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榜單,讀懂一個不一樣的中國恆大

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

地產財富會

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

把他們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2019-4-17

4月15日,由樂居財經和界面分別發佈的“2018中國內房股所得稅排行榜TOP50”、“2019中國慈善企業家榜”正式揭曉,坐鎮兩份榜單頭名的則是中國恆大和其掌舵者許家印。

在樂居財經推出的所得稅排行榜中,中國恆大憑藉602.18億的所得稅排名第一,成為內房股的所得稅“納稅王”,日均納稅2.6億;而另一份榜單的數據顯示,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以40.70億元捐贈額位居榜首。

中國那麼多的企業和個人,但為什麼偏偏是中國恆大和許家印能夠名列榜首?顯然,這是個非常值得注意和探討的話題。

日均納稅2.6億

兩個字形容“納稅王”

在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衡量企業價值的最重要指標不再是營收或者利潤,而是納稅。納稅越多的企業,意味著創造越多的社會財富,也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按照社會的分配理論,在第一次分配時,企業通過創造營收和利潤,員工獲得了收入,同時,企業通過納稅,增加了財政收入,有利於產生更多的資源進行第二次分配。其邏輯並不難理解,政府財政收入主要源於稅收,稅收可以有效轉化為市民的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成為推動社會發展、改善國計民生的重要源泉。

由於房地產行業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在眾多行業中,房企一直是納稅的先鋒和主力軍。同時,在房企社會責任指標體系中,納稅額是不可或缺的一項。

在此次樂居財經所得稅排行榜中,這一點則得到了深刻印證。其中,中國恆大憑藉602.18億的所得稅排名第一,成為內房股的所得稅“納稅王”,日均納稅達到了驚人的2.6億,遠超納稅額377.93億排名二的萬科和納稅額310.21億排名第三的碧桂園。

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納稅額超過300億的企業屈指可數。2018年,恆大、萬科和碧桂園等三家企業,僅所得稅一項就超過300億,而在2017年,中國上市房企繳納所得稅超過300億的僅恆大一家。

面對如此“瘋狂納稅”的恆大,財政部門怕是已經習慣,跟往年一樣笑得合不攏嘴的同時,嘴裡還不忘吐出兩個字:優秀!

兩大實踐路徑

催生百億“納稅王”

實際上,中國的很多企業還是談“稅”色變的,他們怕納稅,納稅就好比把他們吃到嘴中的肉硬生生奪回來了。

一直以來,在不少企業眼中,納稅都是一塊暗黑之地,是斷不可“打開天窗說亮話”的。

這些企業更偏向於宣傳自己搶佔了多少市場份額,實現了多少營業收入和盈利,卻對納稅隻字不提。因為不照章納稅、想方設法“合理避稅”已經成為了不少企業心照不宣的本能。

可中國恆大對這事並不含糊,恆大不怕納稅,怕的是納得不夠多。

中國恆大認為,如何把商業成功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平衡好追求利潤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是其在成長過程中絕對不能迴避的問題。因此,對於中國恆大而言,這稅不但必納不可,而且要在業績的支撐下儘可能多納,要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從規模王到利潤王,再從利潤王到納稅王,恆大正在證明,只有經過更深刻的實踐,才能創造出更偉大的企業。

多年來,這位“納稅王”從三個實踐路徑出發,把納稅和社會責任落到實處,最終實現企業發展的正循環。

恆大的第一個路徑便是——依託企業核心業務開展可持續的社會責任。

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恆大已經形成以房地產開發為基礎,健康養生管理產業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的產業佈局,並通過多元化的業務佈局實現了公司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恆大2019年銷售穩健增長,利潤也大幅提升,再度登上行業“利潤之王”,核心淨利潤783.2億,同比增長93.3%,淨利潤722.1億,同比增長106.4%,毛利潤1689.5億,同比增長50.5%。

通過有效的成本控制、廉價的土儲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恆大在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開發投資環節和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企業經營環節中都能貢獻大筆稅額。

能力越大,才能更好地肩負起更多社會責任。可以看到,業績和利潤,造就了一個“恁能納稅”的恆大,也造就了一個具備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能力的恆大。

換句話講,只要恆大的業務在持續支撐業績,那恆大的納稅和其對社會責任的必然是可持續、可長久的。

其實,在目前行業中恆大業績和規模並不是第一,但是為什麼恆大的納稅額會排在榜首?下面的這個實踐路徑則能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

恆大的路徑之二,是把社會責任管理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發展的使命和擔當。

602億的納稅額、783億的淨利潤,把近乎所有的淨利潤拿出來納稅,恆大一點都不心痛。

恆大對自己的納稅是有要求的,在恆大的最新發展規劃中,利稅1500億已經作為2020年企業目標之一。以此推算,屆時納稅額會在700億左右。同時,恆大多次對員工、對各級部分強調納稅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恆大對納稅工作的重視程度。

可以說,中國恆大的納稅貢獻並非只是“做大做強”後的水到渠成,而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企業使命。

業內人士認為,社會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沃土,任何企業都不能脫離社會的發展而獨善其身。在創造利潤、對消費者、股東、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恆大主動承擔相應的義務,這非常有助於恆大在企業形象聲譽、品牌競爭力、市場認可度等方面促進商業上取得更大成功,進而實現良性正循環。

熱衷慈善

扶貧永不收兵

在此次界面聯合億安保險經紀共同發佈2019中國慈善企業家榜顯示,100位入榜企業家(企業)的捐款總額高達163.21億元,42位企業家的捐款超過1億元。

其中,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以40.70億元捐贈額位居榜首,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以10.80億元的捐款額排在第二,馬雲則以1.59億元排在20位。

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

論對公益和慈善的熱衷程度,許家印和恆大集團的境界似乎比所有人都要更勝一籌。

飲水思源,作為一名貧苦人家出生的許家印或許更能明白這個道理。在1歲零3個月的時候,許家印母親因病離世,他成了半個孤兒。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許家印就用泥巴臺子做課桌,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上大學後,沒錢吃飯,靠國家給的14元助學金,讀完了大學。1996年,藉助改革開放的機會,成立了恆大集團。這就是許家印的過去,萬般辛苦、冷暖自知。

一次採訪中許家印坦言,“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麵。”

而如今,當許家印躋身於全球最富的群體時,他沒有忘記兒時書本上讀到的那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而恆大也不斷地踐行企業責任,在扶貧路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並開啟精準扶貧領域的“恆大模式”。

成立22年來,恆大累計為民生、扶貧、教育、環保、體育等慈善公益事業捐款數百億元,已累計納稅1850多億元,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為踐行社會責任、助力民生改善做出了應有貢獻。

從2015年12月開始,許家印領導的恆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宣佈無償投入110億元,截至2018年年底累計已捐贈到位60億元,幫扶52.13萬人初步脫貧。同時,恆大集團還在2018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捐款5億元,用於幫扶廣東省的扶貧工作。在教育方面,2018年恆大集團對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有大額捐贈。

“恆大的一切,都是國家給的,是社會給的,我們應該去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必須回報社會,這是我的心裡話!我們能夠讓他們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這是我們最大的欣慰,也是我們每一位恆大人一生當中的光榮,一輩子的榮耀!”

顯然,許家印和中國恆大在“扶貧”之路上,還將繼續超前邁進,而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單”也一定會越拉越長。

古人云: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我們說,無愧時代的,就是最受人尊敬的。

謹以此向那些為國家、為社會、為百姓做出貢獻的企業和企業家們致敬!

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
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
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两份榜单,读懂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恒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