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個電網“主動脈”工程投產,可滿足兩個荔灣區用電需求

新增容量可以滿足兩個荔灣區的用電需求

广州这个电网“主动脉”工程投产,可满足两个荔湾区用电需求

4月18日,南方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500千伏北增甲乙線增容改造工程投產。該工程是南方電網公司2019年重點工程。

500千伏北增線是廣州市500千伏電網的重要能源通道“主動脈”,同時也是廣東500千伏主網架內環網中通道的組成部分,是實現東西潮流交換及事故支援的主力送電通道之一。

為達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供電能力的新要求,改善廣州地區營商環境,為商貿、服務等各行業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充分可靠的電源保障,廣州供電局積極推進500千伏北增甲乙線增容改造工程。據瞭解,北增線增容後單回線路輸送容量由226萬千伏安提升至299萬千伏安,新增容量可以滿足兩個荔灣區的用電需求。

創造單位時間更換最多導線紀錄

北增線增容改造項目經理鄧麗文介紹 整個500千伏北增甲乙線增容改造工程實施情況非常複雜。

首先是跨越情況複雜,線路跨越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高速公路、國道、重要公路、河道、廠房等共189處。

其次涉及改造線路情況複雜。北增甲線於1990年投產、北增乙線1997年投產,導線使用將近30年,前期排查時發現導線殘舊、斷口多、接頭多、線路長。

最重要的是,北增線跨越高壓線影響用戶停電多,特別是白雲區110千伏元洲站和人和站的所有進站高壓線均被跨越,按以往常規的方式將在25天的跨越施工期間全站停電,影響用戶36795戶,項目參建團隊策劃在跨越段的三回110千伏架空高壓線臨時改電纜下地,這種架空改電纜避免客戶長時期停電的措施在廣州供電局也是首次採用。

時間緊、任務重、安全風險高,北增線工程同時施工點達到30多處,同時跨越施工108處。同時,冬春季節的多雨天氣對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在45天內完成1032千米的導線更換這項艱鉅的任務,廣州供電局組織施工單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高峰期投入人力約800餘人,投入牽張設備32臺,是常規工程投入的3倍。監理公司廣州電力監理配備了18人加強對現場的巡查。

無數個夜晚加班,無數次攻堅克難,項目團隊組織安全技術專題交底會,落實風險辨析和管控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加強現場管理,克服了陰雨天氣、施工阻工、舊線拖拉緩慢等難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按計劃完成施工任務。

同時,根據廣東中調停電窗口,項目團隊還見縫插針、攻堅克難,策劃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1天完成552千米導線更換,第二階段22天完成480千米導線更換,創造了廣州供電局在單位時間內更換最多導線的歷史紀錄。

在整個北增線工程期間,廣州供電局還利用多項新技術,如用X光探傷檢測壓接管質量,排除隱蔽工程隱患,用無人機激光雲點技術指導施工放線,還利用了太陽能監控系統對現場中高風險實時管控。

广州这个电网“主动脉”工程投产,可满足两个荔湾区用电需求

力保施工期間3萬多戶居民用電

3月16日,500千伏北增甲乙線將進行增容改造時,位於白雲區的元洲變電站將進行架空改電纜的停電施工。為了確保居民用戶不受影響,廣州白雲供電局出動了4臺“龐然大物”中壓發電車對受影響的1132戶居民進行保供電,避免了施工對居民的影響。

“改造過程中對變電站進行停電是必要的,就如手術中的麻醉一樣必不可少。”為了儘可能減少停電對居民用戶的影響,廣州供電局派出了1臺2000千瓦、2臺1800千瓦和1臺1000千瓦的中壓發電車對所涉及的居民用戶區域進行電力“輸血”,在廣州地區尚屬首次。

原本將受施工停電影響的1000餘戶居民像平日一樣用電正常地度過了週末。據瞭解,為了儘可能縮小本次的停電時間和停電範圍,廣州供電局提前1個月進行了全面的部署,通過了3項具體工作方案,採取了架空改電纜、變電站倒供電和發電車供電的方式,順利保障了施工期間居民用電。

除了白雲供電局,黃埔與增城供電局也積極協調擬定停電方案並安排停電計劃,按時落實相關配電線路的配合停電工作。在此過程中,廣州供電局積極發揮黨員突擊隊的作用,全力保障施工時居民的用電問題。

基建攻堅團隊梳理停電難題,結合實際情況落實轉供電方案實施,確定8條220千伏,12條110千伏以及63條10千伏線路停電方案,在北增線跨越施工前完成了所有配合線路的停電。其中,受跨越影響的3回110千伏架空下地改電纜,7回10千伏架空下地改電纜,220千伏知識城站及110千伏元洲站變電站全停採用10千伏倒供,廣州供電局採用4臺中壓發電車接入,保障30000多用戶用電。

500千伏北增線增容改造後,對提高廣東500千伏電網東西交換斷面供電安全性及事故支援能力,助力於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記者】劉倩

【通訊員】郝思遠 劉海寧

【校對】藍淑茹

【作者】 劉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