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農村人家,為何有的人家祖墳上,每個墳墓都沒有墓碑,而有的人家墳地墳前都有墓碑?

故意失憶


問:現在農村,為啥有些人祖墳的每個墳頭都沒有墓碑,而有些人的祖墳卻剛好相反呢?

農村有句老話叫「窮算命,富修墳」,如今這句話仍然很準確。而在修葺墳墓時,也會順便考慮墓碑的問題。有些墓地墳頭太多,若不立碑的話,年代一久就容易上錯墳頭。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那些事。

如果是自家祖墳山還好說,畢竟埋葬的都是祖上先人,上錯了也沒多大關係,而若是亂墳崗,好些不相干的人都埋在同一個山頭,上錯墳後豈不是給別人當孝子孝孫了?


我家祖上的好幾代祖墳都是無碑的,前幾年看別家都聯合族人給祖墳立碑,刺楸也想著有朝一日給祖墳立碑。

一、墓碑的好處

立碑實際上可作為一個標識,便於上墳者識別祭拜。設想一下,如果公墓沒有墓碑,估計連最親的人也免不了會上錯墳。

當然,墓碑也有一定的缺點。墓碑會透露死者的信息,在古代會招致仇家的尋仇報復,刺楸發現歷史上就有一些名人都通過樹假墓碑的方式以此來躲避仇家。


此外,豪華的墳頭和墓碑會透露出死者生前殷實的家境,同樣規格的墓室,墓碑樣式不同也可看出死者的社會地位。例如,墓室豪華但墓碑光禿禿的可判斷墓主就是一般的富人,而墓碑上有「帽子」的則很可能是有官位或者爵位的。而從墓碑上的字也可進一步判斷該墓有無「價值」。一些摸金校尉可能就來光顧了,一些帝陵都不一定守得住,何況普通人的墳頭了。

二、有人認為墓碑不好

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墓碑有必要,與某些熱衷於修葺墳頭樹立墓碑不同,有的人即便再飛黃騰達、再光宗耀祖也不會搞此類虛的,認為這是做給旁人看的,他們更加註重的是實實在在的,在父母先輩在世事盡孝比一切都重要。



此外,由於墓碑上除了刻上祖上先人生辰八字等主要信息外,還要將兒孫的名字都刻上,有人認為兒孫都還活著就受親人焚香祭拜,似有不妥,心裡也有膈應。

三、有人想樹,但樹立墓碑存在困難

有些人家人丁興旺,分枝散葉多,再給先人樹碑就有點困難。


在好些地方,由於新墳要過幾年才能樹墓碑,幾年後再商議樹墓碑可能要比剛下葬時難一些,變數多一些,畢竟牽涉到出資問題,還有對於某些人能否上碑會存在爭議,都會讓樹碑有所遲滯。

在刺楸老家,有些在給祖上先人樹碑時不刻女兒的名字。還有一家,高祖父已去世好幾十年了,在祖父輩動議樹碑時,祖父輩的一兩個兄弟已去世,去世的兄弟是否要上碑、是否由其兒子代為商議都成了問題,索性就拖著不樹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墳頭樹不樹碑的看法,若是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祖墳立碑在農村可不是小事,是所立碑先祖所有後人的大事。

我們這立碑的條件:

首先,先人的陽壽必須過六十,不滿六十不上香火,沒有資格立碑;

其次,必須要有兒子 ,有孫子,才能立碑,證明香火沒有斷,後繼有人;

第三,墳地必須三年以上,而且不會遷移才能立碑;

第四,立碑不立單墳,公不離婆,有父必有母,雙親必須都去了三年以上才能立碑。

不滿足這四個條件,不能立碑,也就是必須要夫妻雙方都活了六十以上,而且安葬了三年以上,有兒子孫子才能立碑。

立碑,需要明確的事有:

1、明確先人的生辰八字,去世時的準確時辰。這個一般族譜有記載,但是現在很多族譜只有生辰八字,沒有去世時間。

2、明確當時的向山,很多後人只記得大概方向,不知道準確的向山是哪。

3、後人的名字寫幾代,女兒要不要上碑文,還有些離婚的再婚的,已經去世的人要不要上碑文,後人的名字如何拍列,這是很多家庭真正爭執不休的原因,現在不像古代有明確的規定,現在是自己說了算。

4、立碑必定修墳,涉及到費用問題,是按一代後人分房算,還是按所有成年人名單算,還是按碑文名字算 ,這也是爭執不休的原因。

5、很多墳地埋在山坡上,交通運輸確實不方便。

就像我們家,我太爺爺去世已經整整一個甲子了,享年六十又三,但是太奶奶享年九十又三,去世才十幾年,畢竟比太爺爺小了十幾歲。頭幾年大家條件都不好,誰也沒有立碑的想法,現在想立碑,可是我大爺爺已經去世了,姑婆也已經去世了,就連堂叔都走了一個,這碑文就不太好寫了,要寫的話墓碑上帶括號的名字太多了,顯得墓碑死氣沉沉的。還有,當時族譜只記了生辰死忌,沒有明確的向山 。另外,堂叔去世後,他們家就是曾孫輩來管祖墳了,在我們這都出了三代了,只有祭祀 ,沒有立碑權了,另外四代人,人口眾多,每個上碑文的人都要算生辰八字,這也是大問題,這就一直耽擱著了。


魔幻紫水晶15184837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在農村的喪葬禮儀中,修墳立碑也是重中之重,修墓立碑是故去親人的一種緬懷方式。但是,現在農村卻興起了“富修墳”的熱潮,只要是有點經濟能力的都會選擇翻修或者翻建自家的祖墳,一是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二是體現這個家族的能力,現在農村人的攀比之心越來越嚴重了,原先比誰是萬元戶後來比誰家房子大誰家的車好,現在沒什麼可比的就開始攀比逝者的墳墓上。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以前部分農村人迷人的認為一座墳墓的風水好壞會直接影響子孫後代的命運,所以很多墳墓的風水都是經過風水先生算過之後才會開挖入葬的。但是,這些思想都是封建迷信,不可取。題主問農村墳墓為什麼沒有墓碑,而有的墳前有墓碑?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對此問題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strong>

一,生活貧困所致。

在過去,農民食不果腹的年代,人們都是忙著掙工分分口糧,生活在飢寒交迫的環境下,聽過去的老人講,過去的農村如果去世了,如果有祖墳的話就會在祖墳那挖一個葬坑直接給埋了。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就算有那個孝心,也沒有多餘的錢去修碑,這也導致了很多農村“亂墳崗”的出現。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墳墓都已經塌陷或者被毀壞,已經沒有了墓的樣,現在的子孫就算想翻修都已經找不到自己先人是哪一座墳了,而且還不能亂立碑,如果把碑給別人家的祖先立上了,這就是貽笑大方了,所以現在這是很多墳墓沒有墓碑的一個原因。

二,防止遭非法盜墓。

相信大家都看見過一些盜墓題材的報道,在過去有些逝去的大戶或者有錢的農家人都會隨身帶些值錢的東西當陪葬。而過去的農村人生活貧困,這也滋生了一些盜墓挖墳的盜墓者,而且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辨別墳墓好壞的“理論”,在過去有些墳墓可能剛葬幾天就會被挖空,所以一些墓主的家人就會選擇不立碑,不把逝者的生前信息、家族背景告之給那些喪盡天良的盜墓者,這也有效的防止了墓地被盜被挖的風險。

三,封建思想在作怪。

農村喪葬說法一直都很多,而對於立碑也是有很多風俗,並且有些風俗沿用至今,比如:不滿三年不立碑,可以在三年之後的清明或者忌日立碑。少亡之人不立碑,因為少亡之人是非正常死亡,如立碑會給家裡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無後的人不立碑,因為無後之人沒有子嗣,如立碑也沒有人回來拜祭,這樣是對無後之人的一種不尊重,所以不立碑。但是,鄉村關中認為這些說法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現在的喪葬文化越來越人性化,應該摒棄了過去那些愚昧無知的說法。

四,喪葬制度改革後墓碑更加統一化。

現在有些農村已經實行了火葬制度,推翻了傳承幾千年的土葬形式,但是無論哪種喪葬方式,多數人都依舊購買著墓地墓碑以示緬懷。火葬制度推行後,有點地方對墓碑和墓地的規格做了統一的要求,墓地和墓碑更加統一規整化了。

修墳立碑是為了讓後人能在思念之時有一個地方可以訴說寄託,而這種風俗現在卻被放大成了物質的攀比,這對於現在人們的生活也是一種負擔,現在的人們應該注重的是“生前盡孝,死後盡意”,不要在生前不知道珍惜孝敬,在死後為了顏面而走形式。所以農村有些風俗我們應當持客觀的態度去理解,不要一味的尊崇,同時更要拒絕迷信之說,做一名合格的現代文明建設者。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這個很簡單!

沒立碑的多數都是窮人家(相對來說,不代表全部哦)

還有就是有風水一說,立碑的朝向可以看出!其實這樣的碑,能看出來,方向不統一!

南方立碑要刻上後人的名字,而且多數南方人都立碑!

北方就不一定了,有些習俗,或者是組訓,所以沒立碑!

北方人其實更加雜亂,可能每個村的習俗都不一樣,山西就更厲害了,一個縣可能都十幾個口音,村東和村西的習俗都不一樣!

甚至一些地方根本就不土葬!



山村大表哥1


在我們老家膠東半島農村,基本上每個村的墳地都是村集體統一規劃出地方,將去世的先人安葬在墳場之內。每當清明節或者是十月一秋祭上墳的時候,人們都去墳前祭祀,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有的人家的祖墳上有墓碑,有的樹有墓碑,這是怎麼回事呢?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也許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也會有差異。我就以我們老家的風俗來和大家聊一下墳墓樹不樹碑的講究。

少亡之人不樹碑

在我們當地,少亡的人是不能樹碑的。少亡就是指在沒有成年之前的亡故之人,因為這種年齡死亡,在人們眼中那就屬於非正常死亡,我們這裡少亡的人不光不能樹碑,而且不能進祖墳。就是死亡以後,也不能在家中停放,一般是當日便下葬了。所以,少亡之人的墳前是不能樹碑的。

夫妻有一人在世的不能樹碑

我們當地講究單墳不樹碑,也就是說夫妻一人去世,另外一人還在世不能樹碑。過去,經常有這種情況。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那時候也沒有照片,所以我連爺爺長啥模樣都不知道。每年上墳的時候,都是父親領著我去,爺爺的墳上就沒有墓碑。直到我奶奶在我9歲的時候去世,而且奶奶燒了三年後,爺爺奶奶的墳前才樹了墓碑。

未滿三年不樹碑

即使是夫妻二人全都去世,在後去世這人還未滿三年,也是不樹碑的。一般來說,根據後去世之人計算,滿三年後,才樹碑。有的人家在三年祭日當天,給先人樹碑。也有的是先人滿三年後,清明節或者農曆十月一秋祭的時候樹碑。

過去,也有的人家由於家庭條件所限,一直未給先人樹碑。導致多年以後,每逢上墳的時候,子孫後代找墳頭都很費勁,常常有上錯墳的現象發生。特別是有些人家太爺爺的墳墓,都記得不那麼清楚了,何況墳場內的墳頭一個挨一個,有很多沒有樹碑的,的確不好辨認。

如今,人們的經濟條件好了,也就有了給祖先樹碑的想法,在墓碑的用料方面也很考究。當然,也有的人家不遵循老傳統,有的在父母一方離世後,為便於辨認墳墓,也樹上墓碑,墓碑上將活著一方的名字也提前刻上,只不過再用白灰抹平,等百年之後,再摳開描一遍。也有的人家,在後一個先人去世後,燒五七的時候就將墓碑樹上。總之,有一些舊的傳統習俗,也在慢慢改變。

你們那裡樹碑的習俗是不是也和我們這邊差不多呢?如有不同之處,還請各位朋友留言交流哦。


建行漸遠


這主要是風俗和各時期的政策問題:

🍡第1,立碑與否,有著風俗和政策性原因,從傳統的習慣來說,貴港大部分地方的埋葬形式,都是按照老祖宗傳下的方式進行埋葬。就是在某個地點(請人看中風水的地方)挖個洞,把裝有親人屍骨的瓷甕放入其中,然後堆土成一個小丘,就算完成下葬了。說實在話,人們現在立個墓碑是分分鐘能搞掂的事情,只不過大家還是按照傳統的、祖宗留下的埋葬方式而已。

🍧第2,至於有部分墳墓立碑的事情,多數是以前立下的舊的墓碑,上了年紀的人也許知道,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破四舊,立四新"的規定,誰敢去踩踏這條紅線。

🍢第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很多民間習俗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有部分人為了敬孝祖先,在墳墓前樹傳立碑,這也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用戶5781598700416


個很簡單!

沒立碑的多數都是窮人家(相對來說,不代表全部哦)

還有就是有風水一說,立碑的朝向可以看出!其實這樣的碑,能看出來,方向不統一!

南方立碑要刻上後人的名字,而且多數南方人都立碑!

北方就不一定了,有些習俗,或者是組訓,所以沒立碑!

北方人其實更加雜亂,可能每個村的習俗都不一樣,山西就更厲害了,一個縣可能都十幾個口音,村東和村西的習俗都不一樣!

甚至一些地方根本就不土葬!


煤礦小夥子


我首先說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是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的,不立碑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中華民族文化是信道教,道教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縯生太極圖,有了太極圖就生變風水文化就有了十二生肖,中國人是記悔生肖相沖,所以有些人不立碑是因為風水不和,第二問題是現代人嫌麻煩不立啤龜一身清凈,自己生活壓力大,還要什麼祖宗。


陳萬豪


在以前家境貧寒,子女無能力立碑,子女長大,大家看每年祭掃不方便,準備給父母墳用水泥蓋一下不長草,行走方便,子女三個,女兒出嫁在外,然後商量這事,一半說立碑,一半說不立,做墳應該立碑,以後子孫知道好找,祖先,另一方說,我信宗教,跟這沒關係,不要立,立碑萬一有什麼意外事發生,夫家不順,會怪碑朝向不準,沒立都好好的,不懂亂搞,出事了,誰負責,這樣事誰說準,然後問鄉下長輩,大家一致認為不立碑不要做,這樣事不好講,不好辦,等時間久了,子孫真的不知道祖先姓名。


LGS1972101901555


一個是有錢有勢的立碑的多,一個是想立沒錢沒力量的難阿。現如今地裡立碑,影響大型收割機耕作,也不利與大面積噴灑農藥化肥,不要墳頭,不立碑記,平去墳頭,有利耕作。不然只有火化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