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股权换购ETF,90天后会借道减持吗?

上市公司股东将所持股份认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而后减持的套现方法在2012年已经出现,不过此前通过此路径减持的案例并不常见,特别是大型国企控股股东借道ETF减持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

中国石油今日发布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拟将所持公司股份换购工银沪深300ETF份额,拟认购不超过4.3亿股对应的基金份额,约占公司总股本0.235%,以今日中国石油A股收盘价计算,对应市值约33亿元。

中国石油集团对于此次以股权置换ETF份额的目的说得非常轻松,就是丰富投资组合。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石油集团承诺“在基金成立后 90 天内不减持使用股票认购获得的基金份额”。

基金成立后90天内不减持ETF,那90天以后呢?这恐怕是中国石油集团自己决定了。

如果中国石油集团直接在二级市场减持约占总股本0.235%的4.3亿股股票又会如何呢?进入2019年后,A股市场回暖,市场成交量攀升,中国石油A股日均换手率多数交易日维持在0.05%至0.10%,约占总股本0.235%的股票相当于中国石油A股两天至四天的成交量,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出意味着股价的重挫。

因此,上市公司股东以所持股份换购ETF份额然后再减持的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二级市场的股价走势有一定“减震”的作用,但是相比直接减持股票或者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借道ETF的方式就略微有些周折,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够成为ETF的成分股,只有成为某只ETF的成分股后才能进行股权换份额。另外,以股权置换ETF份额的做法还必须是在ETF基金发起时,且得到管理ETF的基金公司同意,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海康威视第三大股东新疆威讯在2012年开了股权换购ETF的先河,将所持的600万股海康威视股票换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而最让市场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上海为推进国资流动进行新尝试,多家当地国企股票认购上证国企改革ETF,其中上海城投集团、上海久事集团和上海国盛集团均是采用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进行换购。

翻阅中国石油2018年年报时记者发现,这已不是中国石油集团首次以股份置换ETF了。2018年10月12日,中国石油集团分别认购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和银华基金发行的央企结构调整ETF,数量分别为4.53亿股、4.53亿股和2.67亿股。但中国石油在控股股东换购股权前后并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同时外界也无法了解中国石油集团此前换购的ETF是否卖出。

近两年,中国石油集团持有的A股数量在不断减少,除以股权换购ETF和被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划转外,2017年7月和11日中国石油集团还发行了两只可交换债(EB)。可交换债发行的目的就是以上市公司股权作为抵押进行债券融资,发行方希望债权人在未来某个时点能够以抵押的股权冲抵债权,从而实现融资和减持的双重目的。从中国石油的年报看,中国石油集团发行的“17中油EB”2018年交换了951.14万股。

如果中国石油的控股股东以股权置换的ETF在基金成立90天后被卖出,这将成为今年大型国企股票第三次被重要股东减持,此前的两笔分别是中兴通讯控股股东减持股票和社保基金减持交通银行股票。


中国石油集团股权换购ETF,90天后会借道减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