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醫生注意,千萬別好心辦“壞事”

自古以來就有“醫者仁心”之說,《大醫精誠》中也提到大醫治病前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而如今醫學也提倡醫生對患者施加人文關懷。忍痛就醫患者的疾苦,醫生都看在心裡,但是該按照診療規程辦的,還得按診療規程辦。有時,醫生動了“善念”,不按診療規程給患者提供方便,可能會好心辦壞事,惹來醫患麻煩。

下面我們就幾個案例來分析一下,醫生工作中不能感情用事的地方。

案例一:不掛號能看病嗎?

看病候診的人很多,一位抱著小孩的媽媽看到這個情形,沒有掛號就走進診室說:“趙主任,您還記得我嗎?我家孩子上週做的檢查,今天結果出來了,您給看看。”

趙主任正忙著給人看病呢。一抬頭,看著眼熟,“好,門口等著吧。”

這位媽媽抱著患兒在診室外等著。半小時過去了,也沒見醫生喊她。孩子呼喊不停,母親也坐不住了,起身推開診室的門問道:“主任,啥時給我們看啊?”趙主任頭都沒抬地回了一句:“門口再等會兒”。

又過去一個小時,仍不見醫生喊她,這位母親按耐不住了,衝進診室,大聲對醫生喊道:“你倒是給我們看病啊,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去?”

趙主任被這位母親說愣了,解釋說:“您沒掛號,所以得等我把今天掛完號的病人都看完了才能給您看。”這位母親沒好氣地說:“我說不掛號了嗎?我們有錢,你又沒讓我們掛號,誰讓你不說清楚。”

趙主任聽了這話心想,我沒讓你掛號就答應給你看病,你不領情還大吵大鬧,太不講理了。就不理會她,繼續給其他病人看病,任憑這位母親如何叫嚷。患兒母親憤怒了,大喊:“你這是什麼態度,我告你去!”

案例二:不是本科室的患者能接診嗎?

有位上了年紀的患者腰疼,一直想去大醫院的脊柱外科看看,無奈一號難求。她早早地趕到醫院還是沒掛上號,於是就懇求護士能不能給她加個號,護士說實在加不上啊。患者一臉苦相,說:“姑娘,我突然腰疼,疼得厲害,你給想想辦法吧。”護士說:“您要是突然腰疼,可以去看看急診!”

患者一聽,去了急診科,進門一看,這創傷骨科是名年輕的男醫生,便上前哀求:“小夥子,我腰疼,能給看看嗎?”

“大媽,我這是看創傷的,腰疼您得看脊柱外科!”醫生答道。

大媽繼續哀求:“小夥子,我就照個片子,您就幫我開一張吧!”

這位大夫禁不住患者的苦苦哀求,就同意了她的要求,但不忘囑咐一句:“大媽,我給您開一張片子沒問題,但照完了您還得找脊柱外科的大夫看。”大媽爽快地答應了。

片子照完了,患者拿著片子去找脊柱外科的大夫要求看病,脊柱科的大夫說:“您得去掛號啊。” 患者一下子火了,“我剛才在急診已經掛了號了,憑什麼還讓我掛號?你們急診的大夫讓我來找你看的,你就得給我看!”脊柱科大夫一頭霧水。

案例三:不復查那麼多行嗎?

有一個自費的車禍患者,腦挫裂傷較重。根據病情,患者需要經常複查頭部CT,但患者家庭困難,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於是患者家屬便乞求管床的醫生說:“憑你的經驗給看看,不復查那麼多CT行嗎?有複查CT的錢多給病人用點好藥,讓他快點恢復。”在患者家屬的再三乞求,這個醫生動了惻隱之心,沒有按著病情變化隨時複查CT,結果患者死了。這下家屬找來了,反過來說,“我家是窮,沒有錢,但我的親戚朋友們有錢,我說不要複查,你就不給複查了嗎?你們醫生是做什麼的?再說了,我們看病錢都花了那麼多了,還能差幾個CT錢嗎?”聽了這話,這位醫生真是有苦難言。

這麼舉例子不是說醫務人員在工作中不能有感情,而是應當將冷靜的理解和熱烈的感情集於一身,該講原則的時候就要講原則,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善意”給醫患雙方惹來麻煩。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就會避免引發誤會的可能。

表達善意時應該講清楚

案例一中,趙大夫沒有讓來複查的患兒母親掛號,本來是一番好意,但由於表達不清,引發誤會。當時趙大夫如果這樣說,誤會就會減輕:“您本來應當掛號後就診,但因為您經常過來看病,就別掛號了,等我給別人看完最後給您看。”這樣,家屬聽完後不僅會耐心等待,還會非常感激醫生。

案例二中,創傷骨科的醫生是一片好意給患者拍了片子,但是拍片子之前沒能向患者解釋清楚,拍完片子找其他醫生看病還需要掛號,導致患者認為我掛了一個號就應當有人給我把病看完,進而由誤會變成矛盾。

交代清楚具體等待時間 減少患者的焦慮

等待是一種折磨,尤其是對於患病在身的患者和陪護其的家屬。所以,案例一中,患兒家長在沒有休止的等待中情緒不斷惡化,直至暴跳如雷。

趙大夫在讓患者等待時如果說一句:“我這病人太多了,我得給別人看完最後給您看,您得多等一會兒,估計要等到五點了。”病人心中有數了,為了看病,自然也會耐心等待了。

不要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在臨床中還會因為醫務人員好心,作出了一些可能做不到的承諾,導致矛盾產生。比如,患者要求加號,醫生說,您稍等會兒,一會兒如果我能把前面的病人看完,就給您加。結果前面的病人太多,還沒看完又要趕回病房手術,沒能給患者加號,患者滿心歡喜化為泡影,本來是一片好心又成為了患者投訴的理由。

因此在無法保證能夠滿足患者要求的情況下千萬不要作出承諾。

任何情況下不要激化矛盾

萬一醫生遇到刁蠻的患者或者家屬,說了幾句不好聽的話,醫生心裡肯定也是很窩火的,但是為了避免患者和家屬的誤解,儘管心中充滿委屈,還要保持平和,必要時要及時請護士幫忙解釋,或者請專業的投訴接待人員,保衛人員及時趕到現場解決問題。

避免自身與患者發生衝突,這既是對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維護,也是對自身安全的保護。

任何情況下不要違反診療常規

臨床醫生經常會禁不住患者的苦苦哀求,妥協於患者的不合理要求。案例二中,創傷骨科的醫生一片好心給脊柱外科的患者拍片,幸好沒有產生不良後果,否則也會難辭其咎。在臨床中,案例三中,患者家庭困難,要求大夫省錢,少做檢查,但是由於違反診療常規,一旦產生不良後果,對醫患雙方都是嚴重的打擊。

因此,無論是熟人所託,還是患者本人強烈要求,都不能因為一時的善意,導致違反診療常規。

查詢往期文章方法:

①點擊文章開頭藍色字體“麻醉MedicalGroup”

③點擊“文章檢索”按鈕

④輸入關鍵詞(如,硬膜外)

大量硬膜外相關文章將展現在您面前。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