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進口將達到9000多萬噸,東北地區都種大豆,不種玉米可以嗎?

自卑毀人一生


不知你從哪裡看到的數據,我感覺應該是數值偏小了!事實上,關於當前大豆進口量,其實在2017年就已經達到了9552.6萬噸大豆,當年主要是從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國家進口而來,約佔當年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7%左右。其中美國對華出口為3285萬噸,約佔中國進口大豆量的34%,大概是值140億美元,也就是每年要花掉938億元去美國採購!



未來隨著中美貿易談判順利進行,根據一份美國公司最新預測,中美貿易新協議一旦達成,可能會包含美國每年向中國出口4000萬噸大豆的新要求,這樣一來,實際上要比2017年多出來715萬噸,那麼未來中國大豆進口量或將達到10267萬噸左右哦,進口量可謂巨大!

44%耕地種植大豆,才夠國內一年消耗量!

你知道2017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才多少嗎?可能大家要驚訝了!根據農業農村部之前的數據,截止2017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僅為1.2億畝,而當年大豆產量才1528萬噸!



這份數據可以這樣對比,2017年大豆消費總量為:1528萬噸(國產)+9552.6萬噸=11080.6萬噸(一億噸以上)。如果每畝產量按247斤產量計算,就需要8.9億畝耕地才能完全自給自足,而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僅有20.23億畝,也就是需要拿出43.9%的耕地才夠國內大豆一年消耗量!

東北全種植大豆,將導致國內玉米產量下降1億噸以上

目前,東北耕地面積僅為全國總量的16%左右,大概東北三省耕地面積為3.2億畝左右,即便東北全部種植大豆,可能一年產量僅有3989萬噸,如果未來新貿易協定是中美4000萬噸時,還是要小於美國大豆進口量哦!



你知道2017年東北地區玉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嗎?根據相關數據,2017年東北產區玉米種植面積為2.27億畝,玉米總產量為1.0096億噸!

而根據去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玉米總產量為2.573億噸,如果東北全部耕地種植大豆的話,我國玉米產量將迅速下滑到不足1.5634億噸,減少量約佔目前全國玉米總產量40%左右!

那你知道2018年我國玉米總消費量為多少嗎?根據國家糧油信息部信息中心發佈的統計數據,2018/19年度我國玉米總消費量為2.6003億噸!比上年同比增長了2103萬噸,同比增幅為8.8%,並創下了近年玉米消費增長之最!

這樣一來,如果東北全部種植大豆的話,那麼我國玉米消費需求缺口將高達1.0369億噸,也就是玉米消費缺口將高達40%!

由於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約佔全球豬肉消費總量的49.6%。而玉米飼料又是養豬的重要保障,也是製藥、印染等工業澱粉主要來源,同時是工業酒精主要來源。所以說,雖然目前是鼓勵東北地區種植大豆,並且每年種植大豆的每畝補貼要高於玉米,但為了國家糧食供應的安全,同時,玉米作為重要糧食資源,也是不允許大幅下滑,因此,現實中東北地區是不可能全部種植大豆的!


龍百曉生


2019年的一號文件已經明確強調,我國要實施重要農產品的保障戰略,在擴大緊缺農產品進口份額的同時也要保證糧食的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主要涉及的產品是大米、小麥、大豆和玉米的糧食安全,從前幾年的糧食進口量來看,我國的大豆產品已經無法確保,只能儘量保證大米和小麥等主糧的大部分自主和生產,所以我國2018/19年度大豆進口預估至9385萬噸。

東北地區都種大豆,不種玉米也是不可行的,現在只能維持大豆進口的現狀:

一、耕地面積不夠,我國大豆需求量大

首先是我們國內需求的這9000多萬噸大豆,如果全換算成耕地面積需要差不多將近8億畝耕地,而我國所有的耕地面積也就20多億畝,這樣推算下來的話,即使東北的全部土地耕種面積用來種大豆也不能滿足我國的大豆需求量。

二、大豆生產成本差距太大,自己種植的成本遠高於進口

再有就是因為農作物的種植受到土地費用,勞動力成本,農資化肥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的農產品與其它國家的農產品生產成本在加大,2017年調查的美國大豆成本為每噸2246元,中國為4776元,所以這麼大的差距就表明了我國只能利用進口的大豆產品。

三、農作物進口數量要有比例平衡

在農作物進口方面,每個國家都要進行核算和研究,看進口哪種商品對自己更有利,一般都是進口自己國家生產劣勢的產品,同時也要在所有的不能自給的農作物品種進行數量均衡,如果全部都種植大豆,那麼玉米又會大量短缺,這樣當其它玉米進口國一旦大幅度提高關稅,發生貿易摩擦,就會被別的國家“卡脖子”,所以,必須實現多產品,多渠道進口的政策。

所以,目前在我國保證糧食主要品類安全的同時,針對需要大量土地種植的玉米、大豆產品,只能是逐漸實施大豆振興戰略,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同時,也逐步做好玉米的穩定生產。兩者是個逐步均衡和調整的問題。

東北地區都種大豆,不種玉米可以嗎?歡迎大家發表看法,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我們先來說下大豆誰來種的問題

我們知道,這幾年隨著大豆進口的大量進入,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很多農民開始轉向種植玉米。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主要就是大豆的種植效益低,農民作為種植主體,更願意選擇種植收益更好的玉米。

如果真像網友所問的問題那樣,東北不種玉米都種大豆,農民的收益誰來保障?總不能為了年年讓農民虧損吧?

而且,與進口大豆相比,國產大豆目前已經處於較高的位置了,因此,這幾年國家為了保障東北的大豆種植面積,不得不大幅提高大豆的生產者補貼。

其次再來說說怎麼種的問題

現在國產大豆拼不過進口豆,除了價格本身不佔優勢外,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適應市場的問題。

與國產大豆相比,進口大豆是批量進口的,企業採購時貨源穩定,品質統一,資金週轉快不需現金支付等優勢,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大豆該怎麼種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很多人提出應該向食品方向努力,比如豆芽、豆腐等豆製品,但根據每日糧油收集的消息顯示,黃淮地區和湖北等地的大豆,基本就能滿足本地的食品豆需求,全國每年的食品豆需求常年保持在600-900萬噸之間,市場容量非常小。

最後,我們能控制進口嗎

其實,上面講的所有問題,都是大豆進口帶來的,問題是我們現在能控制進口嗎?

很多人都講,我們要有骨氣,就是不進口,但很少有人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進口,僅僅是國內供應不足的問題嗎?

答案肯定不是,近段中美之間的大豆貿易讓大家也瞭解了很多,這是一種利益的交換,我們進口了大豆,但我們換來了更多商品的出口,現在為什麼農民能大量的出去打工,而且打工工資都在逐年提升,不是因為種大豆種的好,而是因為經濟大環境的飛速發展,這其中進口就是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日糧油


小編為種業銷售經理 根據走訪黑龍江二三大豆 玉米產區 本來國家預計米改豆500萬畝 可能要超過預計面積的4倍 植補怎麼辦 130億以後是地方補嗎 還是平分 黑龍江甘南縣 訥河縣 克山縣已經下文 補助沒那麼多了 大豆主產區米改豆達到2分之一 甚至走訪到綏化 安慶地區達到3分之2 向鶴崗 密山地區的大面積農場也隨著市場變化 把豆改米了 我覺得還是種玉米 明年玉米價格不會讓大家失望


東北內蒙玉米種植


近幾年種玉米傷透了心,不想再回憶起三斤玉米換不來一瓶一元的礦泉水的惡夢,雖然當今玉米價格稍有上漲,但是東北玉米主產區的價格還是價格最低的。用一樣的套路能捕獲住幾次高級動物?


子皙1


東北地區是玉米主產區,

都種大豆也滿足不了國內的大豆需求量!

反而玉米國內會巨跌!!

中國的耕地根本就養活不好14億中國人口!!!

人口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