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經濟時代,自媒體人怎麼樣才能迎合粉絲口味?

煙雨觀明月


上一節我們說了如何給專欄定位,專欄定位完之後,我們就要去給我們的粉絲進行一個定位。

從哪幾個方向去定位,第一個就是我們的粉絲是否具有購買能力,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的粉絲是否是忠實於我們的粉絲,尤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百萬級粉絲的人,他的購買量有些是很弱的,很多千萬級別的粉絲,他們的購買量也是很弱的。

這就是他的粉絲,忠誠度不夠,而且他的粉絲大部分就是泛粉,那怎麼去看我們的粉絲是否具有購買力?就需要對我們的粉絲進行一個畫像,他們從事什麼職業,他們的職業薪資是多少,他們的家庭情況,他們的年齡,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進行思考和分析的。

粉絲的購買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薪資以及他們的整體年齡進行區分,粉絲的忠誠度我們應該怎麼去區分?這個也很容易區分,我們可以專門拿一個星期來做實驗,也就是這一週的時間,我們只發專欄裡面的內容和介紹專欄內容的微頭條。

這個微頭條只介紹專欄內容,不發其他的,因為都知道在專欄裡的內容是需要花錢才能看到的,那通過這樣的方式看看粉絲的閱讀量,轉發量和收藏量,看看他們的活躍度是怎麼樣的。

如果說這麼操作一個星期之後,我們去看那個數據,看哪個數據,就是昨日的粉絲活躍數,如果跟我們以前的數據相差不是特別多,那麼就代表我們的專欄相對來說是受歡迎的,如果我們的這個數據比曾經的要高,那說明我們的專欄非常受歡迎,我們就可以大刀闊斧的去開始創作。

知道了我們的專欄是否受歡迎之後,我們還需要知道,在我們所有的粉絲當中,哪些人,也就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對我們的專欄是比較重視的。

那年齡段怎麼去區分?我們需要去了解他們參加工作幾年了,做什麼工作,目前從事什麼職業,對什麼內容比較感興趣,這個在哪裡可以看到?在我們的後臺數據年齡分佈裡面可以清晰的看到。

而這個數據非常關鍵,我們創作專欄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站到要符合年齡分佈圖最大的佔比那類人的角度,比如說在20歲到30歲之間,佔的是50%甚至以上,那麼我們的專欄就要符合這類粉絲的胃口,如果不符合,我們就需要調整我們專欄的屬性來滿足這部分人。


自媒體培訓秦緒文


不太理解粉絲經濟時代。粉絲本來是對追星族的一種稱謂,是對某一類人崇拜的一群人,例如歌星演員類,郭德綱的粉絲叫“鋼絲”、李宇春的粉絲叫“玉米”。這些粉絲們都是認可了他們崇拜的對象的作品、表演風格、他們的長相等等然後成為粉絲的,如郭德綱六歲學藝,他的表演風格、藝術技巧、甚至作品都是早已成型了,然後經過幾多磨難,才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喜愛,一致到後來出現了對郭德綱的作品及人瘋狂崇拜的鋼絲群,這些粉絲不是因為郭德綱迎合他們的口味而得到的。

自媒體人的崇拜者也是粉絲,這沒問題,許多大V擁有海量的粉絲不輸某些明星也正常。他們也是認真地真誠地分享他們的思想、觀點、文章、作品,得到人們的認可、讚美、尊敬、甚至崇拜成為粉絲,很多人和郭德綱一樣也不是因為迎合了粉絲的口味才被粉絲的。

作為自媒體人應該堅持原創,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能一味的迎合粉絲的口味。自己的粉絲不多說明自己的作品水平還不夠高,那就在做自媒體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用自己高水平的作品來贏得讀者的認可,讓他們心悅誠服的成為自己的粉絲,這才是真正的粉絲,有意義的粉絲,有價值的粉絲。


平民諫客


我感覺還是正能量,實實在在幫助能幫到的人,粉絲經濟,有點商業化了,一旦有了利益關係,就不那麼單純了。跳舞的就跳個舞,別讓粉絲給這個關注,給那個關注,做得好自然有人關注,這種直播拉人氣的這種做法太假太虛偽,說的有點跑題,還是實實在在的好。


小馬哥分享


互聯網時代。分享是走的最遠的,分享自己的心得,分享自己的文章,大家把自己的有用的正能量的東西拿出來,分享給大家。用心做人做事。慢慢的會獲得更多人關注。不要去搞哪些負能量的,為了搏眼球的。當然了,堅持自己的路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