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基本情况概述

锡林郭勒盟,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中部,驻地 锡林浩特市 地处东经115°13'~117°06'、北纬43°02'~44°52';属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北与蒙古国接壤,南邻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全盟土地总面积20.26万平方公里,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常住人口为105.16万人(2017年)

[1]

商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游猎和养畜的氏族部落。春秋战国时期,锡林郭勒盟系澹褴和东胡所居。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居内蒙古高原。秦时期,南部属上谷郡北境,西南部为渔阳郡北境。1949年,察哈尔盟辖5旗。1958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撤消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著名景点有:锡林郭勒草原、古长城遗址、古刹贝子庙、查干诺尔龙化石、立马峰等。[2]

2018年12月21日,锡林郭勒盟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年平均气温0~3℃,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7月气温最高,平均21℃。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平均降雨量295㎜,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大降水量628㎜(太仆寺旗,1959年),最小降水量83㎜(二连浩特市,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1977年10月26日~29日降雪总量达36~48㎜,降雪中心达58㎜。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1500~2700㎜之间,由东向西递增。二连浩特市最大蒸发量达到3150㎜(1963年)。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年日照时数为2800~3200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110~130天。

地形概况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基本情况概述

锡林郭勒盟

向东延伸的余脉。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原草场。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海拔1957米。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280公里,南北宽约40~100㎞。属半固定沙地。

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区,亘于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部和南部,成为锡林郭勒盟与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的分界线。乌拉盖盆地又称索林淖尔盆地,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中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中北部。乌珠穆沁波状高平原主要分布于东乌旗与西乌旗北部、锡林浩特市中北部和阿巴嘎旗东部。

阿巴嘎旗火山熔岩台地,南抵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东以锡林河为界,西至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北至巴龙马格隆丘陵地。苏尼特层状高平原,在地貌上隶属于乌兰察布高原。包括苏尼特左旗大部和苏尼特右旗朱日河以北的大部地区。

察哈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太仆寺旗全部、多伦县大部、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兰旗南部地区。

资源概述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基本情况概述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征而成为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属欧亚大陆草原区,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既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又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这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达1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五分之一。牛、马、羊、驼等草食家畜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在家畜资源中,尤以内蒙古细毛羊、苏尼特羊、锡林郭勒马、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牛、草原红牛和苏尼特驼最为知名。其中,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以其肉质鲜嫩响誉京城和中东国家,年出口数十万只,素有畜牧业王国之称。年肉类总产量20.8万吨,皮张产量791.4万张,绒毛产量1.65万吨,奶类产量14.3万吨,广袤的草地资源和丰富的畜产品为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截至2017年全盟有自然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保护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67.89万公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9.91万公顷,盟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25万公顷,旗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53万公顷。

截至2017年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5万亩。其中,新造林55万亩,退化林修复20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

截至2017年全年万元GDP能耗1.2445吨标煤/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23.08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单耗1.6962吨标煤,增长5.5%。[10]

作物资源

锡林郭勒盟的农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及国营农牧场,耕地面积300万亩,土壤比较肥沃,多为暗栗钙土和栗钙土,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等农作物。

小麦是锡盟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5万亩,占全盟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1.7%,当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有克旱8号、9号,永登小麦等。

莜麦是锡林郭勒盟农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喜凉爽、抗寒旱,耐贫脊,适宜在锡盟土壤、气候中生长,当前栽培的半产品种有多伦大莜麦红10号,华北2号等10多个品种。莜麦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有抗饥、降血脂等作用,成为当地人紧喜欢的食物。莜麦也是家畜的上等精饲料,秸杆是优质饲草。

胡麻是锡林郭勒盟裁培历史悠久、稳产、高产的经济农作物。用胡麻加工的食用油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锡林郭勒盟也成为华北地区主要食用油产地之一,每年有大量的胡麻产品油远销区内外。胡麻杆生产的亚麻纤维是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

马铃薯又名山药。是一种粮菜皆用的农作物,适应于锡盟土壤、气候、生产的薯块种性优良、个头大,亩产高。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维生素。在工业上用途也很广,加工后的副产品可作家畜饲料。

野生动物

锡林郭勒盟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一类保护动物有:梅花鹿、盘羊、斑羚、丹顶鹤、白枕鹤。二类保护动物有:马鹿、驼鹿、猞猁、天鹅、细嘴松鸡、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雪兔、鹅喉羚羊、白鼬、伶鼬、黑琴鸡、大鸨、花屋榛鸡、灰鹤和各种猛禽。

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黄羊、狍子、野猪、獾子、麝鼠、狼、红狐、沙狐、香鼬、狸子、蒙古野兔等,飞禽有鸿雁、野鸭、环颈雉鸡、石鸡、斑翅山鹑、沙鸡、百灵鸟等。

锡盟境内有许多淡水湖,河流和水库,都盛产鱼类。鱼种主要有鲫鱼、华子鱼、鲤鱼、草鱼和泥鳅等。

野生植物

锡林郭勒草原不仅植被类型繁多,而且植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基本情况概述

锡林郭勒盟

被种类十分丰富。野生种子植物达1200多种,其中饲用植物67I种,可栽培植物60多种,可供药用植物400多种,油料科植物50余种,树木18种。经济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有黄芪、防风、柴胡、知母、麻黄、甘草、黄岑等400多种药用材,成为我国主要中草药的生产基地之一。锡盟还有蘑菇、发菜、蕨菜、黄花等多种食用植物都是名贵菜肴。还有重要的工业原料芦苇,在本盟有大面积分布。

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为药用部分,具有解表退热、舒肝、调经等功能,是一种珍贵药材资源,在全盟各地均有分部,蕴藏量很大。

水文资源

全盟主要河流20条,大小湖泊1363个,其中淡水湖672个。分为三大水系。南部正蓝旗、多伦县境内的滦河水系,中部的呼尔查干诺尔水系,东北部的乌拉盖水系。

锡林郭勒盟水资源总量为34.93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08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量30.23亿立方米/年,基流量4.38亿立方米/年。水资源可利用量19.7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99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16.34亿立方米/年。

除生活、生态、农业用水外,在保证率97%的前提下,可提供工业用水3.1亿立方米/年。

现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5座,总库容4.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座,即乌拉盖水库和西山湾水库,总库容348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450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1座,总库容44.3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锡林郭勒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8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碱探明储量分别为1393亿吨、1.8亿吨和4500万吨。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境内有百余个含煤盆地,探明及预测储量1883亿吨;褐煤总储量在全国居第一位。铁、铜、铅、锌、钨、金、银、锗等金属矿储量也相当可观。

清洁能源

锡盟地处西风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构成风能资源的内在因素。根据风能分类区划指标;全盟均为风能可利用区。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适宜使用大中小型风机,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优点,在偏远的牧区和流动蒙古包,用小型风机就可以解决照明,看电视,听收音机、洗衣、抽水等用电问题。

锡盟气候干旱、阴天较少,又没有工业污染,天空晴良,大气透明度高,日照时数和年总辐射量都高于同维度的平原地区,因此,开发利用太阳能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当前,全盟开始采用太阳能地膜,太阳能棚圈,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收到了很好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