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首席數據官梅松林:以人為本,打造未來汽車新模式

4月18日,2019年第十一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以“破局 重構”為主題。期間,威馬汽車首席數據官梅松林發表了主題演講,內容如下:

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以人为本,打造未来汽车新模式

威馬汽車首席數據官梅松林

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以前跟大家見面是另外一個身份,2月底的時候,我加入了威馬汽車,任職為首席數據官。大家可能會問首席數據官是做什麼的?這個年代,大家都談數字,每一個環節都智能化,智能化的工廠已經出來,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平臺和用戶互動,消費者到店裡買車也是全部數字化。這麼多數字化以後,產生了這麼多的數據,可以用來做什麼?這就是CDO要做的事情,怎麼樣把數據的價值挖掘出來,業務流產生數據流,數據流重新回到業務流,為業務賦能,這個是給首席數據官做的一個廣告,因為很多人不瞭解。

我先站在行業角度,自己對行業的一些認識。先講一下背景,我認為人類近代史文明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知識、信息、數據階段。大家知道文明的起源,文藝復興時代,把人變成了人,而不是把人按照神的要求去要求,為什麼出現了黑暗1000年的中世紀,把神的要求來要求人,變成人以後開始接受知識和科學,這就出現了培根提倡的知識就是力量。

有了這個準備以後,開始迎來了工業革命,知識是力量是一個傳承,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的傳承。那麼工業革命的一個終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也是檢驗也是終結。結束以後很巧,1946年計算機的發明,開啟了信息時代。

到了1990年的時候,在美國出現了上網,這個時候開始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到了2000年的時候,開始進入物聯網時代。

它們的差別是什麼?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在信息年代對著電腦講話,把這段話錄進來重複一遍,數據年代,小威小威把溫度調到30度,小威說30度太熱,調到23.5度可以嗎?這背後做了很多的人工智能的改善。信息年代數字化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教育機構和企業,當時出了很多CRM、ACP等等,把很多的行為數字化。

基於這個基礎上出現了ABCD,A是AI,B是區塊鏈,C代表雲計算,D代表數據。大家經常說A好像很複雜,其實它很簡單,數據+算法+雲計算就是AI。這個觀點不是我的,(英文名字) 在2014、15年寫了一個文章,關於智能網聯的產品,他認為主要是三個功能,第一個是監控,現在車有了智能網聯以後可以遠程監控車有什麼樣的狀態,我們威馬已經做的很好了。第二塊是控制,大家講的比較多是OTA,硬件軟件化,很多的東西可以通過OTA升級的方式進行控制,這邊功能非常多,整車控制等等,都是通過遠程控制發生的。系統在不斷的優化,新的產品在持續不斷的優化當中。最終要實現自動化,這個就是目標,要實現自動化。

因為現在智能網聯,對於各個方面帶來很多的衝擊和革命性的影響,比如說在產品的開發方面,過去要理解消費者,更多的利用傳統方法理解消費者,問消費者想要什麼東西,現在不用了,現在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所有的軌跡記錄了,就可以完善產品。知道他需要什麼,進行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

如果要生產出智能化的產品出來,必須有智能化的工廠。前面的工廠智能化、產品智能化,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剛才說了,新型的客戶關係當中,以前瞭解客戶的話問客戶需要什麼東西,那麼現在反過來了,車的系統智能網聯就是一個窗口,來了解用戶的需求。過去產品下線交給消費者就完成了,現在恰巧相反,現在的產品把你和用戶緊密的連接在一起,這個關係是持續的。

過去,對細分市場來說,把用戶分成幾個,不同款式車滿足不同的客戶。現在每一個消費者都不一樣,數字孿生的方式把數據建立起來,現在已經遠遠超出打標籤的方式。以後是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一個數據,這項工作很容易,每一個客戶生產一臺車,提供他需要的服務方式,這個可能是人類最終的目標,所有的人數字化,為他服務,造出跟他相隨班的機器人,可能造出一個滿足他需求的產品出來。

這個是剛才講的一個背景,再結合一下中國目前的一些情況,無論是環保情況,城鎮化、政策法規、節能文化、客戶需求等,都把我們推向一個方面,實現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大家對它有各種定義,總體來說,看一下中國的客觀大的環境,四化恐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和解決方案。

剛才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展望和設想,接下來,看一下到底威馬作為造車新勢力的設想。威馬汽車是2015年創立,沈暉先生創立,他以前在汽車行業做了很多年。我們跟其他的造車新勢力有幾點不一樣,首先是汽車人居多,70%人是來自於本行業,30%來自於互聯網。創立之初,設想三步走的概念,第一步想做智能電動車的普及者,很多人做智能車、電動車,很少有人有這個概念:做普及者。沈暉先生有一句話我很認同,真正的偉大不是超級而是普及,把高大上的智能網聯的、自動化的很多高級的配備能落地到普通車上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們第一臺車去年9月28日已經開啟交付,我們這次帶了四款車來到了車展。

第二步,我們想做數據驅動的智能硬件公司,智能電動車普及完了以後,產生了大量的數據。產生大量的數據以後,以數據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的工作了。

第三步,我們想做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不僅做製造還做全方位的服務。

我們圍繞著以用戶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的工作,那麼以用戶為中心的話,首先要在產品方面以用戶為中心,可以看出我們的研發體系,核心的研發體系主要是在成都,在上海和硅谷主要做智能網聯和AI,上海還有一個設計中心,德國是一些前瞻的平臺技術的研發。大家知道在溫州有一個加工廠是按照工業4.0的標準打造的工廠,後續還要進行一些佈局。數字運營方面有一系列的佈局,造車新勢力的一些優勢,我們開始做了一些平臺,用戶掃二維碼進來,最後決定買車也是通過電商平臺下定單,中間很多的觸點全部是數字化。

我們現在今年很重要的一點:在線下佈局。在3月份公佈了融資成功,3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技術方面的升級和用戶體驗的升級,都是線下的佈局,跟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先看一下用得爽、用得起的產品。產品主要是圍繞三個技術來開展的,一個是Living Motion,三電動系統,我們的電控用的英飛凌,電機用的是伯格華納,現在我們的產品在負30到零上50度都能夠穩定運營。行駛16萬公里以後衰減在5%,電能轉換效率93%。

2021年,我們目標按照WLTP的續航歷程標準達到600公里,這個標準可以×1.2、1.3的水平。

再看一下Living Pilot二級自動駕駛,智行的輔助系統上市之後已經落地,有12個智能的功能。很適合中國消費者的駕駛習慣,經過800萬公里測試以後裝上去。

2021年,我們三級自動駕駛會落地,在展臺上有一個概念車,叫evolve concept。再看一下Living Engine,全車的交互系統,大家常說的人機系統,怎麼定位?我們把人機系統分為兩塊,車內的世界,更舒適、便利、豐富多彩,這就達到了目的。第二個是跟車外的世界連在一起,包括跟智能家居連在一起。

功能非常多,而且每三個月要升級一次功能。左上角的走近EX5的話,可以看到隱型門把手彈開,很人性的跟你打招呼,歡迎主人上車。

右下角的部分,一體化車+互聯,在車子裡面可以控制家裡的智能家居,離開的時候忘了關空調或者是燈的話,可以在車裡關掉。反過來也一樣,在家裡通過智能音響可以控制車內的配置,冬天的時候車子比較冷,事先把加熱座椅打開。這些不是設想,這個是在第一階的車裡已經實現了,剛剛上市的EX5 Pro比這個升級更多,我現在講的是老款的車,這個車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在不久,我們會把很多的一些跟車外世界連接的功能加進來,比如說家裡開車到公司的時候,車裡可以讓小威定午餐,等你到了辦公室的時候,那個午餐已經送到辦公桌上了很多的東西可以實現的。

傳統的有什麼配置可以看得到,摸得到,智能電動車最大的難點是怎麼樣和消費者溝通,只有開了才知道這個功能,很多的東西是軟件化的東西。

簡單的說一下智能工廠,歡迎大家有機會去體驗一下,我個人加入的比較晚,2月底加入,還沒有去過我們的工廠。很多的媒體朋友都去過,一見到我就說,威馬的工廠比較牛叉,4.0的標準打造一個智能化的工廠,整個建造只使用了16個月的時間。一般的工廠在數據化方面投入3%,但我們的工廠在數字化方面的投入達到10%。

我們的工廠完全實現C2M,什麼概念?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下定單,深度配置出你想要的車,可以做出和以前不同的款式車出來,定單直接到工廠裡去生產。剛開始時需要9個星期,現在是6個星期。如果半成品定製化的話,3個星期就夠了。大家在嘗試C2M,對於威馬來說,C2M是全部的,所有的定單都是在電商平臺上下的。

看一下我們的營銷渠道。這個是內部比較驕傲的一點,把所有的新零售的概念在整個體系中運用起來,傳統的銷售是先想象消費者需要幾個款式的車,這個車造出來以後,通過有限的渠道,比如說4S店去賣,賣完了以後才知道誰買我們的車,貨、場、人這個順序。新零售是反過來的,人、貨、場,先要知道誰是我的顧客,他想要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需求,根據需求量身打造產品,通過不同的渠道相結合,把產品交給他,變成人、貨、場。

那麼數字的平臺不用說,是我們必備的,展臺可以看到很多的數字觸點,今年發力主要是線下,4S店。

第一個是Space體驗中心,總部在會展中心,一樓有一個體驗店,可以去看一下很不一樣。第二塊是Store,第三塊是Stotion,快修快保+充電,這個是經過我們授權的,第四塊現在還沒有發力Spot,儘可能把威馬品牌神經末梢和觸角儘量延展到每一個地方,比如說美容充電之類的,這個網絡是放開的。

從左到右,越是落地越是傾向服務,如果從右到左越是品牌塑造的功能,這個是我們構造的4S概念。線上不用說,智能網聯數字化。

智慧出行不太多講,主要是摸索階段,比如說海南交投共同合資成立一個共享出行的公司,之前做一些模型的測試,還跟美團汽車在上海美團打車方面也做一些合作和嘗試。

那麼最後跟大家彙報一下,我作為數據首席官的話,到底做了一些什麼東西?今年的重點是以數據驅動智能硬件公司的轉型升級。在3月7日,溫州的生產製造和產業研究中心已經成立,3月28日在綿陽落地了自動駕駛技術中心, 4月1日,成立了威馬數據研究院,在將來可能還成立數據研究中心,在整個行業都是首家,在一個企業成立數據研究院的比較少。

在4月12日智行2.0版本也上市,EX6在下半年會上市,現在不能說成功還為時過早,但是在做一項有意義的嘗試,能不能真正把智能電動車做到普及,能不能做出一家很酷的公司?慢慢做到企業運營自動化。我個人的設想:汽車行業肯定是產品第一步肯定是自動化,但是要把車做到自動化的話,必須是企業的運營要做到自動化,如果企業的運營不能做到自動化。這個產品自動化,我認為是空談實現不了的。無人化,產品自動化成本極其昂貴,產品做到自動化,鋪上大量的人力物力滿足他的需求,是不可能滿足他的需求,最初要先把企業做到自動化,才能把產品、服務做到自動化。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2019年第十一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直播專題

提示:本文為現場速記,未經專家審核,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