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是某本在寫小說裡的主人公,在作者筆下,你的每一個習慣、每一個舉動都被準確無誤地描述,並且你得知這本小說的結局是個悲劇,自己不久後將死去,你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做個簡單的思考,跟隨小編看完這部文藝奇幻電影《筆下求生》,再回頭思索,看看你的答案是否有變。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電影由兩條主線展開,一條是關於作家凱倫的,另一條是關於凱倫寫的小說裡的主人公,亦即電影的男主哈羅德的。兩條主線並非是垂直的關係,而是相互影響最後交集的。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男主哈羅德是一個國稅審計員,出於職業習慣,他對數字有著相當大的固執。每天早上刷牙的時間,刷多少下,什麼時候出去趕公交,甚至連走路的速率,都有一個準確的規格,日復一日。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直到一個平常的週三上午,迴盪在哈羅德腦海裡的一連串聲音,打破了他的思緒。那是一個女人的聲音,像是一個旁白,準確無誤地描述他此刻正在做的事,並且這聲音只有他自己聽得見。這個聲音擾亂了他的生活,甚至告訴他,不久後他將死去。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為此,哈羅德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但心理醫生認為他這是精神分裂症,並介紹了歷史學教授希爾伯特給他。在聽了哈羅德的描述後,希爾伯特決定幫助他。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希爾伯特從作家寫作的角度出發,讓哈羅德先分類自己的人生是個喜劇還是悲劇。當哈羅德搞僵了和自己心儀的女孩兒安娜的關係後,他認定自己的人生是個悲劇。希爾伯特讓哈羅德接下來什麼都不做,看看情節會不會來找他。

第二天,哈羅德只是在家看電視,完全不離開沙發,卻遭到拆遷隊誤拆了他的公寓。希爾伯特向哈羅德建議,既然結局難以避免地要死去,那就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在希爾伯特的啟發下,哈羅德重拾自己對吉他的渴望,向安娜表明了自己對她的傾心,並且得到了安娜的愛。他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個喜劇,興奮地告訴希爾伯特,卻發現電視裡,作家凱倫的聲音正是一直困擾著他的旁白……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凱倫是一個擅長寫悲劇的作家,她的每一部作品主人公都是以死亡為結局。十年來她一直在寫這部以哈羅德為主角的新作品,卻在用什麼樣的方式讓哈羅德死這個結局上遇到了瓶頸。在助理彭妮的幫助下,凱倫終於想好了結局,正一字一字的敲下時,接到了哈羅德的來電。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哈羅德來到凱倫處,希望凱倫修改結局。看到哈羅德本人,凱倫驚訝之餘,陷入了迷失——她開始動搖自己該不該以死亡為結局。哈羅德看了小說之後,希望凱倫按照想好的結局繼續寫下去,因為沒有比死亡更能讓這部小說偉大的結局了。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在事故發生前一夜,哈羅德過著改善後的生活。第二天一早,因為之前誤將手錶調晚了三分鐘,趕上了八點十七分的那班公交,在公交車前救下了騎自行車摔倒的小男孩,自己卻被公交車撞到,嚴重受傷。在醫院裡醒來的哈羅德,發現自己並沒有死,是手錶碎片堵住了動脈救了自己……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凱倫找到希爾伯特,把新的結局給他看,接受了希爾伯特對她作品“還好”的評價,之後完成了故事的後續。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電影的兩條主線交替出現,最後融為一體。主線之間的切換恰到好處,毫不突兀。

歷史上類似的關於掌控人生的電影有不少,比如1998年的《楚門的世界》,1993年的《土撥鼠之日》,都是為數不多的經典好電影。在相似的主題下,不同的是他們的表現手法。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你會思考導演是以什麼樣的形式來表現小說主人公現實化這一題材,看了之後不得不讚嘆,用旁白和線條的形式,抓住了文字畫面化的精髓——我們讀小說時不就是如此,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給自己配旁白。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跳脫出形式,電影是要理性地提醒人們去思考。

1、如何才能察覺到自己生活的定式,從固有的模式中走出?

電影給觀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方案——從自我中走出,以第三人稱的身份來審視自己,對自己過去的生活進行描述,做出總結。假如哈羅德的腦海裡沒有出現這些旁白,他將無法意識到自己生活的格式化,只會陷入單一循環的單身生活中。這些旁白,就像是我們對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的覺知。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2、當我們感覺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時,下一步該怎麼做?

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希爾伯特給哈羅德的啟發:先給自己的人生下個悲喜劇的定義——當然,沒人會願意選擇悲劇。有時候我們會受到外界聲音的干擾,陷於他人對自己的定義中,認為自己的人生就是個悲劇。這個時候,我們該意識到,他人的想法對我們是有一定的影響,而堅持自我卻可以影響他人。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影片對好的小說的理解,而讓男主活下來的結局讓小說成為了“還好”。電影選擇了“還好”的結局,雖然沒有“好”的震撼,卻有了“還好”的溫情。

他差點被寫死,最後通過這個方法拯救了自己!

​再回頭思索開篇的問題,你的答案變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