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中國年」市民排隊鳴鐘迎新年


2018年2月17日,杭州吳山城隍閣不少市民排隊敲鐘迎新春。用鐘鼓聲來辭舊迎新,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辭舊迎新,年年歲歲的新年及除夕之夜,各地都會有新年敲鐘的習俗,與除夕上香成為老底子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習俗。

不少市民舉家排隊來敲鐘祈福,希望新年裡能帶來好運。

很多大人帶著孩子一起來敲鐘,望新年的好運帶給孩子們。

鍾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傳說在黃帝炎帝時期就已出現了。鳴鐘擊鼓自古也成為皇家廟堂以及黎民百姓祭祀上天、祈福、迎福、祝福、免災驅邪的一項禮俗。

古人認為元日前的除夕之夜為一歲之末,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一天,到除夕子時正零點時,陰氣盛極,所以此時應鳴鐘擊鼓以避陰,迎接新的一年的陽氣,因此“鳴鐘擊鼓迎新年”之俗興起,並曾一直在我國各古城延續著。

據研究資料可知,除夕的鐘聲是伴隨佛教的發展而形成的。自東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傳入中國,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隨著佛經的翻譯與研究,在得到逐漸發展的同時,寺廟也興起了除夕敲鐘的習俗,到了隋唐時期,除夕鐘聲隨之定為108響。

隨著佛教在東漢時傳入我國,鐘鼓便同佛家結了緣。在眾多寺院內的東西兩側都建有報時的鐘鼓二樓,鳴梵鍾與擊鼓既用於寺廟的法會佛事活動的禮儀,亦曾是城鎮鄉間舊時定更報點的“報時臺”。

敲鐘迎新年流傳至今,已經成為現代人對傳統習俗的一種傳統,將新年美好的願望通過敲鐘祈福來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