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年級第十的男孩不厭學?

limali

首先,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廣。有的孩子在讀書期間,對於自己的夢想,並沒有具體的意識,處於朦朧狀態。父母要積極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發掘內心的渴望。一旦孩子內心有了追求,而理想,需要通過學習來實現時,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為夢想而努力奮鬥的動力。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能保持了。

有關年級排名的記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初中三年,年級排名第一的,永遠是一個個子矮小的女孩子,年級排名第二的,永遠是一個帥氣的男孩,這個格局,三年從未被打破,一直沒有被超越過,後來第一名的女孩,成為了高校老師,第二名的男孩,出國留學歸來成了外企高管……

其次,對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父母平時要多鼓勵孩子,記住,是鼓勵,而不是浮誇語言的表揚。有的家長,在孩子有了好成績時,會很浮誇的對孩子說:“你是最厲害的,或者你是最棒的……”這些話對於孩子來說,雖有一定意義的鼓勵,但對孩子的長期成長並不利。孩子需要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鼓勵,比如“你這次得了第十名,這是你應得的,是你平時努力的結果……”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努力學習才能有成績,比一句“你最棒”更有意義。就像一道難題,被孩子獨自解出來了,父母應該說:“看吧,只要你仔細讀懂題目,認真思考每個環節,答案就顯而易見了……”而不是籠統的說:“哇,你真厲害……”。認可孩子學習的經過與付出,才是最重要的鼓勵。

最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而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做起。尤其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孩子的成績,更影響孩子的未來。上課認真學習,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且平時抽時間閱讀……專注力便是學習的前提條件。孩子在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讓孩子有良好的專注力,孩子的成績也就能穩步上升。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很熱情。那時正是放學後,孩子正在寫作業,孩子媽媽陪著我們聊天,但期間朋友不停地使喚孩子:“某某,給阿姨洗點水果來;某某,家裡沒瓜子了,去下面商店買點一點;某某,家裡沒姜蒜了,再下去買點……”孩子寫作業,卻不斷地被打斷,最終,媽媽的事情圓滿了,還不停地炫耀她家孩子多聽話、多勤快……事後我問她,孩子每天寫作業到什麼時候?一說到這個問題,她就來火了:“別說了,每天寫到十點半是常事,有一次還寫到十二點,氣死我了,這磨蹭的性子,什麼時候能改?……”但她忘了,孩子的磨蹭,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只有正確合理的勞逸結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成長。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需要父母的配合,而不是一直被打斷。只有擁有專注力的孩子,學習才能得心應手且快速完全學習任務。孩子的好習慣,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與鼓勵。有了理想,擁有了良好的心態,擁有了良好的專注力以及學習習慣,孩子的成績才能穩定且不斷上升。理解、支持、鼓勵是孩子求學路上,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