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梳理:有望成為持續時間最長的熱點!大家提前埋伏!(附股)

在今年的3月26日當,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的通知,通知明確了各個地方對於這方面的完善,過度期之後不再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將資金轉為支持充電樁和加氫基礎設施的短板建設和先關的配套運營服務方面。從2006年開始,將氫能及燃料電池寫入了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之後,氫能源開始進入推廣期,此次發佈相關的補貼,氫能源有望迎來新的炒作空間。

目前大部分的氫能源設施以及技術都是依託於國外,受到外國技術的壟斷,導致氫燃料設備無法得到大規模的量產,從制氫原材料方面來看,如果只是單純的通過點解的方式制氫,會導致成本比較高,而如果通過化石燃料制氫或者工業副產氫這兩個方向有希望能夠獲得低成本的氫來源。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焦爐煤氣也是氫原料供給的一個重要方向,如下圖所示,氫氣在焦爐煤氣的佔比達到57%,這是獲取氫氣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重要的原材料,從最近接近十年的焦炭和副產氫的產能來看,經過了2014年的高峰期之後開始回落到2017年觸底,氫能的原來來源在未來發展中供給量基本上能夠有非常充足的保障。


熱點梳理:有望成為持續時間最長的熱點!大家提前埋伏!(附股)


在完成了氫氣的製造之後需要進行存儲和運輸,而氫氣在固態下因為需要強大的壓力和超低溫,導致儲存成本的上升,因此,液態氫存儲和運輸將成為未來氫能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於氫氣的配送來說有兩個方向,一種是分佈式,即在消費氫氣的當地進行生產和製造,之後進行分配,這些地方生產的氫氣規模都比較小,而這種模式雖然達不到量產,但是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和配送氫氣基礎設施的費用;另一種是集中式生產,即在一個地方集中規模化生產,邊際成本會降低,但是需要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加氫設備,下游成本相對較高。

按照氫能發展規劃,到2020年要建成加氫站100座,到2030年要建成1000座加氫站,目前全球的加氫站主要以高壓儲氫和低溫液態儲氫為主,這一比重超過全球儲氫的三成,預計未來加氫站的發展規模將會為整個氫能產業鏈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氫能的下游產業方面,其應用主要是直接燃燒和採用燃料電池兩種方式,目前市場當中的車主要是以燃料電池的技術為主,而且市場應用廣泛,目前在上海和江蘇的京東物流園區的氫能車主要是以燃料電池為主,而目前的交通運輸中主要以運輸時、固定式和便攜式三個方式為主,現階段燃料電池車正在穩步推進當中,這一方式將成為氫能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具體的產業鏈方向建議關注上游產業鏈的氫氣製備:

甲醇龍頭公司:新奧股份、華魯恆升等;PDH龍頭:衛星石化、東華能源、萬華化學;氯鹼化工龍頭:濱化股份、新疆天業等。中游的氫氣儲運:華昌化工、富瑞特裝等。下游的氫氣應用:齊翔騰達。

老規矩,老餘盤中繼續為大家更新提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