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令妃”,上位六宮之主,單靠巧舌如簧嘛?

繼《延禧攻略》火了一個夏天后

終於輪到《如懿傳》接管熱播清宮battle劇的大旗

話說一路開掛的魏瓔珞到了《如懿傳》裡

卻成了"頭號大反派"魏嬿婉,清宮劇的角色塑造使得後人對令妃褒貶不一,

魏瓔珞還是魏嬿婉,令妃的名諱確實讓人有些分不清楚

正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管是敢愛敢恨足智多謀的魏瓔珞

歷史上的“令妃”,上位六宮之主,單靠巧舌如簧嘛?

《延禧攻略》令妃

還是處心積慮,城府頗深的魏嬿婉,

歷史上的魏貴人終究是得了乾隆皇帝的厚寵

出生於內務府的包衣,最後成了實際上的六宮之主

這個漢人出身的女子能夠在等級森嚴的皇宮之中奪得權利

不得不承認,魏貴人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歷史上的“令妃”,上位六宮之主,單靠巧舌如簧嘛?

《如懿傳》令妃

影視劇中的角色讓我們覺得令妃晉升是因為巧舌如簧,那麼歷史中的"令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實際上的六宮之主的呢?

包衣出身,小人物的進階之路

令妃,魏佳氏,內管領清泰之女,生於雍正四年九月初九,公曆1727年10月23,死於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公曆1775年2月28日,享年48歲。原本屬漢軍正黃旗包衣出身,後因魏氏為妃的關係而被乾隆抬入滿洲鑲黃旗,史稱"抬旗",這是一種提高身份地位之舉。令妃是乾隆帝第三位皇后,她比乾隆帝小十六歲,乾隆的另外兩位皇后先後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和嫻皇后烏拉那拉如懿。

歷史上的“令妃”,上位六宮之主,單靠巧舌如簧嘛?

乾隆非常喜歡他這個妃子,他們在十年之間就生育了六個孩子,其中有兩個女兒和四個兒子,這在皇宮裡面是一件極其之難的事情,其中所生的皇十四子永琰就是後來繼位的嘉慶帝。

令妃娘娘的後宮“職場”生涯:

魏佳氏容顏俊秀,很得乾隆帝的喜愛,所以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下了晉封魏常在為貴人的旨意,此時的她入宮不過六年;乾隆十二年便位列三嬪之一。那一年魏佳氏十九歲!

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此時孝賢純皇后已亡,皇后烏拉那拉氏也失寵被打入冷宮,加上乾隆帝再未立過皇后,所以魏佳氏從此已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無名號而有實權的後宮之主長達年數十年之久。那一年她三十八歲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這兩個原因,加速了她的進階之路

魏氏被封妃有一個重要的促成因素,那就是皇后之死。乾隆十三年的時候,皇帝使團東巡考察,乾隆這一行就帶了皇后富察氏,以及日常陪伴皇后身邊的魏嬪。乾隆這個人大概是情感表達比較簡單,喜歡誰就隨時把誰帶在身邊,十三年的這次東巡,因為才產子不久,加上路途奔波勞累,孝賢皇后病死在了途中。皇帝雖然悲傷,卻又在此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迫不及待把令嬪提升為了令妃,連她的父親清泰也因此從內管領升了職。有一個說法是,令妃原是皇后宮中的貴人,乾隆帝太過思念皇后才愛屋及烏,格外恩遇提升其為令妃。

歷史上的“令妃”,上位六宮之主,單靠巧舌如簧嘛?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孝賢皇后過世後沒多久,在太后的再一次操持下,依禮制又給乾隆立了一位繼後,就是身份更為尊貴的烏拉那拉氏。然而乾隆跟繼後的關係不太好,這份不和睦日積月累,在乾隆三十年爆發了,又是一次南巡途中之中,據乾隆自己回憶,烏拉那拉氏當著自己的面剪掉了自己的頭髮,在滿洲的禮儀中,這屬於大不敬大不孝的行為,乾隆盛怒之下把繼後打入冷宮。一年後繼後離世,後宮核心后妃相繼離世,加上皇帝對令妃的喜愛,也加速了令妃的上位之路。

歷史上的“令妃”,上位六宮之主,單靠巧舌如簧嘛?

歷史聽起來像本書,但是隻有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才知道,後世的記載正是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