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扶貧鎖 編出致富路

打開扶貧鎖 編出致富路

瀘水富林竹編工藝製作扶貧車間見聞


打開扶貧鎖 編出致富路


“非常感謝市林業和草原局,為車間提供了生產場地、廠房,還幫助協調了水電基礎設施,車間才能運行起來。”四百益從沒想過自己能和鄉親們在瀘水富林竹編工藝製作扶貧車間裡做著喜歡的工作,通過雙手脫貧致富。

四百益是上江鎮蠻英村水溝頭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裡不僅是生態護林員,現在的他,還多了一重身份。1月29日,瀘水富林竹編工藝製作扶貧車間正式掛牌成立,該車間由瀘水富林脫貧攻堅造林扶貧專業合作社負責運營,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體,通過竹、藤編工藝製作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四百益,成了這個合作社負責人。


打開扶貧鎖 編出致富路


“好多人都喜歡叫我‘四百億’。”四百益邊開玩笑邊領著記者走進了扶貧車間,只見車間內一派繁忙,有的社員正拿著電鋸製作模具,不時發出“嗞嗞嗞”的聲音,有的跟著老師學習基礎編織技術……在他們的周圍,還能看到接近成品的桌椅、燈籠、簸箕等。

“前幾天通過村裡的微信群瞭解到車間裡能夠學習竹編手藝,出於好奇,再加上想學一門技術,就過來了。”來自老窩鎮中元村的村民楊樹慧一邊跟著老師學習一邊對記者說。她來到車間學習了近一個星期,讓她體會最深的,就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吃力,就拿簸箕的製作來說,如果不把籃底的圓繃好,會直接影響成品的形狀和美觀。


打開扶貧鎖 編出致富路


2018年末,市林業和草原局抓住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竹藤培訓中心對瀘水市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竹編扶貧培訓的契機,組織19名貧困群眾到四川瀘州參加竹編扶貧培訓班,貧困戶通過培訓掌握了竹編傢俱、竹檯燈、竹燈籠、竹傘、竹果盤等竹編技藝。

以前,農閒時四百益會跟著父母學習竹編手藝,有一定的基礎,當他了解有去四川培訓機會時,他就主動報名了。


打開扶貧鎖 編出致富路


直到現在,市林業和草原局職工何玉仙還依然記得2018年11月15日發生的一件事。培訓結束後,村民們把自己製作的油脂傘、果盤等竹編工藝品送到她的辦公室。

何玉仙說:“原以為他們回家後就會把這些手藝拋之腦後,但他們的舉動讓我很驚訝。”後來,何玉仙把情況向局領導如實彙報,通過努力,啟動實施了扶貧車間項目。

為了拓展社員的發展思路和維持車間的正常運轉,市林業和草原局指派專人和社員一起前往重慶、四川、貴州等地考察學習,並與相關企業、廠家等取得聯繫,尋求合作幫扶,尋找產品訂單,並爭取到市人社局竹編技術培訓名額與瀘水市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用於後續發展。

目前,瀘水富林脫貧攻堅造林扶貧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吸納貧困戶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