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政策:橫琴旅遊島邁進休閒旅遊新一步

旅遊政策:橫琴旅遊島邁進休閒旅遊新一步

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抱團港澳,“跨境”旅遊政策進一步鬆綁。4月18日,《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為更好地推進橫琴新區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休閒旅遊島,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旅遊一體化發展,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將以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為契機,開發島內休閒度假、會議展覽、醫療保健、文化體驗、郵輪遊艇、海洋旅遊等精品旅遊項目,構建不同主題、特色、檔次的多元旅遊產品體系。

公開資料顯示,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範圍為橫琴島及所轄海域,總面積106.46平方公里。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直接延伸至橫琴,橫琴將成為目前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同時路橋相連的自貿試驗區片區。對於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的建設,《方案》明確,將統籌考慮橫琴新區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城鎮、交通、水利等相關規劃,結合全島旅遊資源分佈、旅遊產品組織和服務要素集聚等因素,在保障珠江河口洩洪納潮、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的前提下,構建“一帶、一廊、一區”的全域發展空間佈局,逐步形成集聚化、網絡化發展格局。

針對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明確了“三步走”戰略,擬在2020 年,把旅遊休閒產業培育成經濟支柱產業,初步建成國際海島旅遊目的地。旅遊產業的綜合帶動作用逐步提升,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5%。到2025年,以旅遊休閒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旅遊產業的綜合帶動作用顯著提升,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0%。到2035年,橫琴將建設成為生態優美、景觀豐富、配套完善、特色鮮明的國際休閒旅遊島,全域旅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吳麗雲指出,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是粵港澳一體化的引擎,對於加密自貿區聯繫無疑有重要作用。國家在此加大特殊政策支持力度,鼓勵跨境旅遊業務、吸引港澳從業人員,對於我國入境旅遊也將形成大力推動,同時也將對內地的產業、服務、業態創新等有所啟發。

值得一提的是,有觀點認為橫琴和海南定位類似,都面向國際旅遊市場,且均擁有一定的濱海旅遊資源,因此兩島之間的競爭和差別化定位問題將成為亟待雙方解決的關鍵。不過,也有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旅遊行業資深專家王興斌認為,橫琴與海南之間不存在太大的競爭。首先,橫琴與澳門連接在一起,其旅遊資源以城市休閒為主;而海南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當地發展旅遊以生態休閒為主。其次,海南是省級行政區,地域面積也遠大於橫琴,國內客源佔據相當大的比例;而橫琴則還是“處女地”,客源將主要面向粵港澳地區和境外遊客。“當然,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嶼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且與港澳關係密切,可以更多地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資源和經驗開發本地旅遊產業。”王興斌說道。

休閒度假遊

產品開發需加強文化特性

據瞭解,此次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將深度開發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分期建設珠海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依託長隆二期動物王國、體育休閒公園等項目,打造集休閒旅遊、主題酒店、商務會展、旅遊購物於一體的世界級大型綜合旅遊度假區。並基於橫琴長隆遊艇碼頭、酒店、商業配套的建設,打造高端濱水休閒旅遊基地。充分發揮橫琴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打造露營地樂園等精品旅遊項目。另需注意的是,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內集聚大量企業總部,橫琴還將依託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口岸服務區等載體,整合周邊地區會展、商務、酒店、文化休閒等資源,積極培育3-5個國內外知名的大型會展活動。

“澳門的國際知名度較高,且早前就表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而橫琴作為澳門旅遊需求溢出的承接地,在建設過程中大力開發休閒度假遊產品,本身就具有市場優勢。”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度假產品普遍不過於強調獨具特色,但由於橫琴的濱海資源與海南三亞、境外印度尼西亞及其巴厘島等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在自然條件不足的背景下,橫琴的休閒旅遊產品應該再加強文化特性、體驗性和娛樂性。

文體休閒遊

引入重點品牌形成差異化定位

根據《方案》確定的橫琴休閒旅遊產品體系,文體休閒遊被列入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方案》提出,橫琴將以創新方項目為載體,建設獅門娛樂天地、國家地理學習體驗中心、高端健檢醫美中心、多功能文化表演場館等。舉辦好WTA女子網球精英賽、中國國際自行車賽珠海段等重大體育賽事,與澳門國際馬拉松等賽事形成有機串聯互動。依託中國國際馬戲節,探索與澳門共同舉辦葡語嘉年華、國際性足球賽事,開發國際化程度高、影響力大的音樂節、電影節等系列活動。

在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李柏文看來橫琴欲打造文體休閒旅遊產品,需找準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不少城市都選擇了類似的模式去發展旅遊產業,特別是沒有深水港的地區,大多都開始引進體育、戶外休閒旅遊企業和產業鏈。”李柏文直言,由於橫琴在文體休閒遊方面起步相對較晚,周邊又有三亞等同樣定位的知名旅遊目的地,因此橫琴未來在設計相關產品時要儘可能創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能代表大灣區的獨特風格。李柏文舉例稱,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發展初期,相關政府部門可選擇一些大型活動、品牌賽事注入當地作為支撐,但未來能否持續還需看橫琴的配套設施和服務能否跟得上。

養生休閒遊

對接腹地形成產業鏈

近年來大熱的健康旅遊也成為橫琴旅遊規劃的關鍵。根據《方案》,橫琴將著力發展養生休閒旅遊。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依託,藉助中醫藥產業優勢,創建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旅遊博覽、娛樂休閒、科技轉化、健康產品研發等於一體的綠色、智慧、國際化的新型中醫藥健康旅遊基地。《方案》還提出,將支持橫琴舉辦一系列影響力大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展覽會,從世界範圍內遴選、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綜合服務醫療機構,提供業界的國際交流平臺。加快臻林康養等粵澳合作產業園健康產業項目建設,打造國際健康養生度假區。

“目前,我國多地都開始建設或已經建成養生休閒旅遊區,其中還有國家級的大型康養基地,橫琴因為不具備腹地優勢,規模和麵積也不像海南那麼大,因此當地要發展養生休閒遊主要有兩個方向。”李柏文解釋稱,其一就是主做消費端,打造一個健康養生消費平臺,從其他地方購置產品、引入品牌;另一條路徑就是和大灣區內的腹地城市對接,形成對口關係,聯動打造養生休閒旅遊產業鏈。李柏文認為,今後橫琴可以以巴厘島為樣板,在打造養生休閒度假旅遊產業時,形成一個高品質的海島遊目的地,替代巴厘島等境外同類型產品。

郵輪旅遊

特種旅遊發展需政策充分銜接

需要注意的是,為順利建設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 ,國家在旅遊改革試驗、規劃及實施、國際 旅遊市場拓展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其中,就郵輪旅遊方面,《方案》指出要支持橫琴創新港澳遊艇出入境管理模式,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在符合邊防治安管理條件、海關監管條件等其他監管條件下,允許港澳遊艇在橫琴便利停泊,支持橫琴在碼 頭設施條件具備的基礎上,吸引郵輪依法開闢國際、國內航線。

對於《方案》提出的發展方向,交通大學教授張輝指出,郵輪屬於特種旅遊,市場面大,如果針對橫琴海域政策支持能夠儘快落地,無疑對橫琴旅遊業以及大灣區旅遊經濟形成利好。但也需要關注的一點是,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地方層面政策法規的充分銜接,尤其是國家層面政策如何在地方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因此,橫琴郵輪遊艇旅遊業務還需要考慮政策效用問題。

郵輪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大灣區郵輪旅遊也正穩步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大郵輪母港出入境旅客總數逾257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