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在國內為什麼一直不溫不火?

nothintao


MPV,是一種集實用性、商務性、家用性、載物性等多功能於一身的車型,我們平日也會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大明星,都喜歡乘坐豐田埃爾法保姆車,所以按理來說MPV車型應該比較受消費者歡迎才對。

但事實上,MPV車型不僅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遠不如轎車和SUV,連壹車熱評在海外工作這麼多年,馬路上能看到的MPV車數量也要遠低於轎車和SUV。



那麼MPV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受我們國人喜歡呢?壹車熱評今天就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觀察,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說下MPV的外觀。

市面上在售的MPV車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它的外觀總得來說都逃不過“方盒子”的概念。雖然MPV和正宗“方盒子”的麵包車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很多MPV尾部筆直的線條,依舊讓很多人覺得不夠美觀。


此外對那些容易對某些事物比較忌諱的人來說,雪佛蘭的十字車標都能被他們認為是帶有醫院性質的不吉利標識,那再讓他們花比麵包車貴的多的多的價格,買一輛類似於“棺材”的“方盒子”造型的MPV,可能也是讓這類人比較難接受的。

在我們這個喜歡“柔美”的審美國度裡,過於剛性的線條還是比較難打動人心,特別是以前的MPV那些方正的造型更是讓人對MPV的印象根深蒂固,也為其打了負分。



第二點讓消費者不太接受MPV的原因,壹車熱評覺得就是選擇性。

不可否認,現在吉利、別克、比亞迪、傳祺、大通、東風等都已推出各自適合普通大眾的MPV車,而且在外觀上比以前也有了質的飛躍,但從可選擇性來說,MPV的可選項還是遠不如轎車和SUV那樣豐富。我們可以看看現在市面上稍有名氣和性價比的MPV,都有哪些?

奔馳V級:售價47萬起步;本田奧德賽:售價23萬起步;別克GL8:售價23萬起步;別克GL6:售價14萬起步;宋MAX:售價8萬起步;大眾途安:售價15萬起步;豐田埃爾法:售價77萬起步;福特途睿歐:售價17.5萬起步;傳祺GM6:售價11萬起步;傳祺GM8:17.6萬起步;寶駿730:售價6萬起步等等。


以上說的都是官方售價,至於優惠多少因地而異,有的MPV甚至可能還要加價才能提車。所以從這些稍有名氣的MPV車型來看,適合普通消費者的就只有那麼幾款,而另外一些大品牌的MPV,價格則會比較高。

此外還有一些像東風風行系列、福田、海馬等品牌的MPV,拋開知名度不提,這些車雖然價格比較低,但他們基本都是在微面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真正談的上有性價比的MPV車型恐怕真的較少。而且前面提到的那一連串稍有知名度的MPV,裡面也有一些車型雖然價低,但依舊存在可靠性不樂觀的問題。


所以對我們來說MPV的可選項本來就小,因此故障發生的概率性就顯得比較高,所以大家在面對MPV時,購買慾望自然就會降低很多。

最後壹車熱評想說的一點就是品質和實用性的問題。

在歐美一些國家,MPV的擁有量雖然比不上轎車和SUV,但它的佔比量卻要遠高於中國,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的MPV品質和實用性要遠高於我們。

比如歐美國家很多都屬於地廣人稀,因此他們的MPV車身普遍比較偏大,而他們對於巡航舒適性、靜音性方面的追求就比較高,發動機的動力也會更強一些。但這些優勢放在我們這裡,要麼是價格會比較難以接受,要麼就是因車身太大,存在城市停車難的問題。


而像一些日本的MPV,他們由於自己國土面積小,城市擁擠度高的問題,這就使得他們所設計的MPV車空間無法更多的往上發展,因此他們就只能通過降低底盤的方式來獲取更大的車內空間。但這類MPV在我國實際使用的話,由於我們的道路狀況普遍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底盤過低的MPV又比較容易受到傷害。

此外還有很多諸如此類在歐美或者日本車企裡的MPV優勢,在我們這裡卻成了種種缺點的例子,所以這些品質好的MPV卻很難在我們國家得到歡迎。而我們自己的價位適合且符合國人使用習慣的國產MPV,卻在品質方面和別人比起來有不小差距。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的MPV市場處於兩個比較明顯的極端現象,即分為高端和低端兩種類型。想用10來萬的價格買輛MPV的話,你就得接受它品控和可靠性方面的缺點,但如果你想追求MPV的舒適與品質的話,那你又不得不付出豪華車的代價。

所以壹車熱評覺得,想要MPV在中國真正流行起來,我們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畢竟我們的汽車文化發展也只是才剛剛起步。


壹車熱評


MPV指的是多用途乘用汽車,按用途區分的話一般有家用和商用之分,家用MPV一般偏向舒適性、空間和實用性而商用的MPV一般偏向豪華、舒適和多功能性。由於MPV都會採用同平臺下的轎車底盤並且動力總成的調教也是偏向轎車,所以它在駕駛感、乘坐感以及穩定性都和轎車都有很多相似處,這也是為什麼MPV能夠屹立至今最主要的原因。

MPV車型的優勢在哪?

MPV的定位本來和轎車、SUV沒有衝突,因為它有比轎車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功能卻也保留了轎車的舒適性。受制於尺寸和空間的影響一般情況轎車的設計最多5座,並且座椅的調節侷限性很大,而MPV可以有6座、7座或者9座並且座椅佈局靈活又不失舒適。這樣轎車的後排空間的可改變性以及空間利用上不如MPV更靈活多變,再者由於空間的差異其功能配置也會有不小的差異,比如後排的多媒體系統、獨立空調和分區控制等一般轎車是不具備的。

而SUV雖然可以滿足大空間的需求但是在空間利用上、佈局多功能性和乘坐、駕駛舒適性不如MPV。看看如今主流的7座SUV雖然有7個座位但是它的實用性真的高嗎?可能一些高端的SUV具備後排座椅的稍大幅度調節但這功能在MPV車型中算是標配而MPV的乘坐空間和舒適性也比SUV更愜意。

MPV有這麼多的優勢為什麼就不火呢?

一、歷史原因

我國汽車真正快速發展也就是在最近十年的時間期間,而家用汽車在我國剛興起期間轎車一直是佔據統治地位。在一輛桑塔納都賣20多萬的那個年代誰擁有一輛“小轎車”那絕對是非富即貴的存在,而正是從那時起在普通人的認知裡“轎車”就是汽車的代名詞也是高端、富貴的象徵。有了這個根深蒂固觀念就不難理解三廂轎車為什麼在我國一直很吃香,而哪怕是兩廂轎車、旅行車和跨界轎車的認可度都不及三廂轎車,更不要提MPV了。

二、認知原因

目前國內大多數人的購車目的仍以性價比和滿足需求為主,也就是說夠用即可很少去考慮更多的額外因素。這就好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吃饅頭能吃飽就不會去考慮大魚大肉,而你吃大魚大肉就能滿足的時候也許不怎麼考慮味道。當在你需求一步步提高的時候你才會從各個方面衡量考慮,而MPV就處於這個層級,雖然它比轎車有更多的優勢但它不如轎車更適合目前國人的購車需求。另外MPV的外形一般四四方方,受國內麵包車的影響給人一種低端的感覺,甚至我們有時都會調侃幾句MPV不就是一個“大面包車”。這種不成熟和帶有偏見的認知導致MPV的形象不能很快融入國人心裡。

三、定位原因

MPV的定位一般較高,並且MPV一般針對的是有乘坐和空間需求的用戶,因為不是每個家庭都需要7座,不是每個城市代步車都必須考慮MPV。早年接觸最多的GL8和奧德賽一直是商用和公用的出差標配車,鑑於此MPV車型被貼上了“特定用車”的標籤,似乎這種認知在潛意識裡人們把它和家用車慢慢產生了隔離。

另外,商用MPV的價格本來就不是普通老百姓首要考慮的車型,因為買一個普通品牌的商用MPV也許都能買到豪華品牌轎車或者SUV,而五座就能滿足使用的家庭也根本不會去考慮超過五座且價格還貴的MPV車型。家用MPV的定位同樣也會高於同級別的轎車,比如經典車型GL8、奧德賽的售價就已經可以買到BBA的中級轎車;國產GM6和GM8的售價也可以買到不錯的合資B級轎車和SUV;入門級的比亞迪宋MAX也達到了主流合資緊湊轎車的價格區間。因此,拿MPV的售價似乎可以買到更高定位的轎車和SUV,而轎車和SUV的認可度普遍比MPV高。

四、用車成本

家用車很有必要考慮經濟性這一方面因素,據乘聯會發布的統計看,我國60%的家庭用車排量都集中在1.6L以下,次之是1.6L-2.0L。因此正常情況下MPV車型的排量要高於普通家用車很多,這樣無論是燃油消耗、維修保養以及日常用車、洗車、停車成本都會有所提升,它並不滿足大多數人的家用車經濟性需求。另外國家對7座車沒有和轎車一視同仁,並不享受6年免檢政策,兩年一檢雖花不了多少錢但是總得去麻煩一下,總之對於老百姓來說不如轎車或者SUV更省心省錢。

試想一下如果你買了一個MPV某天上班一個人開著你是不是覺得有些浪費呢?恰恰代步就是目前國人用車最大的需求,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奔波在忙碌的邊緣,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去經常的做到說走就走居家旅行。

因此,以上每個原因都會降低MPV在國內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再者MPV車型的選擇範圍也比較窄,它不像轎車和SUV有那麼多的細分標準所以可選擇性也比較低。


旋轉的方向盤


我認為,主要源於2個原因。

其一,有人將其視為“麵包車”,而這種車在一些人的眼中,是低檔的象徵。

上汽大眾引進途安後,我對其功能設計很欣賞,認為它能滿足我當時的需求(當時老人尚在,我需要7座車讓一家人一起出去旅遊),於是買了一輛。有人問我,幹嘛花20萬買輛麵包車?

原來,在網上,當時有人把途安稱為大眾麵包車。

對此,我的回答是,我買車是為了我自己,我只考慮自己的需求,不考慮別人的評價。別人怎麼看,怎麼說,那是他自己的事兒,與我無關。

話雖如此,但我深知,有不少人還是很在乎別人評價的。同樣的價錢,能買輛更好看的轎車,也更有面子,何樂不為?

其二,從很早開始,MPV被標定成商務車。

大概,從GL8引進我國開始,MPV被標定為商務車。記得有一次,有個商家發廣告,說用商務車接送,可實際上是一輛駿逸——標準家用MPV。

說到駿逸,記得當年它上市時,我參加過一次記者會,藉機詢問:MPV在許多國家是深受歡迎的家庭多功能車,但這種概念在我國幾乎為零,請問你們打算用什麼方法提升認知度?

廠家的回答說明,他們似乎根本沒有明確的計劃。果然,駿逸銷量慘淡。


星爺說車


MPV哪方面實用?

得承認MPV很實用,首先就是大空間,因為有了大空間就有了想象空間,第二排可以做得非常舒適,甚至能放航空座椅,還能有第三排,可了做到多人出行;其次是很多主流MPV都有電動側滑門,上下車方便、從容。

MPV性從比高嗎?

我覺得跟SUV相比,MPV性價比還是很高的。MPV跟SUV一樣又高又大,但價格著實便宜很多,買一臺7座SUV總是要比7座的MPV貴不少(像埃爾法之類特定市場下產生的非典型車就不要拿來抬槓了),而且MPV第二排地板上純平的,大多數7座MPV的第二排跟轎車一樣中間凸起,豐田漢蘭達第二排中間也是平的,就會給它加分很多。

MPV真的實用嗎?

前面我們說到MPV其實挺實用的,那是對於有著空間與座位數量需求的人來說的,如果我們一年有300天都是一個人用,有60天也就是2~5個人,難得有5天要坐6~7個人,那麼,MPV真的實用嗎?這就值得考量了。


對於許多家庭,6人以上同時出行的次數不會多,甚至就過年那幾天。當然,我覺得如果過年時很頻繁需要6個人以上一起出行,還是可以考慮一下MPV。


如果不是因為人多出行的原因,我們很難想象,這麼大一臺車每天一個人開著上下班,不好開,油耗也高,停車可能也會遇到麻煩(GL8),像城市路邊的側方停車位會很難停,如果對座位數量不是剛需,就會因為上面說的這些原因不考慮MPV。

其它阻礙MPV受關注的原因還有什麼?

就主流幾款MPV而言,7座車比7座以下車年檢政策不同,7座的新車6年內需要每2年上線年檢一次,而7座以下車第6年才需要上線,光這點就讓很多人不爽,別說什麼也就多上線兩次,6年才上線年檢一次與每2年就要一次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至於MPV外形像以前的麵包車,這在前幾年是個問題,我覺得這個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大家大都接受了。


如果有一天7座家用車也不需要新車每2年上線年檢一次,MPV市場會活躍很多,到時會有更多好的MPV產品,現在還太單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