其原因就在於他的孫子—徐敬業(李繼業)。


徐茂公,隋朝末年參加瓦崗軍,成為李密的手下,後跟隨李密投靠李淵,武德年間跟隨秦王李世民四處征戰,平定四方。貞觀年間先後戰突厥,徵高句麗,滅薛延陀。高宗時期任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徹底消滅高句麗。因為徐茂公戰功卓著,因此被賜名—李世勣,後避李世民名諱,改名“李勣”。

公元669年,李勣因病去世,唐高宗下令輟朝七日,並追封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準其陪葬昭陵。下葬當日,皇帝親臨未央宮,登上宮樓為李勣送行且慟哭不已。由此可見,李勣死後也是得到了莫大的榮耀。

然而即便如此,15年後李勣的墳還是被武則天無情的挖開了,那麼為何武則天會如此痛恨李勣?要知道當年李治決心廢王皇后立武則天,朝中大臣堅決反對時,只有李勣是保持中立的,而且說是保持中立,其實心中也是支持的,畢竟當時朝廷中大多數大臣都是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群情激奮下,李勣是根本不可能明確說出自己支持誰或反對誰,他只是跟李治說:“此乃陛下家事,何須問外人”。

這一句話,也堅定了李治“廢王立武”的決心,而且後來立武則天為皇后的詔書還是李勣傳達的,所以李勣對於武則天來說,也算是一位恩人了。



武則天雖然不是善人,但也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這樣的一個人會無緣無故的如此對待自己的恩人嗎?很顯然不會,所以武則天挖李勣的墳事肯定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前面說過了,就是李勣的孫子徐敬業。

唐高宗李治駕崩後,中宗李顯即位,武則天把持朝政,後來武則天廢李顯,立李旦為帝,此時已遭貶謫的徐敬業與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駱賓王等人以反對武則天亂權,擁立李顯重登帝位為名起兵揚州,駱賓王還親自撰寫了流傳甚廣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中的最後那句“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最能鼓動人心!

但謀反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很大,起碼徐敬業是失敗了,不僅失敗了,還為此丟了性命,不僅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了死去15年的爺爺,因為徐敬業起兵,所以武則天很憤怒,武則天這一輩子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別人反對她,因此凡是反對過她的人往往下場都很慘。

因為武則天憤怒,所以為了發洩憤怒,她決定要挖了李勣的墳,不念一點昔日之情。就這樣李勣的棺槨很快就被挖了出來,棺槨被劈了,屍體被挫骨揚灰了,甚至連皇帝賜的“李”姓都被收回。


據說當人們打開李勣的棺槨後,只見棺材中只有一套舊的朝服和十個木偶。因為李勣曾評價孫子徐敬業:“此兒可興我家,然破我家者必此兒。”所以李勣臨死前曾這樣妥善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惟以布裝露車,載我棺柩,棺中斂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馬五六匹,下帳用幔布為頂,白紗為裙,其中著十個木人,此外一物不用。”

“朝服”代表他一生忠於唐朝,“十個木偶”代表他一生為官清廉。這些無疑在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從未有過僭越之心,更不是亂臣賊子。

所以當武則天得知後,認為李勣如此安排也似在嘲笑自己的卑劣,所以才會大呼李勣奸詐。


鹹魚閒聊


徐茂公一生機關算盡,號稱“半仙”,卻沒想到栽到了自己孫子的手裡,被掘墓挖骨。

徐茂公身為大唐的開國功臣,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為英國公,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是他為人行事十分謹慎,從不持功自傲,不給別人把柄,他這種方式也使得唐太宗十分的放心和信任。



公元669年,徐茂公去世之後,被賜陪葬昭陵。本來這老爺子已經入土為安,可以在下面繼續跟隨高宗皇帝,但是一件事改變了這種狀態,導致徐家再不復往日的風采。



武則天稱帝之時,徐茂公的孫子李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可惜很快兵敗。但是你敗了也不行,你不是反對我嗎,那我讓你爺爺也不得安寧,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段話。武則天為了洩憤,將徐老爺子的屍骨挖了出來,一點也不顧及李世民的感受,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但是徐茂公的陪葬品十分簡單,只有幾件朝服和生活用品,一點也不像位列國公之人。這就向世人表明,我是清廉之人,你來挖我的墳,就是殘害忠良,就是昏聵,所以武則天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歷史伶俜者


因為徐茂公用簡單的陪葬品彰顯自己出了自己的清廉,而通過對比突出了武則天的陰狠。

徐茂公與武則天的恩恩怨怨

可以說徐茂公並沒有與武則天有多大的恩怨,而是徐茂公的孫子李敬業深深的得罪了武則天,從而牽連到了徐茂公。徐茂公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擅長謀而後動,掌握天下局勢,一生閱歷無數,嚴格的說還幫助過武則天。在李治準備封武則天為皇后時,眾大臣無不反對,唯獨徐茂公說皇帝立後乃是家事,臣不該干預,就因此武則天才成為了皇后,為以後登基為帝又向前邁了一步。


武則天作為封建社會中唯一的一個女帝,其謀略以及手段自然是談得上是舉世無雙,其從一個普通的女子,逐步走到皇位,自然要受到重重阻礙,而其一生也都是在掃除這些阻礙。這其中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便是一個,徐敬業支持李氏,排擠武則天,充當抗議武則天掌權的主力軍,這自然惹得武則天很是不歡喜。在武則天政治鬥爭中徹底勝利後,自然會將這個妨礙自己稱帝的討厭的人進行清算,而僅僅殺死他還不夠,還要挖其祖墳,也就是徐茂公的墳墓,就這樣徐茂公受到了牽連。

徐茂公的墓裡有什麼,為什麼被說做狡詐?

其實徐茂公的墓裡的陪葬品很簡單,僅僅是一套官府和十個木頭人,而就是這樣方能彰顯出自己為官清廉,心繫國家,而側面通紅對比則彰顯出武則天的陰狠與惡毒,這也就是武則天說徐茂公狡詐的原因。徐茂公似乎預料到了有個一天,而早早的做好了準備,似乎早已準備好自己被挖墳掘墓,然後昭告天下自己的清廉,在史書上再留下濃厚的一筆。


徐茂公是一個充滿智慧,類似神算子一樣的人物,似乎發生什麼事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不過徐茂公確實一生為官清廉,為天下百姓謀福利,入土之後再次被打擾清淨也實在有些可惜!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徐茂公可以說是唐朝的人精,典型漢初陳平一樣的人物,識時務、會站隊,而且辦事非常圓滑。他死後,雖然被武則天掘開了墓葬,但武則天最終也落得個吃不到羊肉,惹得一身騷的下場。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史書中記載徐茂公“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這也就是說徐茂公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家裡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隋朝末年,翟讓因觸犯法律,被朝廷判處了死罪,所以逃到了瓦崗為盜。此時諸多綠林好漢前來投奔翟讓,一時間拉開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徐茂公作為當地有名的“大款”,知道在亂世到來之後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與其被動的忍受亂世的折磨,不如主動的投身亂世之中,所以徐茂公果斷投靠了翟讓。翟讓當時也很激動,所以將主動資助自己的徐茂公引為了心腹。



在翟讓的手下,徐茂公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見解主張。比如當時的瓦崗寨以打家劫舍為生,周圍的人說不定誰倒黴。徐茂公看清情況後建議翟讓兔子不吃窩邊草,對翟讓說“咱們和東郡的人都是鄉親,老熟人不好下手,而在滎陽、梁郡的運河之上,大部分都是往來的商旅,他們有錢,還不是當地人,咱們只要打劫他們,一定能夠自給自足。”

東郡於公與勣皆為鄉里,人多相識,不宜侵略。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




徐茂公的第一次站隊的成功,雖然失去了萬貫家財,但卻利用萬貫家財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掌管了瓦崗寨很大一部分地盤和軍隊。當然徐茂公能夠成為唐初的開國名將,後續的站隊、以及處事圓滑更是讓人讚歎不已。

最初的徐茂公是翟讓的心腹愛將,但李密突然向翟讓發難的時候,徐茂公看清形勢,迅速的倒向了李密。此舉讓徐茂公在瓦崗寨的權力更進一步,成為了李密之外的第二大勢力。

後來,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後投靠李唐,徐茂公統領了殘餘的瓦崗寨勢力。又一次站隊的選擇時,徐茂公看清形勢後選擇了李唐,之後把土地戶口冊送給了李密,讓李密獻給了李淵。此舉徐茂公處事圓滑得當,讓李淵認為徐茂公對舊主不忘恩,是一個忠義之人,因此李淵賞賜了徐茂公大量財富,並且賜徐茂公國姓“李”。




投靠李唐後,徐茂公經常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649年,李世民病入膏肓時,突然將徐茂公排擠出了權力系統,出任疊州都督。

徐茂公外出任官之後,李世民對太子李治說;“如今你對徐茂公沒有恩德,所以我將他貶出朝廷,等你繼位的時候將他調回中央授以僕射[丞相],他一定會對你感恩戴德,忠心的伺候你。”

雖然在這場權力遊戲中,徐茂公被李氏父子玩弄於股掌之間。但他並不是一個傻子,他早已經看穿一切,但卻從不說出口,只是在默默等待機會,讓自己可以名利雙收的走完一生的路程。




李世民死後,李治依李世民命令而行,徐茂公也回到了中央。

公元655年,李治準備以“廢王立武”事件打擊關隴門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表示了強烈的抗議。此時李治選擇詢問徐茂公的意見,徐茂公只說了十一個字“此乃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雖然這是一句和稀泥、不負責任的話,但也表達了自己站隊李治、武則天的立場。因此“廢王立武”事件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被貶出權力核心,而徐茂公卻扶搖直上。




公元669年,已經76歲的徐茂公眼看大限將至,回想一生的經歷,他看到了太多因為站隊錯誤而被滅族的人。所以為了將家業傳承下去,臨終前專門勸誡子孫在朝堂上千萬要看清形勢之後再站隊,不要像房玄齡、杜如晦的兒子一樣沒有大腦,那樣只能蕩盡家產。

徐茂公死後,也不知道是他的兒子徐敬業沒有聽進去,還是沒有看不清形勢,在公元684年起兵反抗如日中天的武則天。結果可想而知,徐敬業被殺,家中女眷被沒入掖庭為奴。

當然,徐茂公的墳墓也難免被挖。武則天當時下令奪去了徐茂公一切封號,並且恢復其本姓“徐”,之後開棺戮屍。



結果讓武則天沒有想到的是,當徐茂公墓葬被打開後,人們發現徐茂公的陪葬品非常簡單,只有一套朝服,六匹陶馬,以及十個木偶。這也表明徐茂公是一個忠正廉潔,恪盡職守的大唐官員,所以在無形之中把武則天推向了殘忍、嗜殺,圖謀大唐江山的對立面,也難怪武則天會大呼徐茂公奸滑狡詐了。


我是越關


徐茂公是《隋唐演義》裡的人物,曾是瓦崗山起義軍的軍師,據說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呼風喚雨、能掐會算。在賈柳樓36友中排行老三,被弟兄們稱之為牛鼻子老道徐三哥。

徐茂公的原型就是唐朝初年的名將李勣,又稱李世勣,或徐世勣。原來他姓徐,由於戰功卓著,後被唐高祖李淵賜國姓“李”。由此可見徐茂公是很牛的人。

徐世勣(594~669年)是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17歲時,和好兄弟——大隋九省總瓢把子單雄信一起參加了瓦岡山翟讓的起義軍。

到後來,翟讓被李密殺死並奪其領導權,徐世勣和單雄信復保李密,這一年徐世勣23歲。




隋朝滅亡後,徐世勣歸附唐高祖李淵,被李淵封為萊國公,加授右武侯大將軍。先後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父子,李世民臨死前,曾拉著他的手說:“以後你要好好輔佐我的兒子”。

徐世勣沒有辜負唐太宗的囑託,他曾一人率軍平滅了高句麗,為大唐開疆拓土。要知道,此時他已是74歲高齡的老人了。

徐世勣在唐朝是和戰神李靖一樣的名將,公元669年,即滅高句麗的次年,他被李治加封為太子太師。

然而,就在獲得最高榮譽的同年十二月,徐世勣因病去世了,享年76歲。

李治聞訊痛哭流涕,下令輟朝七日,追贈徐世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特賜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和皇后的陵墓)。唐高宗李治親篆碑文,可見徐世勣生前榮耀,死後榮光。




然而,時間僅僅過了15年,一切都變了,徐世勣由死後榮光變成了被武則天挖墳掘墓,徐世勣的屍體扔到荒野暴屍示眾,武則天為何如此對待死去的徐世勣呢?

原來這都是徐世勣的孫子徐敬業做出的坑爺之事,怪不得徐世勣活著時曾預言,徐家早晚被這孫子斷送。爺爺的話不幸言中了,徐敬業做了什麼事了?

這事還得從武則天稱帝說起,徐世勣死後的第14個年頭(683年),武則天廢了兒子的皇位,她臨朝聽政,實際是做了“女皇”。當時朝中都沒有人敢反對,畢竟誰也不想惹禍上身。

然而,徐世勣的孫子徐敬業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又不是他徐家的事,居然管閒事起兵反對武則天稱帝。



說實話,就憑他這點兵對抗唐朝國軍,這不是開玩笑嗎?

徐敬業很快兵敗被殺,隨後,武則天追削他的祖父和父親的官職和封爵,並把徐世勣陵墓刨墳暴屍。

當打開徐世勣的棺材後,武則天看到老徐的陪葬品極少,她不由的直呼徐世勣果然狡詐,竟算到有人掘墓,以此昭示他的清正廉潔。

其實這都是武則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徐世勣怎麼能算到她會幹出刨墳暴屍之事?

假如知道武則天在自己死後刨墳,當初李治徵求他立武則天為皇后意見時,徐世勣就不會說:“這是你家的家事,何必問別人呢?”這句話,徐世勣應該極力反對才是。由此推斷徐世勣沒料到有今天。




徐世勣墓中陪葬品極少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徐世勣臨死前對弟弟徐弼說:“我死後,只用麻布覆蓋的車,載我的棺木,棺中裝殮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隨葬的器物只做馬五六匹,地宮裡的帷帳用黑布做頂,四周圍白紗,帳裡放十個木偶,表示依照古禮用草人草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

嗚呼!這不是唐朝版的諸葛亮嗎?武則天你小肚雞腸,把一個高風亮節的忠臣想象成了一個奸佞小人。徐世勣泉下有知會罵武則天八輩祖宗的!


秉燭讀春秋


徐茂公,看過隋唐演義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他曾是瓦崗軍的軍師,和後來宋朝時期梁山吳用的身份有些類似!但是,倘若吳用是地,徐茂公就是天!徐茂公還有個名字叫做李勣,在大唐可是歷經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出將入相,位極人臣的存在!



李勣,以軍事才能著稱,與李靖齊名!與此同時,李勣善於察顏觀色,歷經三朝而無患,在榮耀巔峰逝去,堪稱一代福將!

那麼,武則天掘其墳是為何呢?有以下典故,聽我一一道來!

武則天,中國古往今來一代女皇!作為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死去後被李治收入後宮依次封為昭儀,皇后,才走上的人生巔峰!

但是凡事沒有那麼順風順水,李治想立武則天為皇后時阻力重重,只因其李世民的才人身份及出身,這就需要朝中大佬的支持!李治召集了朝中的四位重臣商議,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持,這四人分別是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李勣!褚遂良表示明確反對,長孫無忌附議,于志寧則是一言不發,李勣更是神奇,以患病為由未來參加此次會議!



李治立後未得到支持,實在不甘,便把目光投向了李勣,將其作為最後一根稻草,派人密訪李勣:“將立昭儀,而顧命之臣皆以為不可,今止矣!”

李勣見無法推脫,未能明哲保身,只得趟進這灘渾水:“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李治大喜過望:“詔(李)勣、(於)志寧奉冊立武氏”。

看官看到此處,就納悶了!這李勣對於武則天為後算是幫了大忙,為何死後還會被掘墳?別急,接著往下看!



李勣擁立武則天實屬無奈,反對吧,得罪皇上!態度不明吧,又惹怒長孫無忌!李勣只能豪賭,萬幸賭對了,此後倍受恩寵,直到病死!可是死之前,李勣卻不安心了,只因自己的子孫實在不成氣候,囑咐自己的弟弟李弼道,子孫中有不像話的直接打死!

冥冥中自有定數吧,李勣的擔憂成真!李治死後,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不久之後李顯被廢,李旦為帝,朝政被武則天完全掌握!這時整個李氏家族無人敢站出來說話,李勣的孫子徐敬業卻聯合一些不滿武則天的官員,在揚州舉兵叛亂,結果被誅!

殺了徐敬業的武則天,怒火沖天,直接燒到了整個李家,“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死了15年的李勣被破棺戮屍!而棺中的陪葬品讓武則天無語了,棺中只有朝服一套和十來個木偶,武則天氣急敗壞道:這是死了都要昭示自己清廉啊!


瀚海說史


一,徐茂公其人

大唐英國貞武公李勣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國姓李,故名李世績;李世民當了皇帝后,為了避諱,改為為李勣。李勣是唐初名將,他與李靖並稱大唐雙璧,因戰功突出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曾破東突厥、高句麗,戰功卓著。

李績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三朝元老,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唐高宗李治倚之為長城。李績死後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績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徐茂公生前為人厚道,他所得賞物,大都分賜手下將士;大功有成,經常將功勞推給於別人。但是徐茂公的長孫徐敬業不肖,最終導致他死後不得安寧,被開棺戮屍。


二、武則天平定徐敬業

公元684年武后廢帝唐中宗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後李旦上表請辭,由武后臨朝稱制。同年徐茂公孫子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則天臨朝稱制,駱賓王為此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很快李敬業聚兵十萬,打著勤王救國、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的旗號四處攻掠。

武后遣梁郡公李孝逸為主帥,魏元忠為副帥統兵三十萬征討李敬業,並剝奪李敬業姓李的特權。在唐朝政府軍與徐敬業相戰時,武后遷怒於已故的李績,命人將李績的墓掘開,暴屍數日之久。公元684年11月,李孝逸以火攻大敗李敬業軍,李敬業逃往潤州,被部下所殺,內亂遂平。


三、徐茂公的身後之事

徐茂公死後陪葬昭陵,他的陪葬品僅有大唐朝服一件,木頭人十個,殉葬馬六匹。朝服表示他生死忠於大唐;木頭人十個表示他生前清廉,死後沒有厚葬;馬六匹表達他死後還要追隨先帝擊滅大唐的敵人。武則天見到陪葬品直呼徐茂公狡詐,此舉彰顯了武后殘暴不仁,虐待大唐功臣;不得已,武后暴曬了幾天徐茂公屍體後,又下令將徐茂公草草安葬。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為李績追復官爵,並重新隆重安葬。徐茂公的墓冢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意思是為表彰他生前破突厥之戰功。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巨龜形,碑首雕刻6條龍,碑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