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久才算老員工?

孩子們的那些事


“老員工”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判斷是否是老員工,主要看企業內部的“共識”;此外,要看《勞動法》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區別界定”邊界。

一、首先要看企業發展到現在的年齡:

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隻有2.5年;大公司的平均壽命是7到9年;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年齡不等,既有建國前就存在的、也有重組或新成立不足一年的。

所以,在不到一年曆史的單位裡,幾個月也算老員工了。在歷史久一些的單位,你十年工齡,外人看你肯定是老員工,內部不一定認同。

二、《勞動合同法》權益保護區別界定: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所以,按《勞動法》來看,三年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一個重要節點。從社會角度來看,不論企業認不認同,三年以上應該算作老員工了。

三、老員工的責任與義務:

除單位的MI文化理念系統“共識”外。無論是出於自身成長角度、還是促進組織發展角度,老員工都應發揚積極帶頭的“傳、幫、帶”等表率作用。如果老員工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一樣面臨解約辭退問題。特別是民營企業等,平均壽命才2.3年一3.7年,企業都沒了,老員工又怎麼樣!因此內容非問題所要求必答項目,故不展開。

總結:從《勞動法》界定勞動者權益區別看,3年以上工齡應算作老員工。至於單位內部共識則屬於“MI理念”,每個組織內部“潛意識”認同區別很大。而且價值意義更傾向於應在“道義”上承擔更多責任,並無其他太多“實際”意義!





春侃商業


本人認為,一般來說,具備以下條件算為老員工:

1.工作5年(含5年)以上。

2.熟悉業務。

3.熟練並掌握一項或幾項專業技能,並會維護。

4.有能力傳幫帶一個、幾個徒弟,使其正常獨立工作。

5.工作中率先垂範,吃苦耐勞在先,享受在後。

6.有正能量,有威信,有公正心。

7.維護集體利益,能聽從指揮,能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得失,甘於奉獻。

以上為個人拙見,敬請賜教。


天水共清


我個人認為,這個算不算老員工,並不是由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個人能力以及性格決定的。

個人能力方面

在大部分人看來,老員工就是經驗豐富的代表。有些人個人能力強,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工作,對於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領先他人一步,那麼在其他員工和老闆眼中,他們就不會把你當做一個新員工對待,很快就能把你當做一個老員工對待。

性格方面

性格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有些人自來熟,他可以很快的跟同事打成一片,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那麼很快他就可以成為別人眼裡的老員工。


財稅蝸牛


我幹十年了,是不是老員工啊。


隨緣9545153429187


其實工作多久才是老員工,這不能夠準確的用個時間來回答的.那要看你,在工作中是否學到了東西,經驗是不是很豐富,其實老員工也新員工的區別就在與你的操作是不是很熟練,你的經驗怎麼樣.遇到事情的時候是不是能夠表現出一種臨危不拘.



彈簧小妹


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20年以上為老員工,混日子的較多。


山水147021368


新員工、老員工的界定,我認為可以從工作內容上來界定。

假如一段時間內,每天幾乎都重複做著類似的工作內容,這個人應該算是企業的老員工。

假如這名員工在一段時間內能不斷接受新領域的任務挑戰,可以認為其是新員工。

另外一個緯度是心境上的差異。

如果能始終把自己當做“新員工”一樣,努力而爭取不斷被認可,就是新員工。反之一旦成為企業的一份子便裹步不前,就是老員工。

時間並不是衡量“新”、“老”員工的主要尺度。


波哥聊企劃


一般情況下應該是2-3年才是老員工吧,有的三個月叫實習期,一年左右肯定是新員工,所以你懂的!


哥不帥但很壞1566


私人企業老了就不值錢了,不喜歡要了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859


根據企業情況,一般入職一年以上,熟悉本崗位的操作規程,能夠熟練操作相應設備。但有的企業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如鋁型材鋸切車間,只要員工能夠獨立操作鋸床,嚴格操作規程,其它都是體力勞動,三個月以上就是老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