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無犬子,體驗“富二代”的成功之路

當人們再談論起大富豪的話題時,其李嘉誠恐怕已是不能獨享了。因為他的兒子李澤楷是香港第二大富商。

由於李澤楷斯坦福大學主修計算機系,因此特別關心科技的發展。回到香港後,他本著自己尊崇科技的信念,於1990年創辦了衛星電視,正式踏足科技界。

虎父无犬子,体验“富二代”的成功之路

到了1993年,也是本著這個信念,利用出售衛視所得的收益,創立了盈科拓展集團。關於香港經濟今後的發展,他還是本著這樣的信念,提議在香港建立“數碼港”,以使香港面對國際競爭,能夠站在電子時代的潮頭上。

李澤楷在創業中做出的第一次非常漂亮的“亮相”,技驚四座就是創立衛星電視並將其出售。

1991年,李澤楷向父親借了5億港幣,成功投得香港首個衛星電視。1991年5月,衛星電視開播,在兩年的時間裡,就覆蓋了將近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300萬家庭用戶,廣告客戶包括萬國寶通、大通、百富勤、國泰航空等著名商業夥伴,李澤楷靠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一個衛視王國。

就在衛星電視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李澤楷又有超人之舉,將自己全力創建的衛視出售。1993年5月,在加拿大的一艘遊艇上,李澤楷僅由一位私人顧問陪同,進行了一場出人意外的談判,他將衛視64%的股份售與有意開拓中國市場的傳媒大王、新聞集團主席默多克。這一轉手,李澤楷淨賺4億港元。

虎父无犬子,体验“富二代”的成功之路

靠出售衛視股份獲得的收益,李澤楷借殼在新加坡上市,創建盈科拓展,一直想走出父親光環的李澤楷,從此開始自立門戶。

由於斯坦福大學地處美國硅谷,李澤楷對硅谷的發展歷程自然十分熟悉。香港如何應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挑戰,“硅谷的概念”促使他醞釀出建設“香港硅谷”,即“數碼港”的設想。

李澤楷認為,“數碼港”建成後,香港可望在軟件開發上取得長足的進展,形成今後經濟發展的優勢,用硅谷概念來包裝地產項目,在香港可以說是由李澤楷首次提出。出道以來一直以大手筆見長的小超人李澤楷,創建“數碼港”的創意,可以說是頗具遠見的大家之作。

1999年3月,李澤楷取得“數碼港”項目的發展權,這成了他事業騰飛的起點。多家公司簽署租用“數碼港”的意向書,其中包括和盈科互換股份的美國上市公司CMGI。該公司計劃讓旗下55家國際互聯網公司,向“數碼港”提供設施和技術,盈科還將與CMGI成立一家合營公司,發展亞洲的互聯網市場。

提出網絡概念――推動股價飈升――收購老牌公司――完成虛擬資產實體化,這些是李澤楷的經營之道。具體來講就是首先是通過提出高科技概念,公司轉型為高科技公司,股票隨即成為網絡概念股。在甚囂塵上的“新經濟”鼓吹、支撐下,網絡股價飈升,公司規模膨化,虛擬財富劇增。

虎父无犬子,体验“富二代”的成功之路

李澤楷並沒有到此止步,他繼續利用盈動的虛擬資產和財富效應,對具有實質資產和贏利能力的老牌公司成功實施了收購,從而完成了虛擬資產實體化最為關鍵的一步。

在前聯交所行政總裁袁天凡的協助下,使得被借殼的“得信佳”公司,在消息沒有確定前,股價已由0.04-0.06港元反彈到0.6港元,這個升幅已經相當驚人,但是在正式公佈借殼恢復掛牌的當天,“得信佳”股價15分鐘之內從0.136港元猛升至3.22港元,升幅達到了驚人的23.6倍,立刻成為一家市值千億港幣的企業,相當於李嘉誠長江實業市值的三分之二。

李澤楷終究是離開了父親的光環成立了自己的事業。努力了就一定會有回報,無論是經營還是創業,機會與成功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和把握,當你腳踏實地的做到了,成功自然會近在咫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