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逃離洛陽後去了哪裡?最終,這個地方成了他的根據地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一遇到戰亂年代,歷史上就不乏野心膨脹者,但最終,能成就大業的野心家們,都是些有勇有謀的梟雄人物。所以,沒有智勇支撐的野心不過是空想罷了,三國時期的袁術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諸多史書和文學作品中,袁術的形象大多貶比褒多。

袁術逃離洛陽後去了哪裡?最終,這個地方成了他的根據地

袁術出身於汝南地區第一“豪門”,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所以,上天給了他參與爭霸的資本。史籍記載:他出生的時候,神仙託夢給他母親,說她懷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並且,在袁術年輕時“以俠氣聞”,經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後來有很大改變。這裡所謂的“俠”者,既可以是仗義疏財雪中送炭的“及時雨”,又可以是,路見不平救人於危難的“急先鋒”。所以,想要成為有“俠氣”的人,銀子和武力是必不可少的。

袁術生在豪門,這兩樣想來是不缺的,所以,雖然袁術從小不學無術,但是,他身邊卻聚集了一群可以替他賣命的死黨,這是袁術為數不多的閃光點之一。根據《三國志》記載,袁術成年後被推舉為鄉里的“孝廉”,進入官場。這是那個時期名門公子想要當官的必經之路。

袁術逃離洛陽後去了哪裡?最終,這個地方成了他的根據地

史書中並沒有說袁術就任郎中期間政績如何,但是,從他後來被提拔為折衝校尉和河南尹來看,這人還是有一定政治能力的。史料中對三國時期的折衝校尉的記載很模糊,大概是一個武官,而河南尹則相當於現在的市長,職權很大。若袁術是個無能之輩,很難爬到市長的地位。

前文說到的這些,在史書中都是一筆帶過,袁術在歷史上的正式登場是在何進被殺時。

當時,何進與洛陽地區的官員,打算聯手拔掉朝廷的宦官勢力,派時任中郎將的袁術帶二百精兵頂替宦官集團的中黃門侍衛。由於,何進的陰謀敗露,宦官集團的張讓等人搶先下手,趁著何進入宮時將其殺害,最終導致,何進的部下吳匡等人發動宮變。

當時,守在宮門外的袁術參與宮變,率眾砸門,卻被守在中黃門後的衛兵阻攔在外。直到黃昏後,袁術燒掉九龍門及東西兩宮,想要通過大火逼迫宮裡的張讓等宦官就範。結果,張讓等人挾持太后逃出皇宮,這就是小說中“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橋段的由來。

袁術逃離洛陽後去了哪裡?最終,這個地方成了他的根據地

這場宮鬥對於袁家人來說,是相當成功的。但是,因為袁紹早先犯下的一個錯誤,最終,使袁家滿盤皆輸。袁紹早期向何進諫言,希望何進能夠招攬外鎮進京,直接導致外鎮軍閥董卓進入洛陽獨攬朝政。

董卓執政之初,對袁家人的態度十分友好,更是將袁術任命為後將軍。後來,董卓與袁家人就“廢帝另立”一事上發生糾紛,雙方撕破臉皮後袁術與袁紹雙雙逃出洛陽。史書中對於袁紹出逃的細節記載很多,但是,對袁術出逃這件事則比較模糊。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董卓打算另立新帝時,袁術採取了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而且,就是因為袁術的默許態度,董卓才封袁術為後將軍。只不過,袁術覺得董卓的做法勢必會惹來大禍,他害怕自己受到牽連,所以,才逃出洛陽躲禍。

袁術逃離洛陽後去了哪裡?最終,這個地方成了他的根據地

那麼,袁術離開洛陽後去了哪裡呢?

《後漢書》記載,袁術來到南陽投靠劉表,《三國志》中對此並無記載,只是說,袁術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在“北連”的過程中,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戰死南陽,間接導致袁紹與公孫瓚結下深仇。

司馬彪的《戰略》中則有不同記載:劉表在接管荊州之前曾受到袁術的阻撓,所以,兩個人的關係不和。若《戰略》中所言非虛,那麼,劉表怎麼會任命袁術為太守呢?這段記載中疑點重重,除非任命袁術為南陽太守是劉表的緩兵之計,這份記載才說得通。

《戰略》的作者司馬彪生於西晉時期,由於,年代較近,所以,該文獻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從《戰略》中關於袁術的記載來看,袁術離開洛陽後選擇荊州作為落腳點的根本原因是:荊州地區宗賊作亂,雖然,局勢不穩,但是,對於袁術來說無異於巨大的發展機遇。

袁術逃離洛陽後去了哪裡?最終,這個地方成了他的根據地

之後,袁術憑藉自己的身份在南陽落腳,平定了流竄在南陽附近的宗賊。

那麼,何為“宗賊”?

其實就是以宗族為首的地方勢力,由於,他們各自為戰,又有很強的侵略性,所以,有了強盜的性質,被稱為“宗賊”。袁術之所以能在南陽發跡,正是藉著後將軍的名號,招安了大量地方武裝勢力,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雖然,真正令袁術稱雄一方的是孫堅,但是,南陽是袁術發跡的基礎,在南陽站穩腳跟的袁術有了“啟動資金”,事業也進入相對平穩的上升期。

【《三國志》、《後漢書》、《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