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在筆者的《聊一聊信陽茶的那些事》系列作品之一中,我曾經提到過:“我們不僅僅要關注信陽茶文化的昨天,更應該把目光投向今天、明天”。

所以,我將向繼續向大家介紹信陽現在茶文化的三種顏色。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武廟皇姑山茶場

也許,一個對信陽不瞭解的人會說:不就是賣個小小的茶葉嗎,你非要整啥文化呀!但是我想說的是,只有強大的文化支撐,信陽茶才能夠飛得更高、走的更遠。

而信陽的茶葉節,之所以從12屆之後,在茶葉節的名稱上加上了“文化”兩個字,也是表明了我們依靠文化推動信陽茶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下面,就說說現在的信陽茶文化。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信陽茗陽閣

首先,現在的信陽茶文化有綠色的激情樂章。咱們大家都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天裡各項事業欣欣向榮,也是全年良好開局的表現。

我覺得,之所以我們大別山的老百姓,在茶葉節到來的時候喜氣洋洋的載歌載舞,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在陽春三月裡採摘春茶,在一年之初就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特別是在茶葉豐收的日子裡,信陽地區處處是激揚的綠色,人們在美麗的青山上,在綠色的茶園裡採摘著春天的葉子,陶醉於這茶綠之中,也憧憬著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武廟皮衝村程其才茶場

這綠色,不僅僅單純指的是毛尖茶的芽兒綠,更是代表著因為信陽茶的發展而形成了綠色、無汙染的產業鏈,還有因為茶業的壯大,給老區當地帶來的綠色發展觀。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是青春的飛揚,是激情的舞動。

所以,我說信陽茶文化是綠色的,你同意嗎?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信陽平山塔

其次,現在的信陽茶文化有金色的勵志故事。在信陽的各個產茶縣區,都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有著幾百畝甚至是幾千、幾萬畝的茶場,他們有著以自己茶場命名的茶葉專賣店,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還在很多的城市裡有著屬於自己營銷範圍的茶藝館或者是直營店,我們可以稱他們為“茶業老闆”。

“誰知杯中茶,片片皆辛勤。”這些“茶業老闆”現在光鮮人生的背後,是多麼曲折艱辛的創業歷程!

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時候,他們中間的一部分人是迫不得已、被逼無奈才選擇以茶謀生的。

有交不起幾元錢的學費輟學而去種茶的,有下崗職工為了生活走進茶山的,還有因為沒分到田地種糧而無奈選擇種茶的。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段集五尖山茶場

並且,從閱讀大量的關於信陽茶的新聞報道中,我瞭解到:有一個叫劉文新的茶業老闆,居然是沿街叫賣雞蛋轉行賣茶葉而成為茶業大佬的。

如今他已經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擁有一百多家直營專賣店,三百多家代理加盟商,“文新茶業店”我們時常在外可以遇見,是咱們信陽茶產業首屈一指的著名品牌,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

我們不能忘記,在他們剛剛開始創業之時,沒有享受過抖音、微信帶來的樂趣,不知道什麼是網絡的便捷,更是沒有體會過花天酒地的快樂。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武廟皇姑山茶場

但是,當他們為了生計在茶園裡採摘著葉子的時候,我想,他們的思維就像那飛快的手指一樣,一刻也沒有停歇過。

因為他們的心中都有著要改變自己生活、不再受窮日子煎熬的強烈意願!

在我們信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隨便找幾個“茶業老闆”來訪談訪談,一部勵志的創業故事就會躍然紙上,一部感人的視頻作品就會橫空出世。

他們就是靠著一定要改變自己苦日子的簡單信念,而從種茶郎變成了賣茶郎,又從賣茶郎變成了茶老闆的,通過他們一步步把自己的茶業做大、做優、做強,把一座座遍佈茶園的青山變為了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金山,走上了共同富裕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最終也實現了自己創業之路的輝煌。

所以,我說信陽茶文化是金色的,你同意嗎?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根親文化園

最後,現在的信陽茶文化有紅色的奮鬥精神。

信陽,是河南省有名的“魚米之鄉”,這裡的物產非常的豐富,但在所有的物產中又以茶為最。

因為有茶,信陽從茶鄉變成了茶城,又從茶城變為了茶都,回顧發展的歷程,完全可以生動譜寫出一曲老區人民的奮鬥歌——“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武廟皮衝村十八盤茶場

正是因為有了奮鬥的精神,在信陽的產茶區,茶農超過一百萬人,產茶鄉鎮一百多個,茶葉總產值超過一百億元。

正因為有了奮鬥的精神,老區信陽把茶葉節作為城市創建的有力切入點,將一個獨具魅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呈現在大別山下,連續十年獲得“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榮譽稱號。

正是因為有了奮鬥的精神,全市茶葉的生產、加工、營銷和茶鄉旅遊等一系列產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為革命老區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寫下了最為濃重的一筆。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武廟皮衝村五嶺茶場

正是因為有了奮鬥的精神,信陽連續並且成功舉辦了26屆茶葉節,累計招商引資超過了一千八百億元。

並且以茶為媒,打開了一個內陸貧困地區開放振興的大門。

更是在2017年4月,榮獲了“中國毛尖之都”的稱號。

我們在讚揚茶鄉人民奮鬥精神的時候,不應該忘記這樣的一件事:建國前的大別山區人民為了革命,堅持了28年之久的紅旗不倒。

後來,因為這段濃重、厚重、凝重的紅色革命歷史,人們總結歸納了“大別山精神”。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西九華山

而如今,老區群眾用自己的堅持、堅毅、堅定,使得信陽茶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富、從富到優、從優到強,在“奮力譜寫革命老區發展新篇章的道路上”勇當先鋒,高揚出一面鮮豔的紅旗,這些不正是是新時代“大別山精神”的具體體現嗎?

所以,我說信陽茶文化是紅色的,你同意嗎?

孟軍,豫南地區旅遊、美食、特產、風情的熱心宣傳者,近年來撰寫了大量與此有關的文學作品,特別擅長用“網”事來進行宣傳,作品語言特點幽默、生動、接地氣。其網絡作品《中國好身影—固始旅遊介紹七字經》、《舌尖上的固始》、《詩說蓼城》、《固始,一個美景之鄉》、《固始,一個美食之鄉》、《詩說蓼城》、《關於推動信陽菜成為下一個沙縣小吃的思考》在網上均有很高的點擊率。在2019年春節期間,孟軍同志連續在網上推出《固始菜:“南山北水”爭奇鬥宴》、《南后街的春節家宴》、《 老闆,來個熱鍋子! 》、《固始美食烹飪八大法》、《 固始美女為何多?》、《固始,一個正在崛起的廚師之鄉》6部作品,生動的詮釋了古蓼大地的“年味兒”,從美食文化的角度,為“推動信陽菜成為下一個沙縣小吃”做了積極的宣傳。2019年2月,孟軍同志被授予“固始縣旅遊宣傳推介突出貢獻獎”。

孟軍同志在業餘時間還致力於大別山區紅色文化的研究,專注正能量文學作品的創作。其創作的紅色文化作品《羅榮桓元帥史銘》在2012年入選紀念羅帥誕辰110週年紀念文集《堅持永遠不變的軍魂》之中。長詩《孫中山先生詩傳》在2016年入選《香山詩刊》紀念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徵集專輯。長篇七言詩《焦裕祿同志詩傳》得到了焦裕祿同志的故鄉--山東淄博市委書記周連華同志的親筆批示,並被收藏到該省博山縣焦裕祿同志故居紀念館和河南省的焦裕祿幹部學院。創作文學作品《盧溝魂》曾經被河南省電視臺報道,作品《正氣歌》獲得河南菸草系統“四個三”詩歌徵集大賽一等獎。廉政文化作品《一代廉吏—固始祝慶藩》曾經得到過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