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滄州驕子》叢書徵稿選登之六十四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長城網馮碩

人物名片:龐眾望,2017年河北省滄州市理科狀元,高考684分,獲農村專項計劃清華大學60分加分,入讀清華大學。在河北的眾多“學霸”中,龐眾望的成績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去年夏天,他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引發眾人關注的是他的出身寒門的背景以及堅韌不拔的勵志故事。當“耿直”的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坦言,“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時,龐眾望脫穎而出。也許他的成功只是個例,一個小小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但龐眾望依舊值得深思。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龐眾望出生於滄州吳橋縣龐莊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一個小男孩的出生成為家裡的“眾望”。他的早年經歷可謂命途多舛。父親是患有精神分裂症,母親先天殘疾,常年臥床。而他在5歲時又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是母親坐著輪椅為他借錢做了手術,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父母沒有勞動能力,全家人的生活壓在了姥姥、姥爺的肩膀上。是姥姥、老爺拖著這個飽受苦難折磨的家艱難地前行。苦難沒有將年幼的龐眾望擊倒,他以一個強者的姿態做出了回應。撿破爛、自己做飯、洗衣服······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龐眾望還能保持優異的學習成績。

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在苦難中汲取力量。2017年,龐眾望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他被視為“寒門也能出貴子”的代表性人物,讓人看到了向上的曙光。

7月17日晚,作為河北省共同行動助學基金會幫扶的一員,龐眾望回家了。當晚,在姥爺、表弟還有母校吳橋中學副校長範紅旗的陪同下,龐眾望來到石家莊某學校的夏令營營地,與“共同行動”的幫扶學生、志願者一起參加活動。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龐眾望到來之前,夏令營營地充滿了期待。龐眾望究竟長什麼樣子?當瘦弱、陽光、謙虛的龐眾望現身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讓他有點無所適從,臉上露出略顯羞澀的笑容。

見面會上,龐眾望和學弟學妹們分享了他高中時期的學習心得與經驗,並介紹了在清華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學霸’的世界不能只靠天賦,更離不開後天的努力,更不可缺少的是那份自律。”

同時,龐眾望也給資助自己的共同行動助學基金會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面寫有“大愛不言,潤物無聲”的錦旗。“共同行動將愛傳遞給我,我也會將共同行動的愛傳遞出去,去幫助更多的農村貧困學生。”龐眾望當眾大聲讀出他的幫扶編號,現場再次響起熱烈掌聲,將見面會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最後,與龐眾望感情深厚的姥爺龐書強也登上了講臺,“我是第一次上臺,我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今天陪眾望一起來,就是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道一聲感謝,現在你們幫助我們,我們以後有能力一定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樸實的話語,滿懷深情的鞠躬,讓現場眾人為之動容。

活動結束後長城新媒體記者對龐眾望進行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實錄:

記者:一進門看到這麼多學弟學妹都在為你鼓掌,你什麼心情?

龐眾望:沒想到這麼多人(訕笑)

記者:“共同行動助學基金會”的志願者都說今天你是回家,到家的感覺溫暖麼?

龐眾望:嗯,回家的感覺真好。

記者:一個好大學對你意味著什麼?

龐眾望:一個好的大學不僅僅會鍛鍊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甚至對一個人的性格、人品都有很大的影響,對今後的為人處事方面都會影響很深,我現在在這裡上大學就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世而的東西,要是我沒有考到一些好的大學,也許就會收到一些不好的影響,目前我接受到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東西。

記者:清華給你帶來的最大的收穫和改變是什麼?

龐眾望:我覺得大學對一個人的改變不能用某個方面去說,如果問問最大的改變,我只能說是對我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改變,一年間,我要和各個社團打交道,甚至是對外拉贊助,甚至和一些不認識的人去打交道,在打交道中,不管是站在主動權還是被動權,如何處理這樣的關係,我覺得這是我這一年最大的收穫。

記者:什麼活動?是一些公益活動還是一些學生會的活動呢?

龐眾望:都有,不一定所有的活動學校都會有資金的補助。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拉贊助,搞活動。

記者:活動中有收到什麼樣的阻礙嗎?

龐眾望:有,開始我們想去支教,但是我們組的會計算了下,總額最少得2萬塊錢,我也不知道他怎麼算了,竟然要這麼多錢,學校只能批到2000元,算到人頭每人也得1千多塊錢,最後找學校報銷,學校最多給2000,你們要20000?最後學校說可以讓我們自己拉贊助,在拉贊助的途中也很是艱辛,主要看口才了。但是要是有什麼科研,有什麼真正能打動人的項目,學校還是會有資金的。

記者:現在距離開學的日子還有段時間,對於這個假期你有什麼打算麼?

龐眾望:準備去山東支教,除去支教的時間,實際剩下也就只有30天的時間了。

記者:你會把這假期所有的時間都選擇去支教嗎?你們支教小組多少人?

龐眾望:去山東準備支教就12天,我們12個人一起去。

記者:以後有什麼打算?大學畢業後是考研還是工作?

龐眾望:一般我們學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去考研了,百分之十的退學,百分之十的人就去創業打工,我現在還沒想好。

記者:你現在在北京上大學,多久回一次滄州老家?

龐眾望:一般只有在放假3天—7天的時候菜回一次家,不是因為學習的任務有多繁雜,是因為學校週末裡會有很多社團活動,班級活動,志願活動非常多。

記者:你的母親現在在家好麼?記得去年的時候,各大媒體採訪您母親的時候,每次都是富有正能量的笑容。

龐眾望:嗯。

記者:現在每天都會和媽媽視頻嗎?

龐眾望:有,但不是每天都和媽媽視頻

記者:大學熄燈後你們就休息了嗎?還是繼續學習或者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

龐眾望:我覺得,大學時候的高峰期就是在晚上11點熄燈以後,大家用檯燈,學生們就開始勤奮了,白天反而沒有那麼勤奮,做一些各個科目的總結,提前做畢業的一些東西等等。熄燈前一般就是洗漱、洗衣服什麼的。

記者:很多人說在你身上幾乎看不到家庭的影子,家裡並不是很富有,但是看不到你任何負面情緒的影子,全都是滿滿正能量。

龐眾望:我覺得這個和我媽媽有關,從小媽媽沒給我灌輸家裡有多麼不好的這種思想與負擔,所以我也沒有那麼在意,之後慢慢長大了,我也慢慢懂事兒了,也就知道如何更好的做,小時候就沒有這種不好的思想,長大更多的是理解,也不會有不好的負面的東西。

記者:你覺得媽媽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龐眾望:怎麼說呢?去年採訪的時候,我媽媽說自己其實很脆弱,實際上她在我面前的時候完全沒有表現出她很脆弱,她很堅強。

記者:你上大學了,現在媽媽還刺繡賣錢嗎?

龐眾望:不了,現在媽媽眼睛有點花,所以也就沒有在做了。

記者:現在你自己掙錢嗎?

龐眾望:我在滄州做家教有一些收入。

記者:現在學費和生活費有難處嗎?

龐眾望:大學裡有助學金和獎學金其實都是滿足大學的生活的。

記者:今天來到這的孩子都是一些家庭不富裕的家庭,有的是農村有的是山區的,能給這些孩子提供一些不管是法律還是體育項目或者別的開闊眼見的東西,你覺得對他們會有什麼不一樣麼?

龐眾望:我是在農村,所以很多新鮮事物是我們無法接觸到的,例如說大學裡游泳,在大學不會游泳就不會畢業,現在好多城市的孩子,也許從很小就接觸到的東西,我們在大學才能接觸的到。

記者:設想自己以後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有什麼樣的生活?

龐眾望:我要考慮的很多,我身後有我的家人,我不能有太多的去冒險,其實我不會考慮在北京,壓力太大了,等我畢業了,我會把別的城市作為跳板,經過一定的發展,覺得自己有能力了,才會去北京。

記者:從第一次資助到現在有多少人有資助過你?你都記得麼?

龐眾望:我有個小本子,一直都記得誰幫助過我,我放在老家,大致有6、7好心人。也有找到我家,之後放下錢轉身就走,那時候我上大學,媽媽其實也不希望這樣,我也不在家。

龐眾望:窮苦學子考中清華

記者:你現在不能算是完全有能力,因為還在上學,時間上也不充裕,有沒有打算以後怎麼幫助別人?

龐眾望:參照兩個組織,一個是“共同行動”組織,一個是去實地的去一對一的幫扶需要幫助的人,不僅僅是金錢上的資助,還有更多的是心理交談。

記者:資助過你的人,你有沒有記憶深刻的?

龐眾望:一個資助過我的愛心人士,經常來看我,還教會了我很多東西,那都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一些東西,例如餐桌禮儀啊什麼的,其實這些都是在以後的生活沒準會遇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