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结识胆经上的5大英雄穴位!

敲胆经", 实在是一个简洁高效的养生妙法。 敲胆经不但能增加胆汁分泌, 有助消化排毒, 更重要的是能够舒解肝脏的郁结,调节心理平衡,解决诸多身心疾病造成的亚健康问题。

《素闻 。大节藏象论》 说: "几十一藏取决于胆。" 可见胆经的重要作用。胆经是一条穴位众多的经络, 左右两侧各有 44 个穴位, 起于眼外角旁的瞳子髎,止于脚四趾趾甲外侧的足窍阴。胆经上特效穴很多,可谓是群英荟萃,下面先选出五位精英,详解一番,以彰显一下此经的神奇妙用。


“风池”让风邪没有藏身之地


"风" 指风邪, "池" 是浅水塘。 此穴为风邪窝积之处, 但它隐藏不深, 容易露出水面, 所以只要我们经常刺激此穴, 那么风邪也就没有藏身之所了。风邪,含义很广: 感冒, 我们常说成是 "受了风寒" ; 头痛头晕中医称为 "头风" ; 身体抽搐痉挛, 叫作 "羊角风" ; 突然起了疹子俗称 "风疙瘩" 等。再者, 如出汗怕风, 迎风流泪, 凡是和风沾边的病症, 都与这个穴位有关。 所以常揉风池穴 , 便可预防和调治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如感冒头痛、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但风池的功效远不止这些,头面五官的疾病。如鼻炎、眼疾、耳鸣、牙痛、面部神经麻痹都可通过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眼,此穴为特效穴。


“群英荟萃”,结识胆经上的5大英雄穴位!


点按时闭眼效果更佳。通常按此穴数分钟,马上会感到眼睛明亮,神清气爽。另外,此穴还是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的终止穴,阳跷脉起于足跟,主管下肢运动,所以风池穴还是治疗足跟痛的要穴。

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肩井”有四通八达之象

此穴在肩膀上较深的凹陷中。右手随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贴于颈左侧,右中指尖下即为此穴,肩井穴之“井”,从字形可以看出其“四通八达”之象,其意正是如此。此穴最善通经活络,消肿散结,善治“不通则痛”之症,对偏头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即时缓解之效。


“群英荟萃”,结识胆经上的5大英雄穴位!


肩井穴善治牙痛,若与大肠经的合谷穴同时按压,通常在30秒内止痛效果就很明显。您不妨收藏此法,以备急用。另外,拿捏肩井穴还可缓解坐骨神经痛,正所谓“下病上治”,若能同时用肘尖按揉臀部胆经的环跳穴,效果更佳。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风市”安眠的大穴

此穴最好找,直立,将手垂于两腿外侧,中指尖处即为此穴。风市,是风邪的“市场”。此穴也善治各种风症,与风池穴有近似功效,也可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此穴还有安神之功效,用按摩棒稍重一些点按此穴一分钟,便会产生睡意,对改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此外,风市穴对三又神经痛也有辅助疗效。在此穴刮痧,还有祛风止痒之功效。


“群英荟萃”,结识胆经上的5大英雄穴位!


风市位于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9寸(当髌底水平线上7寸)。或简便定位法: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中渎”中焦的排污通道

中,指中焦(包括脾胃肝胆);渎,本来是污水沟的意思。中渎,中焦的排污通道。中焦只有一个地方常堵塞瘀滞,那就是胆囊及胆管,因此中渎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及胆绞痛的要穴。古人将治法隐藏于穴名之中,以传承其效验,真是用心良苦,令人赞叹。其实敲大腿上的胆经部分,主要就是敲击风市与中渎穴。此处肌肉较厚,穴位较深,建议用四指关节尖来敲打,效果更佳。


“群英荟萃”,结识胆经上的5大英雄穴位!


中渎穴位于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阳陵泉”对口苦之症有特效

此穴为胆经之合穴,善治胆囊之病,对口苦之症有特效。此穴还为筋之会穴,凡与人体的筋有关的病症,皆可通过刺激阳陵泉来改善,如小儿抽动症、肋间神经痛、肩肘关节痛、急性腰扭伤等。而且此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调和肝脾。阳陵泉为胆经合穴,胆经属木,气通于肝,合穴属土,血贯于脾,此穴正为调节肝脾功能之枢纽。


“群英荟萃”,结识胆经上的5大英雄穴位!


阳陵泉穴位于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对于妇女月经不顺,内分泌失调。此穴最善舒肝解郁,常与著名的“消气穴”太冲合用,功效更为明显。我本人也喜欢敲胆经,并敲打得很专注,就像与身体在对话一样,身体就像我们的孩子,您关心它,它也喜欢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