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檢不合格公示後,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作為尋常老百姓,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公示的抽檢信息,共抽檢多少批次,發現多少批次的產品不合格,那麼一個產品不合格信息的公示背後,相關監管部門都做了些什麼呢?

食品抽檢不合格公示後,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一、抽檢任務的制定。

抽檢任務的來源後很多,如國家抽檢、省自治區抽檢、地方抽檢等。其中體量最大是國家抽檢,也是資金最充分的抽檢內容,檢驗項目最全,一般國家抽檢都會委託權威性了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抽檢,多為某省、某市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食品藥品監督檢驗中心等。當然,也會有社會第三方機構承檢相關任務。國家抽檢任務一般涵蓋範圍最廣,涉及所有類別的產品,但是這並不能所有企業、所有產品全覆蓋。省級抽檢和地方抽檢作為國家抽檢的補充,技能能夠滿足全覆蓋的要求。一個企業一旦被抽出不合格,基本上列為抽檢重點,一般會連續抽檢2年左右時間。

食品抽檢不合格公示後,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二、檢驗機構依任務進行抽檢

檢驗機構抽檢按照監管部門制定的抽檢任務開展抽檢工作,首先確定抽檢人員,到企業後需要拍攝大門、成品庫、抽樣的產品、營業執照和生產許可證均在有效期內,抽樣程序和抽樣方式合法。

食品抽檢不合格公示後,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三、檢驗結果轉發有管轄權的監管部門

出現不合格抽樣產品後,檢驗結果一般第一時間移交給任務委託方,多為省、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然後轉發檢驗後處理轉辦單,轉發被抽樣地的食藥監部門。

食品抽檢不合格公示後,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四、產品檢驗結果送達、立案調查

經營者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要第一時間送達檢驗報告,告知複檢的權利及義務,同時進行立案調查,掌握不合格產品數量去向,影響食品安全的會督促企業開展產品召回,減少危害後果。違法食品安全法的內容,要依法辦理,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該處罰的處罰。

一個不合格產品的後處理程序有很多,並非只拿檢驗報告就可以完成所有程序。一般的案件辦理程序包括立案審批、現場檢查、詢問調查、調取定案證據、合議討論處罰結果、告知當事人處罰內容及享有的申辯權、進行處罰決定審批、下發處罰決定書,如果複檢的需要,最後還要等待複檢結果。

食品抽檢不合格公示後,背後都發生了什麼?

五、抽樣不合格是不是一定危害人體健康,且必須處罰

出現抽檢不合格後,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要處罰。抽樣檢驗的項目有很多,部分企業的包裝標籤存在瑕疵,但不影響食品安全,一般要求責令整改。部分產品檢驗項目包含非安全指標,比如白酒的酒精度、醋的醋酸濃度、醬油的氨基酸態氮等,都不影響食品安全,所以看到不合格產品公示後,一定要閱讀不合格項是什麼。

有什麼問題,可以在我的微信公眾號(食企助手)進行詢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