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無比強大的匈奴是如何消失的?

一排糖_gvw


匈奴是我國北方第一個統一草原的少數民族,是長期的塞外強者。他們是這樣的最後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的。

一、崛起和強大

匈奴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古代稱葷粥(xunyu),春秋戰國時代,就是威脅中原各國的一股強大的力量,戰國四大戰將之一的李牧就是以抗擊匈奴的聞名的,戰國時代燕、趙、秦三國為了防禦匈奴,在自己本國的北部邊境都修建了長城。而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命令蒙恬統帥30萬大軍北擊匈奴,將匈奴逐出河套地區,並命令蒙恬建立連接秦趙燕三國的秦代長城。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代,匈奴的首領是頭曼單于,秦末天下大亂之際,頭曼單于的長子冒頓單于幹掉老爹和後媽、幼弟,成為匈奴單于,冒頓東擊東胡、西擊大月氏,並重新奪取蒙恬佔領的河套地區,統一塞北草原,實力空前強大起來,並經常的侵擾塞內,進行擄掠。

白登之圍後,劉邦向冒頓講和,漢朝開啟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以後,與匈奴矛盾不斷,公元前200年劉邦平定韓王信叛亂,韓王信逃入匈奴,隨後劉邦帶領的漢軍與冒頓帶領的匈奴軍發生激戰,然而贏得楚漢戰爭的劉邦被冒頓擊敗,全軍被包圍在白登山,最後只能向匈奴求和,隨後漢朝開始向匈奴送公主的和親政策,這是匈奴的最強大時期。

二、漢匈大戰。

漢匈和親70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發展到頂峰時代,國力空前增強,而漢武帝也是一個有著宏圖大志的帝王。

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王朝在馬邑試圖伏擊匈奴的軍臣單于,但是計策敗露,伏擊戰沒有成功,隨後漢匈徹底撕破臉皮開始漫長的漢匈大戰。起初漢軍出擊匈奴並不順利,但是後來隨著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湧現,以及在漢朝雄厚國力的支撐下,漢朝在漢匈大戰中逐漸佔據主動,並且再次將匈奴逐出河南地,奪取匈奴的焉支山,佔據河西走廊,建立金城、武威、張掖、敦煌等郡,張騫通西域後,漢朝勢力滲透到西域地區。

漢匈大戰和張騫通西域

經過長期的對匈奴作戰,西漢甚至一度將匈奴逐出漠南地區,但是西漢也因為長期的站起的戰爭消耗,損失嚴重,乃至於漢武帝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詔。只不過到後來漢宣帝時期西漢國力已經基本恢復,可是匈奴的勢力卻大不如前。

三、匈奴分裂,南匈奴臣服、北匈奴滅亡

經過長期漢匈戰爭,匈奴勢力衰退後,內部也發生了矛盾,發生了著名的“五單于爭位”。內部鬥爭的結果就是匈奴分裂為呼韓邪單于的南匈奴和郅支單于的北匈奴。南北匈奴因為內鬥都盡力討好西漢,但是漢朝更傾向於呼韓邪單于,漢元帝時期重新開始了對南匈奴和親,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這當然引起了郅支單于的不滿,此時郅支單于已經在西域崛起,他要求漢朝歸還他在長安的質子,但是當漢朝大臣谷吉將其在長安作為人質的送還北匈奴後,郅支單于居然將谷吉殺害。

於是谷吉同志就成為了漢匈150多年來,第一次被匈奴公開殺害的漢朝大臣,可以說郅支單于開了一個相當惡劣的先例。但是北匈奴的勢力主要集中在西域,郅支單于在西域興建郅支城,稱霸西域西部。當時西漢在西域的都護府都護為甘延壽,副都護為陳湯,於是陳湯假傳聖旨,在西域脅迫甘延壽聯合西域各國軍隊,開始對北匈奴進行討伐,並且一戰而打破郅支城,斬殺郅支單于,併發出了那句響徹千古的豪言壯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甘延壽和陳湯的軍事行動沒有動用西漢中央政府的一兵一卒和後勤支援,甚至當時西漢政府壓根就不知情。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北匈奴滅亡後,南匈奴就成為了唯一的匈奴,並持續與西漢政府和好。

四、東漢建立,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

西漢元帝后,漢匈之間保持較長時間的和平友好。而王莽的新朝政權被滅亡到東漢王朝建立之後,匈奴也在此分裂。

匈奴的長時間內是父子相繼和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並存,而呼韓邪單于以後的匈奴,一直是兄終弟及的制度,後來在東漢時期,因為繼承問題,是傳子還是傳弟的問題發生激烈矛盾,匈奴再次發生分裂,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此時的北匈奴仍舊對東漢持敵對態度,並控制西域,而南匈奴則仍然例行友好政策。

在東漢和帝時期,東漢大將竇憲出兵攻擊北匈奴,著名的班超平定西域,東漢政府重建西域都護府,建立起統治,而竇憲最終擊潰北匈奴,並且勒石燕然,此後北匈奴徹底退出中國歷史舞臺,被擊潰的北匈奴人西遷,據說他們後來經過幾百年的西征來到東歐草原,並掀起了連鎖的多米諾骨牌小樣,他們在那裡建立強大的匈人帝國,將附近的日耳曼蠻族悉數打敗,特別是著名的匈人皇帝阿提拉時代,多次重創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而被匈人驅趕走日耳曼蠻族,則進入西羅馬帝國,最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建立起西歐的眾多日耳曼王國。

被西方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和他的匈人帝國

而南匈奴則持續與東漢政府和好,後來由於南匈奴勢力衰弱,持續受到新興的鮮卑人和烏桓人攻擊,於是他們向東漢政府請求遷入塞內,最終南匈奴遷入到長城以南地區。

五、內遷做大,開啟五胡亂華的亂世之門

內遷的匈奴人被安置在山西和陝西的北部地區。東漢後期為了防備這些匈奴人,東漢政府將其匈奴封為五部,而這些匈奴的貴族則也出現漢化傾向,比如他們的貴族以漢朝皇族的外甥自居,因此改姓為劉。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儘管天下大亂,但是曹魏時期對匈奴始終保持足夠的警惕和巨大的威懾,後來司馬氏篡魏建立西晉王朝,並統一天下,新的大一統王朝重現,但是這只是一個表象。

建立西晉的晉武帝司馬炎算得上英明神武,但是他為了加強司馬氏皇族權力大封諸王,同時還選擇孱弱的傻兒子司馬衷作為繼承人。結果司馬炎死後,西晉很快出現八王之亂,中原一帶所遭受的戰爭浩劫甚至超過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而此時包括匈奴人在內的胡人已經在中原北部囤聚了強大的力量。

於是就在這此消彼長之間,匈奴人在大單于劉淵的帶領起兵反晉,很快建立起國號為漢的匈奴人政權,並正式掀起了五胡亂華的序幕,此後匈奴的漢政權改國號為趙,因此劉淵建立的匈奴政權也被稱作前趙,這是五胡亂華的第一個胡人政權,也是滅亡了西晉王朝的胡人政權。

滅亡西晉的匈奴人前趙政權

此後在苦寒的塞北之地的胡人競相入塞,進入中原角逐天下,匈奴人的前趙被羯人的後趙所滅,此後鮮卑、羌人、氐人等先後興起,整個中原成為胡人的戰場和舞臺,這段時期也被稱為“衣冠南渡“和”中原陸沉”。

匈奴人的前趙滅亡後,匈奴人一度沉默,曾經統一北方的前秦帝國崩潰後,北方重現陷入混亂,後秦和後燕成為北方重要勢力,後來劉裕北伐,滅亡南燕、後燕,而臣服於後秦的匈奴人鐵弗部首領劉勃勃則趁勢興起,定都統萬城,建立起胡夏政權,劉勃勃後來改回匈奴姓氏赫連,也就是歷史著名的赫連勃勃。這是匈奴人在中國歷史上最後輝煌,赫連勃勃死後,胡夏國遭遇拓跋鮮卑的北魏的衝擊,最終被鮮卑人滅國,從此在中國歷史上消失。

赫連勃勃建立起的統萬城遺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期,發起了大規模的漢化改革,促進了五胡亂華以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民族大融合。此後匈奴人和鮮卑人、氐人等少數民族一樣,融入到漢民族之中,而匈奴、鮮卑等民族則完全成為了歷史符號,僅僅存在於歷史典籍之中。


大東北的小豆包


匈奴這個昔日北方彪悍的民族,曾經在馬背上叱吒風雲,盛極一時。但最後它不但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就連令歐洲聞風喪膽製造出匈奴神話的西遷一支,也在泱泱的歷史長河中消失了,那他們是怎樣消失的呢?

匈奴本是一個統一的部落,後來被衛青和霍去病一痛打擊後,主要分成三個部落,分別為西北南匈奴。先說離漢朝較遠的西匈奴。漢朝武力強大,雖遠必誅。在衛青和霍去病的打擊下,有一部分投降,另一部分一直被追著打,最後唄漢朝消滅。西匈奴徹底消失在歷史中,因為他們沒有文字,也沒有與任何有文字的文明國家有接觸。

再說說北匈奴人。西漢末年王莽引起動亂,匈奴得以重新在塔里木盆地建立威信,有崛起了。但就在此時,匈奴內部發生了分裂,他們一部分投降,居住在內蒙古,山西和甘肅的北部,這一部分就是南匈奴。後來在蒙古地區,耿秉和竇固對北匈奴作戰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而在塔里木地區,班超完成了對塔里木匈奴部落的徹底征服。

南匈奴是之前投降漢朝的匈奴人,雖然他們向漢朝降服,但是並非完全安寧,他們也發起過小規模的叛亂,但很快就被鎮壓。後來,在數百年的混戰中,不斷被漢化,最終和中華民族融合在一起,從而消失。








雪濤剛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是夏朝人的後代。匈奴族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紀時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並逐漸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



秦朝統一六國後,曾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秦朝還把戰國時燕、趙、秦三國長城修復並連接起來,築成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迄遼東的古代世界偉大工程之一的萬里長城,用來抵抗匈奴,保護北方農業區域。

西漢初年,在冒頓單于的統治之下,諸部落完全統一,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國。匈奴統一後時常騷擾漢朝邊界。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匈奴進行全面反擊,在漢軍的強大攻勢之下,匈奴走向衰弱。



西漢末年,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其中南匈奴在呼韓邪單于的帶領之下,歸附漢朝,成為漢朝的附庸。 南匈奴依附東漢作為藩屬,後來三國鼎立,曹操將匈奴分為5部,徹底宣告了匈奴單于王朝的終結。

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趁機攻佔北方大部分地區,滅了西晉,建立漢國,後改國號為趙, 最後趙國被石勒所滅,再加上百十年來匈奴人與鮮卑人通婚,最終匈奴這個民族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而北匈奴在東漢時期則向西遷移。四世紀末,匈奴人已經沿著中亞遷移到了歐洲,此時的歐洲正處於羅馬帝國統治的後期階段,日漸衰落。匈奴人便開始發動對羅馬帝國的攻擊。面對匈奴人的強大攻勢,羅馬人不得不與匈奴人割地求和,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最後西羅馬帝國被匈奴人攻滅。 匈奴人滅掉西羅馬帝國之後,在阿提拉的帶領之下,建立了阿提拉帝國,歐洲人臣服於阿提拉之鞭。阿提拉死後,土崩瓦解,逐步消失,有人說他們就是今天的匈牙利人。


非常道畢延河


匈奴比沒有消失,只是被其他民族融入了。匈奴的前身是大戎,大戎本是皇帝后裔,匈奴和漢人的千年戰爭說白了就是自家兄弟內部矛盾,打不過就加入你抱團,一部分脾氣倔強的去北邊建根據地,再和當地部落融合 ,有能力了再回來和你問鼎天下。打仗是嚴重的消耗,當你人數佔絕對劣勢且沒有先進文化去殖民或者同化其他民族的時候,必然被其他文明或民族同化,最後這個民族就消失了。想要一滴水永不消失的辦法就是把自己融入江和海里。皇帝蚩尤大戰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第一民族大融合,其後就是通過武力或者文化去征服自己的對手和潛在的對手,被少數民族統治就是客大欺店,你不按我的思路來我就造反不和你玩,最後那個少數民族就並進漢族,中原強勢就是店大欺客,方圓幾百裡就我一家愛吃不吃就這味,除了極個別脾氣撅的遠走他鄉,其他都妥協最後被同化。北匈奴的消失(南匈奴降漢)是起民族性格決定的,不願融入社會的人必然被社會淘汰


王斌羽


答:從來沒有消失。沒有哪一種人消失。要說真正消失的話,恐怕只有最開始修長城的秦人消失了(其實也沒有消失,逃到了沿海或海外)。

匈奴,就是現在的蒙古人。


XyE


霍去病給滅的


遠東未來


應該是大自然給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