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你的問題是一個書法創作與書法提高問題。

書法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是一個好事情。但是,風格不等於質量。

可以說,形成風格並不難,難的是有書法的質量。也就是我們說的“耐看”。所有經得起“耐看”的書法作品,必定有書法的“功夫”和“魔力”所在。

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次,我在應該書法展上,看一本書法作品集,大約有400多頁呢!我一一看過去,感覺沒有一個作品能留住眼睛的,但是,有一幅作品吸引了我,也沒有多想,就合上書了,過了一會兒,我又想看看,就又翻了一遍書,還是沒有太吸引人的作品,於是我就找影響深的那個作品,翻了好幾次才找到,這次一看,感覺特別好,我就看了一下作者,原來是李苦禪的書法!

我的天哪!李苦禪的書法我不陌生啊,為什麼這件書法這麼吸引人?

從墨法用筆到章法,一氣呵成,氣韻生動。令人久久難忘。

再仔細看看筆法墨法,我覺得,李苦禪的書法當中,我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作品。

這件作品是李苦禪寫的毛主席詩詞《卜算子-詠梅》。

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李苦禪先生主要是畫家,但是,他在書法上的用功一點也不少!

已經成名成家的他,七八十歲,還在臨摹魏碑書法呢!。

所以,書法貴在耐人尋味,就是要“耐看”。

那麼,所謂的“有了自己的風格以後”還有必要繼續臨摹嗎?

當然需要。就像畫家,初學要臨摹寫生,成名成家也一樣要臨摹寫生。

那麼,這一階段臨摹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說,臨摹字帖,是對固定的法帖的精確認識。

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我們初學臨摹,並不一定就能把字帖的所有細節都弄懂,也不會把所有的筆法都吃透。

繼續臨摹即是溫故,也是知新。只有繼續臨摹,才會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對書法有更加完整和豐富的認識。

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清代書法家吳熙載臨摹的《乙瑛碑》。

創作多了,就要臨摹一段時間,可以糾正自己對書法用筆用墨的深刻認識。

藝術是一種心靈的交流,只有平心靜氣的臨摹經典,你才會體會到經典的厲害,同時,也才會找到創作的靈感。

臨摹與讀書一樣,沒有因為博士畢業了不讀書的道理。因為讀書就是不斷充實自己。

所以,如果你的風格形成了,臨摹仍然是必修課。

有自己的風格了,繼續臨摹經典會毀了自己還是成就自己

臨摹在這一階段,既可以意臨,也可以忠實原作,一筆一劃的臨,既可以糾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糾正古人的不足。

這樣與古人對話式的的臨摹,才會感覺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就是經典,有一個永遠的朋友,也是經典。

那麼,如此臨摹會不會影響自己的風格?

如果,你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肯定不會影響的。

如果因為臨摹而影響你的風格,那就什麼你真沒有風格,不如繼續臨摹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