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認為是舅親還是叔親?

農戶開心果


這個問題也許每家每戶不同,或者說每個地方風俗不同也可能不同。

個人認為叔叔和舅舅都一樣親。我們家爸這邊有7兄妹,媽媽那邊有9兄妹。我有3個親叔叔,3個親姑姑,4個親舅舅,4個親姨媽。他們從小對我都非常好。小時候在農村,舅舅掏到鳥窩會叫表哥留一隻專門送一隻到我家給我,叔叔取到蜂蜜會從老遠的山上給我帶回來。有一次我兩個叔叔去燒了一個野馬蜂窩,回來取出蜂蛹油炸了全部留給我一個人吃了(我爸是老大哥,那時候叔叔們還沒有結婚沒有弟弟妹妹們)。由於太好吃了,我沒管住嘴,一口氣將一窩馬蜂全部吃完了,導致我隔食吐了三天,三年聞到油炸蜂蛹都想吐。我媽說“你叔叔們有個蝨子吃都要分你一條腿”。我們家就這麼和諧地直到現在。

但是,我們農村確實有一種說法叫做“孃親舅大”。這是什麼意思呢?憑山郎觀察總結分析大致有兩層意思,也會導致家庭兩種境遇。

一層意思是對年孃家人多一些尊重。這是農村人樸實的家族觀念。因為父系社會人大多都是跟男方姓的,所以家族也就是父系一脈相傳的。但是女人、母親、祖母,她們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對家庭操持的賢辛,都對一個家族興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般在農村大家對舅舅、姨媽、外婆等孃家人會比較尊重。也就是說他們即是自己人,也是客人,應該在“親”的上面多一些“尊重”。小孩撒嬌於外婆姑奶是親,家裡家外有困難相互幫襯是親。但是,孃家人來了坐上桌,這就是尊重。

這是農村人的純樸,也是農村社會和諧的教養代代傳。具山郎觀察,一般,這種教養養成比較好的家庭,族系會興旺。因為他們代代相傳的一種教養使這些人家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和他人相處,於是生活中“得道多助”。

“孃親舅大”還有一層意思,也是一種現象,那就是農村有的家庭婦女非常強勢,而且婆媳、姑嫂、妯娌關係不好,導致“孃家人最親”的局面。這種現象在農村也不在少數。

山郎的二女兒出生的時候,在病房聽臨床的兩親家(夫妻雙方的父母)的一段聊天,我認為道出了這種“孃親舅大”的本質。

我們家女兒的老根,同病房的隔壁病床,他們家也生了一個女兒。這家人也很和諧,孩子的外婆和奶奶同時在病房照顧產婦還有孩子。兩親家就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聊到各自兄弟姐妹、妯娌那是必然的。開始還很高興的聊天,突然間外婆就變得有些傷感。大致意思是說,他們家其他妯娌都比較強勢,分家多佔,老人年輕時掙著要,因為老人可以幫忙照顧孩子,老人老了就不怎麼照顧老人了……

傷感完了她又欣喜地打了個總結。她說,雖然那時候其他幾家(指妯娌)都強勢,從老人家身上啃老不少,但是現在每家日子都沒有自己家如意。他說有一次侄女兒感嘆:“伯父伯母工資也不高,那些年分家連個房子都沒得住,現在怎麼日子過得比我們都好呢?”這位外婆說,他告訴侄女:“你媽什麼都操心你舅舅,就是不管家裡,你們家怎麼能過好日子呢?”

說完一段,這位外婆似乎有一種“母儀天下”的偉岸附身,略顯驕傲,又略顯自豪。

這第二種“孃親舅大”在農村存在不普遍,但是也不鮮見。他最後很可能導致舅舅不親,叔叔也不親。況且還可能因為這種“不親”帶來的不和諧,狹隘很多心智,從使人而勞心於無意義的家長裡短,空耗心力,阻礙家庭興旺。這是一種畸形的“親”。

小小的“孃親舅大”,不同的“親”法居然有這麼大的差別。難怪于丹教授說“每個好的家庭主婦都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也難怪曾仕強大師說“一個好女人興旺一家三代,一個沒有教養的女人敗家三代。”


趕山郎


我以前也認為外婆家比叔伯家親!但家裡出事後讓我認識到了還是同姓親!

我媽肺衰竭住院,一天七千多!住了二十多天院的時候!當時家裡山窮水盡!最後走到借錢的一步!我三個舅四個姨,就小姨借我了三萬!我有兩個表哥從小在俺家長大,我滿懷希望的去借,最後一分錢都沒借到!出了門坐馬路邊哭了好長時間!

倒是叔伯,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出錢出力,跑前跑後!主動問家裡有錢沒,我帶來多少錢你們先用著,不夠再說!

最後醫生建議放棄治療,我家商量了,並經我媽同意辦理出院(我媽意識清醒,因戴呼吸機無法說話!)我外婆家那邊也開會商量!最後打電話說讓轉到北京醫院,我爸都被他們擠兌到哭的說不來話!最後我四叔接過電話說:你們做外甥的,能借多少錢,照我的頭,欠條我寫!你們聯繫人來看房子,把房子給賣了!那邊還一直說先轉院,錢以後再說!最後我在旁邊喊,那誰(我大表哥名字),不說借錢,你欠俺家7000塊多少年了,你現在也該還了吧!最後因為我小姨在醫院做護士長,她懂,最後經她勸說,那邊最後也同意出院!


就是要開心就好


我覺得是跟舅舅親

我說下我的理由。我有兩個叔叔。兩個舅舅,我是山東青島的,我不是農村的,但是我媽是濰坊農村走出來的,兩個舅舅還在農村。而且逢年過節,老人過生日都會回去。

之所以我說舅舅親的理由又兩個。

我高中時。大概10年前吧,我們家要買車,因為剛買了房子,所以差1萬多,可能有人說車又不是必須品,出門坐公交就是了,但是當時我爸因為工作關係,單位離家有點遠,14公里左右,必須買輛代步車(10w左右)。我爸就給我二叔打電話借錢,我二叔是做快餐生意的,開了8加連鎖店,不差錢。可是我二叔以家裡週轉不開為理由拒絕了。我媽就找我舅舅借的,我舅二話沒說借了我們家1w5,多出來的是給車買車險的。後來還的時候也沒要,只好把錢給我姥姥,讓我姥姥代還的。

我大學畢業那年,因為剛找到工作的關係,要去濰坊,那時候我小叔在濰坊教課,他是做小學教師的,我媽想讓我在他家借住或者讓他幫我找個房子。我叔以家裡不便為由拒絕了,後來喲找的我小舅舅,我舅舅幫我租的房子,住了四個月。後來掙錢了想還給舅舅,舅舅也沒要,就是請舅舅,舅媽吃了個飯。


Dark丶DDD


我覺得都是親戚而已,談不上誰親誰不親。

說說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二個叔叔二個舅舅,我和弟弟從小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鄉,二個叔叔和二個舅舅誰也沒給我們花一分錢,沒買過一雙襪子、一顆糖,十幾年沒有誰登過我家的門。

幸運的是我們同族一對孤寡老人收養了我們,而且省吃儉用供我們讀書,我讀了專科,後來畢業後供弟弟讀了211本科、碩士。

畢業後我去一家外企做銷售,收入還好,結婚後和老公一起創業,現在有份小事業,收入湊合。弟弟考了省直機關公務員,目前是正科級公務員,弟媳也是事業單位。所以我們現在看起來日子過得都還不錯,二十幾年不見的舅舅、阿姨、叔叔又統統冒出來,讓我們和他們子女要多聯絡,說什麼大家都是至親,不要生分。

我小舅舅未滿五十,夫妻二人天天泡在麻將館,沒錢過日子,我小姨就讓我們出,每次過年過節時直接打電話來讓我們每人給舅舅幾千,礙於面子我每次都會拿,我弟弟懶得理他們,就被他們說成無情無義六親不認,最後實在看不過去我問他們:“我們小時候沒錢沒父母管了時候你們在哪裡?”。他們會說那時候大家都窮自顧不暇,最為搞笑的事,我小舅家表弟大學畢業了,我小姨天天惦記著讓我們湊錢給他買房子,我現在也懶得再搭理他們。

而我本家二叔一直在上海做生意,收入不錯,在社會上也算半個成功人士,所以特別愛面子,過生日、過年過節,都希望我和弟弟去看望他,我堂弟也考了公務員,單位不好,天天想著讓我弟弟找人幫忙調動工作,我弟弟對所有親戚都沒有半分感情,雖然嘴上答應了,但是沒有半點行動,到現在他都不願意加堂弟微信。為此我叔叔也是責怪很久,說我弟弟忘本。

所以說親戚都不親,沒錢時沒人會認識你的,當你稍微有點出息又會冒出來道德綁架你,告訴後輩們要孝順懂事,尊重長輩,卻從不記得作為長輩可曾愛護晚輩。

我和弟弟這生覺得最親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爺爺奶奶,以及我們的另一半和孩子,在社會上我們有很多特別要好的同學、朋友,關係好過所謂的親戚百倍。


水煮活魚和土豆絲


我丈夫弟兄三個我丈夫是老大,我們是農村的,我們92年結婚的,結婚了,家裡窮,我們怕兩個弟弟不好娶老婆,我們幫助公公婆婆給兩弟建房子都建好,都結婚了,給我們分家了份了7袋麥子,新房子都份給倆個弟,我了土房子,份了家我我兩個女兒,讓我婆婆給我看,兩個弟有一建,沒辦法我給女兒送我媽家給我看孩子,我就給我丈夫出門在外打工,掙錢回來看見我婆婆公公,吃的沒有,我心狠酸,我婆婆來是一個老人,我丈夫和我一起在工地幹活,後來我丈夫慢慢的包活幹,生活越來越好了,後來我們又生了兩個兒子,我給丈夫在工地包活幹我給工地帶倆個兒子,我狠感謝我婆婆,他教育個好兒子,我和我婆我們倆個人狠好,好景不長,就在這侯我丈夫出車禍了,我婆婆就和我抱著哭,一前都我給錢,這個時候沒有個人來安慰我,就是我婆婆公公生活費他們說一年給3000千我來給3000千,他們不同意,我四個孩子還沒成家立業,一個大二一個大一,他哥哥在的時候,他們家幹什麼事,他哥哥都會幫助他,


黃麗玲66


在我的眼中,舅親和叔親,是劃等號的,沒有什麼區別。

我只有一個舅舅,是外婆抱養的,雖沒血緣關係,但有親情緣分。小時候,我經常到舅舅家小住,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舅舅給我的印象,總是那麼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舅舅家,我收穫了孩提時期的快樂和幸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天,舅舅起了個大早,趕著驢車去礦區賣蔬菜,途中不幸遭遇了車禍,撒手離開了人間。後來,舅媽帶著一家人去了鄭州,也就很少聯繫了……

我父親弟兄二人,叔叔僅長我一歲。沒上學前,叔叔總是欺凌我,我見了叔叔就像老鼠見了家貓一樣膽怯。但說也奇怪,自從叔叔進了校門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不欺負我了,還事事處處護著我,彷彿叔叔突然間知道自己是長輩了。

舅舅不在了,叔叔也早走了,我失去了舅親,失去了叔親。



秀峰觀世界


在我眼裡,還是同姓的人更親,18年6月,我父親在家突然暈倒,直接送到內江市人民醫院,結果一查出來是心臟血管被堵撒,需要做支架手術,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非常危險,醫生告訴我不做支架手術,隨時有生命危險,我想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治療爸爸,而我媽媽她很難過一直再哭,我也只能裝著表面堅強,在這期間爸爸的哥哥姐姐一直跟我打電話問我這,問我那,五姨說,錢的事情不要擔心,家裡面六姊妹肯定有辦法的,我哭了,我感動了,說這話也觸動我心底了,雖然家裡面有一定的存款,但是一下要拿這麼多錢出來,還是有困難,雖然最後沒有跟他們借錢,但是他們是我堅強的後盾,我從心底感謝他們,因為我們是一家人,而我媽媽家的人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只是打了一個電話來,叫好好休息撒的,兩個字,寒心,我只能說我和你們不是一家人,我爸爸家的人才是一家人


辰兮11


我是山東人,生在長沙,按我們山東人的習慣,還是叔叔伯最親,我舉幾個例子。

弟弟喝酒,死在酒杯上,父母去世後,我把父母的房產變賣後給姪女買商品房交首付,姪兒在我家就象在自已家,與我兒子象親兄弟。我回山東老家,也是住在伯伯的女兒家。到舅舅和姨姨家的表哥表妹家拜訪後仍然回叔伯姐姐家。而且在姐姐家,姐姐的女兒女婿叫舅舅,顯得格外親,舅舅和姨姨去世後,老表就沒那麼親了,表弟的兒子打個招面,叫一聲大爺就走了,而姐姐的女兒真的把我當舅舅(伯伯就一個女兒,可能是沒有親舅舅的原因〉,反正我認為還是血緣關係,叔叔伯伯比舅舅親。


齊魯國人黃河52O


在農村,你認為是舅親還是叔親?

小時候媽媽就跟我說起過,舅舅是所有親戚中輩分最大的,並且還跟我說了“孃親舅大”這句老話,當時年紀少,也不太理解。只是聽媽媽解釋說,在家中辦酒席的時候,舅舅都是坐主席位的,而叔伯往往會是坐在主陪位置。後來也在農村裡吃過不少的酒席,確實發現大多數人家中,如果是辦酒席了,只要舅舅到場了,那多數都是叔叔來做主陪,這個是農村的一個規矩。當時就感覺九九應該是最親的。

等到慢慢長大了以後,對這些又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慢慢就覺得叔伯才是最親的。因為根據古人對親戚的劃分來看,“親戚”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內親、外戚。換言之就是“親”是指族內的親人們,而“戚”則是指族外的親人們。其中像叔伯這些就是內親,而舅舅這些則是外戚了。因此從古人對於親戚的劃分來看,明顯內親要比外戚更親一些。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具體是舅舅親還是叔叔親,這個就沒有具體的答案了。因為不同的家庭的情況不一樣,而親人之間到底親不親也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的。比如有些家庭兄弟姐妹比較多,其中和舅舅家來往比較頻繁,經常走動。但是和叔伯家則會因為利益衝突而少來往,那就會和舅舅們更親。反之,和舅舅不怎麼來往,而和叔叔們如果一直關係處的好,那自然就是叔叔更親了。

所以,農夫認為這個就好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我說舅舅親,有些人看會認為自己有一個“假舅舅”。而說叔叔親,有些人同樣會這樣說。

感情是靠維護的,處理的好,那即便是沒血緣關係的人也會很親。而處理不好,即便是親兄弟也不一定親。


農夫也瘋狂


我覺得是親打不過本族,因為血脈相連,舅舅只是一個外姓人,在家裡做客舅舅位上,因為她是孃家人,在過去孃家舅舅為大,家裡有了大事,還是血脈相連的來幫助你,我有四個舅舅,可從來沒有幫助過我什麼,還看我的笑話,我15歲父母去世,他們沒有給我一口飯吃,到什麼時候,是叔叔把我養大,人們常說姨娘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母親沒有了舅舅對我們也就沒有情義了,有一年叔叔的家裡非常困難,我偷偷的去舅舅家,向他要點糧食,他不但沒有給我,還叫我空著肚子,走了四里地,才回到了叔叔的家裡,叔叔在鍋裡給我留了兩塊山芋,這是我最難忘的,這一生我也不會忘記的,當你長大了,有了出息有錢了,見到以後都會說我是你的舅舅,姨娘們也會說我是你的姨娘,這個還有用嗎在我有困難時,沒有一個人拉我一把,所以我才這麼說,有血脈相連的才是你最親最親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