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寶阿寶呀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這段文字出自羅貫中編著的《三國演義》,是對蜀漢將領姜維的評價。昔者蜀漢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又敏於軍事,有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故而得此讚譽。今日煮酒一壺,歷數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誰能與之比肩?辛棄疾算得上一位。


公元1140年,此時的宋王朝已退居南方,半壁江山為金王朝所佔。在山東東路濟南府(今山東濟南),辛棄疾出生了。辛棄疾幼年便在祖父辛贊身邊讀書,深受祖父不忘故國思想的影響,加之目睹金兵對山河百姓的踐踏,承受淚盡胡塵南望王師卻不見蹤跡的悲哀,都為他日後從軍抗金埋下了種子。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兵入侵南宋,北方人民奮起反抗壓迫,一時間出現了眾多抗金起義軍,辛棄疾也不例外,拉起了小几千人的隊伍,參與到耿京的起義軍中,抗擊金兵。辛棄疾被耿京派往建康與南宋朝廷聯繫,還未等他回到山東覆命,就接到了噩耗——耿京部下張安國為向金兵邀功,暗殺耿京,起義軍潰散。辛棄疾衝冠一怒,即刻從海州(今江蘇東海附近)帶五十精銳人馬奔赴濟州(今山東鉅野),闖進有五萬金兵的大營,活捉了正在帳中飲酒的叛徒張安國。經此一役,辛棄疾以英勇成名,南北軍民皆敬佩其膽識與武義,更深感他的愛國之情。回到南方後,主和派當道,辛棄疾"歸正人"的身份又使他不得重用,被派往江陰做官,而後輾轉數十年,皆無有沙場效力殺敵報國之機,自此只得"夢迴吹角連營"了。

軍旅生涯在辛棄疾的文學創作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詞中大量出現了軍事意象,除卻"醉裡挑燈看劍"一首,還有《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等,憶當年戎馬倥傯,嘆今朝馬放南山。宋詞抒情主人公多失意文人、閨怨女子,辛棄疾橫刀立馬,躍然而起,在宋詞史上樹立起英雄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了卻君王天下事"為己任,但求"贏得生前身後名","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英雄主義精神在他的詞作中不可抑制。除了以英雄自況,辛棄疾也在詞中讚賞英雄,"英雄事,曹劉敵"、"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在豪放詞風之外,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可謂膾炙人口,"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被王國維引為人生三境界之首。在《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中,辛棄疾剛柔並濟,以柔弱之辭達剛正之意,代表著他詞藝的又一新高度。那首描寫鄉村田園生活的《清平樂》(茅簷低小)語言清新自然,"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寥寥幾筆,一幅安然和諧的鄉村圖畫宛在眼前。

辛棄疾一生全力作詞,專攻一家而精,他的文武成就都能在詞作中得到體現。陸游"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人生理想在稼軒處實現了,可嘆天不遂人願,孤臣孽子終難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但成敗不足以論英雄,"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的人生經歷,將辛棄疾鍛造成英雄,使他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讚譽受之無愧!(作者:卿雲)


一往文學


195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批准軍委提出的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名單。中央軍委的負責人彭德懷讓羅榮桓、宋任窮提交了評定軍銜的名單,在羅、宋遞交的報告中,有這樣的字眼:

“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問題,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十一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這11人,後來有十個人成為了十大元帥,原本擬定為第七名元帥的鄧小平通知,堅決推辭,最終沒有授銜。但是,鄧小平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容忽視。

鄧小平曾說“我的專業是帶兵打仗!”半身戎馬,鄧小平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夏了無數汗馬功勞。

鄧小平的少年時,曾在廣安縣立中學學習,後來在法國勤工儉學,輾轉蘇聯,在中山大學和蔣經國、馮福能等人都是同班同學。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鄧小平應該是學過軍事課的,因此他回國參加革命建軍活動,長期擔任了軍事主官。

回國後,鄧小平領導發動百色起義,任紅七軍政委和前委書記。在中央紅軍中,鄧小平曾任總政秘書長,曾參加遵義會議。抗日戰爭中,他擔任第一二九師政委,和劉伯承元帥一起成為晉東南、晉冀魯豫等根據地的主要領導。解放戰爭中,鄧小平和劉伯承元帥一起帶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形成了中原野戰軍。在決定中國命運的淮海戰役中,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聯合作戰,鄧小平擔任總書記,是淮海戰役我軍指揮部的最高領導。

正是因為在莫斯科的軍事教育經歷和20多年的戎馬生涯,讓鄧小平對解放軍建設、軍事現代化等問題有深刻見解,因此改革開放後他擔任軍委主席,在鄧主席的領導下,解放軍走了現代化、信息化、精兵化路線,成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鋼鐵洪流。

鄧小平說“我的專業是打仗!”這是對他“武能上馬定乾坤”最直接的概括。

事實上,很多人眼中,鄧小平是一個英明睿智的讀書人。長期擔任秘書長、政委、總書記等工作的鄧小平,也的確很有儒雅氣質。說起“文能提筆安天下”,他的幾個經典論斷就不得不提。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群眾呼聲下鄧小平回到中央,一場思想解放大爭論就開始了。到底什麼是真理,鄧小平認為誰說的不重要,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才是真理。這樣的思想基礎下,鄧小平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打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自此中國人民邁向了富強民主的新路

2,不爭論,留足精力共同發展。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很多人總是爭論新生事物的性質和影響。對此,鄧小平通知說了三個字“不爭論”,避免過度內耗,把更多時間精力和財力物力用在發展上,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遇上的問題。事實上,爭論不出真知,實踐才出真知,當發展成績拿出來時,對新事物的質疑和否定就少了。

3,“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改革的第二次革命,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前怕狼後怕虎是做不成改革的,水有多深,要趟過去才知道。摸著石頭過河,三個有利於,兩手都要抓,鄧小平這些話通俗易懂,流傳很快,當中國人民努力奮鬥奔向新生活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走上了快車道。


歷史知事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認為,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應該說非常少。

毫無疑問,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是那個“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

毛主席,是個文武全才,他既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還是位了不起的革命家、戰略家和軍事家,同時還是新中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我想,像毛主席這樣,在那麼多領域都卓有建樹的人,歷史上恐怕不多吧?

毛主席,1893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他從小就有著遠大的抱負,立志要為中華民族奮鬥終身。

毛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組建了很多社會團體,活躍在中國政壇,是那時的佼佼者。

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實力還比較弱,受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圍剿,是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才讓工農紅軍保持了有生力量。再一個,當時很多中國共產黨人,認為要挽救中國革命,要像俄國那樣,實行“武裝奪取城市”的軍事戰略,攻打中心城市,最終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然而毛主席卻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中國最廣大的社會階層都是農民,要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的鬥爭道路。事實證明,毛主席說的是對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自信人間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這樣的詩詞,氣勢恢宏,霸氣十足,讓人不禁拍手稱讚!據說,當蔣介石看到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後,那個羨慕嫉妒呀。蔣介石很快就找到了很多才子,讓他們每人寫一首詩詞,想把毛主席寫的那首詞給比下去。可是結果呢?那些人寫的詩詞,無論是在格局上,還是在氣勢上,都無法和毛主席寫的相媲美。

一代偉人毛主席,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元哥說歷史


題目為。“文能提筆定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題目為誰能“文能提筆定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看了很多答案,竟然沒有一人講到我們熟悉的劉少奇同志,筆者以為劉少奇同志,可算一人。

提到劉少奇同志,我們應當是非常熟悉的,他是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軍,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軍委副主席。最近央視熱播的《劉少奇同志》。可以說是比較全面正面的描述了劉少奇同志在,革命戰爭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可以縱觀的,全面的瞭解少奇同志的革命一生。喜歡劉少奇同志的,有空的話可以去看看。

文的一面~

少奇同志最先是組織搞工人運動。組織工人罷工,對抗階級鬥爭。先後擔任過,工人運動組織,以全國工人團體等非常重要的領導職務,為中國革命鬥爭,以及軍事鬥爭在後方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戰爭以及解放戰爭後期階段。發表過許多重要的論述,全面深刻。解讀毛澤東一系列重要論述,解放後主持全國各項工作。功績非常突出,所以說文能提筆定天下,對於劉少奇來說綽綽有餘。曾經毛主席有這樣一段對劉少奇同志的評價“一日不學習難以趕上劉少奇”。我想這點就不用多說了。

武的一面~

對於劉少奇很少有人對他的軍事領導才能有所關注,小編有心給大家整理出來少奇同志在軍中的歷任職務。在革命時期擔任過中央紅軍第八軍團黨中央代表、第五軍團黨中央代表、第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政委,皖南事變後,改任新四軍政委、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後期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主席等職。

從軍事業績來說,劉少奇在數十年革命生涯中,軍事活動佔有重要地位,貢獻很大。不管是在發揮工人武裝,參加組建紅軍工人師,領導蘇區的軍事工業生產。還是在抗日時期華北大力發展抗日武裝,領導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建了山西新軍,領導了大規模的抗日武裝鬥爭和反磨擦鬥爭,皖南事變後主持重建新四軍軍部,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根據地。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43年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後,更是參與了一系列全國性戰略決策,並曾直接領導跨戰區的軍事部署。還有近些年有一部分解密的檔案顯示。在當年的越南戰爭當中,劉少奇是直接參與指揮支持了。越南政府胡志明對美反抗鬥爭,比抗美援朝打的還精彩,戰術還要巧妙。從這方面來講武能上馬定乾坤對於評價劉少奇的同志來說應該不為過分。

但是說了那麼多。肯定會有人問劉少奇同志既然在軍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那麼為什麼在評價十大元帥當中沒有劉少奇的位置?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為什麼呢?其實如果瞭解當年評定十大元帥期間這段歷史的話,我想應該不難回答這個問題。當時評定十大元帥授銜過程當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離開軍隊在地方工作的。不在評定評銜的範圍內,這也就是為什麼向除劉少奇以外,鄧小平,周恩來,乃至毛澤東。都沒有評為元帥級。尤其是鄧小平和周恩來,還有劉少奇可以說是無冕之帥當之無愧。

綜上所述,所以說本人以為,在現代革命史當中除了毛澤東,鄧小平比較重要的軍事家以外。最被低估的。當屬劉少奇同志。感謝關注,感謝大家品讀。






賀鵬勃


答:歷史上稱得"文武全才″的人是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一代偉人毛澤東,他的思想,他的著作,他的詩歌,都體現了他的精神至高無尚的境界,他的墨彩生輝,揮毫歌盛世,他的詩歌詠頌了現代詩人的時尚氣息,風格"獨具一格"“獨樹一幟”,章顯偉人的風采。

偉大的毛主席,是政治家,軍事家,曾經指揮千軍萬馬,戰勝困難重重,突破艱難險阻,為成立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他為中國人擺脫貧困,而不懈努力,帶領全國人民艱苦奮鬥,至今他的精神始終激勵時代的奮鬥者,永不怠慢!

毛主席的筆下生輝,墨跡展風采,風雨兼征程,"一支筆”?

大海航行靠″舵手″一筆定乾坤,筆竿子支撐未來,而扭轉乾坤!致敬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用戶1972736807970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乏才子佳人和曠世名將,可以說在自己領域有所作為的能人數不勝數,但是能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所作為,的確是屈指可數,筆者今天便來盤點一下我心目中“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絕世能人。

“還看今朝”毛澤東

毛澤東,想必不用我過多介紹他了,四個字“一代偉人”。

文治方面:詩詞方面無論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沁園春 雪》還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沁園春 長沙》放在任何時代都能獨領風騷。思想方面,發表過《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論持久戰》《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確立了著名的“毛澤東思想”,成為了黨的指導思想和精神財富。

“武功”方面:他在井岡山時期打退了蔣介石的三次圍剿,四渡赤水出奇兵,跳出蔣介石的包圍圈。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論持久戰》,戰略眼光獨到超前,同時提出了“游擊戰”“運動戰”等作戰方式。國共四年內戰時期,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先後發動和指導了三大戰役,多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四年內統一全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不畏美帝國的欺迫,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命彭德懷為司令,最終獲得勝利,楊威於海外。




“半聖”奇人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別號陽明子,精通儒學、佛學和道學。 在文治方面: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論,龍場悟道時提出:“聖人之道,悟性自足”,開創了著名的“王陽明心學”,使傳統儒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對日本、東亞各國的思想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曾國藩: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東鄉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陽明。

“武功”方面:王陽明在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時,目睹了江西各地盜賊四起,他作為一位文人,親自摔書生和老弱病殘蕩平了為數多年的盜賊。在寧王朱宸濠於南昌起兵叛亂時,王守仁又在短時期內集結“軍隊”,憑藉自己的智謀,一舉蕩平叛亂。在嘉靖七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


舊時樓臺月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能配得上這樣評價的人當然要屬我們的毛主席,他老人家戎馬大半生,帶領人民鬧革命,他是近代史上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戰略家、詩人和書法家。他帶領人民從最初的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建立了新中國,如果沒有毛主席的帶領,我國人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毛主席的詩詞蕩氣迴腸,豪放又細膩,他的詩詞令人朗朗上口。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的詩詞以他獨有的胸襟和氣概,表達了改造舊時代的決心和勇氣。他正是以這樣的決心帶領著廣大人民群眾衝破艱難險阻,建立了新中國。



毛主席手不釋卷,只要有時間他一定在看書,他博覽群書,通達古今,他是詩人、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他用正確又強大的思想指導著人民群眾鬧革命,帶領革命解放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在抗日戰爭中,是在毛主席的指導下,完成了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才使得全國人民能夠一致對外,共同抗擊日本的侵略,將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毛主席的戰略思想。

毛主席更是一個軍事家,在各次戰爭中正是以他的軍事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毛主席首先提出了游擊戰的戰鬥策略,1928年1月,毛澤東提出了"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原則。在同敵人鬥爭時,又採取了"堅壁清野,敵來我退,敵走我追,敵駐我擾,敵少我攻"的策略。正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紅軍經過近三年艱苦的游擊戰爭,消滅了國民黨的多次圍剿。

毛主席提出要打持久戰,持久戰這個論點很早就已經提出,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毛主席就指出我們面前有兩座大山,一個是國內反動派,一個是國際帝國主義勢力,表明在面對這兩大勢力,我們要進行持久的戰爭。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毛主席還提出積極防禦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既不會去侵略別的國家,但也不允許別人來侵略我們。因此我們要進行長期的防禦戰爭,抗美援朝正是針對這一策略進行的反擊。

1949年元旦,毛主席又發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就是要用革命的方法,徹底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堅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正是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我國人民終於擊碎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


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將永遠被人們所歌頌,他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領導人,全國人民將永遠懷念他!(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歷史上說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首先就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了!!!!!

對於周恩來總理,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新中國的第一位總理,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和所有的中國人民。

周恩來有著儒雅的氣質,偏偏的風度,也有著對敵人的狠,對老百姓的慈祥和善。也是早就了周恩來總理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為什麼一說到文武雙全的人就是周恩來呢?

首先來說周恩來在文方面的話,那自然是不必多說的,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是聽過周恩來很多的外交小故事的,周恩來的聰明才智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而且周恩來精通六國語言。周恩來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不光是處理國內事務,而且也是新中國的第一任外交部長,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前幾年都是周恩來一人撐起了新中國的外交事務,沒有周恩來新中國不可能取得如此的外交成績的。真正的安邦定國的偉人!!!!!

再來看看周恩來的武,周恩來在帶兵打仗方面,周恩來從一開始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做出了絕大的貢獻,到後來的起義,反圍剿,長征,抗日,解放等等都是一直帶領我們走向勝利的曙光。周恩來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勳,上海起義就是周恩來領導的,南昌起義周恩來也是領導人之一。而且周恩來的師傅就是和霍元甲齊名的韓幕俠,周恩來的武功據說是所有開國元勳中最高的。

所以說到文武雙全的人肯定就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人民心中永遠的總理!!!!


中國歷史研究所


古往今來,這種人是很多的,可以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但唯有毛澤東一人可凌駕眾多人傑之上,可謂是千年不遇之一代偉人。

軍事方面的游擊戰理論、持久戰理論、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等作戰理論以及黨指揮槍、支部到連隊,建國後的三線建設、核武器戰略等建軍治軍理論都是開創性的,加上親自指揮的四次反圍剿、四渡赤水、三大戰役,在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態下打出一個新中國,反映出毛澤東無論從軍事理論還是軍事實踐,都是一位傑出的,偉大的大軍事家,大戰略家。

文化方面不多說了,毛澤東算是近現代人物中古詩詞第一人,書法獨具一格也是開創性的宗師。哲學方面矛盾論,實踐論等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極大發展。

政治上就更牛了,在半殖民半封建的基礎上建立初步工業化的新中國,我個人認為他最大的功績是完全改造了中國的社會結構,把處於中古時期的,宗法統治的,小農經濟的社會結構完全打破重建,在中國這樣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社會,在處於三千年之大變局的時代,讓中國跟上了時代,立住了腳,釋放了社會生產力,為後來的改革開放的成功打下了基礎,這個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家做到了,因為中國這個外部環境,這個規模,這個文化傳統氛圍,在全世界也是獨此一份。

因此,毛澤東至少是一位前無古人的最頂尖的偉大人物,是否後有來者不知道,至少現在還沒有。


但求共醉1


歷史上這樣的雄偉的人物,我心中只有一個,那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現代詞作者《沁園春·雪》的作者。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他的這首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餘 通:餘)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原馳 原作:原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紅裝 一作:銀裝)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透過這首詞,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代偉人那寬廣如海的胸懷和抱負,讓人心潮澎湃,為之嚮往。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湖南湘潭人。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毛澤東畢業於師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新思想的薰陶。1918年10月,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並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



在四·一二事件和七·一五事件發生後,1927年8月7日,毛澤東出席了中共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在會議中,毛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觀點。9月,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被派到湖南,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



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毛澤東與朱德等領導紅軍反擊國民政府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並取得勝利。1931年,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要在中國革命成熟的地區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當時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全國最有影響,所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決定,在井岡山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毛澤東在瑞金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1934年10月10日晚,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從瑞金出發,率領紅軍主力及後方機關八萬六千餘人向湘西進軍。



1935年1月15日—1月17日,遵義會議召開,軍事三人團成員(周恩來、王稼祥、毛澤東)組成,進入中共最高層。1936年12月7日,統一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保安縣組成,毛澤東任軍委主席。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從延安抵重慶與蔣介石談判,10月10日達成《雙十協定》。但次年(1946年)6月即因國共雙方談判破裂,此後雙方除了邊打邊談外另互相指責對方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武裝國民革命軍進攻湖北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陝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前往晉察冀解放區。以後於4、5月相繼到達西柏坡。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在毛澤東領導下,解放軍在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中戰勝國民黨軍隊,取得內戰決定性勝利。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主持制定具有憲法意義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並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同全體委員登上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在典禮上,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中國的日寇,結束了四年的內戰,並建立了新中國,更是讓中國四萬萬人民獲得了新生。毛澤東就像他的詞那樣大氣,豪邁,有遠見。
毛澤東是偉人中的偉人,永遠值得我們敬仰與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