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收入超過50萬,應該怎麼繳稅?

促進和諧發展


小微企業,指的是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一類企業。到底哪些企業符合小微企業的標準,先來看下最新的財稅【2019】13號文件對小微企業的定義:

  • 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

  • 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這也是好多會計同仁說的335標準。

實際上在我們填寫季度所得稅預繳申報表時,資產總額,從業人數,以及利潤總額都是必填項,申報系統通過這幾項就能判斷出該企業是否符合小微企業的標準,如果符合標準,自動享受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

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的企業,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執行20%的稅率。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但不超過300萬的企業,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執行20%的稅率。

這裡的應納稅所得額指的是企業的利潤,題主所說的是50萬是收入,還要減去成本,期間費用,加上利得,減去損失,才是所得稅的計稅基礎。

有人說,我是合夥企業,或者是個人獨資企業,是不是符合這個要求呢?實際上這個政策針對的是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上述兩種企業繳納的是個人所得稅,當然不在這個 優惠範圍之內。

說完了企業所得稅,下一個重要的稅種就是增值稅。

增值稅不管是開票收入,還是無票收入,只要在賬上確認了收入,就要按照規定繳納增值稅。只不過,如果該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季度銷售額不超過30萬,可以享受企業增值稅暫免優惠。題主所說的,收入已經是50萬了,所以也不在優惠範圍之內。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計算等於:銷售額*徵收率

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計算等於: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因為進項可以抵扣,所以計算增值稅相對較麻煩。真正衡量一般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水平是增值稅稅負,即實際繳納的增值稅/不含稅銷售額,稅率不是稅負,但如果沒有取得進項的情況下,稅率就可能等於稅負了。

附加稅的計算跟增值稅有關係。增值稅多了,附加稅就多,對於附加稅,各地有所差異,在此不再贅述。

總結下,交哪種所得稅,跟企業類型有關係,但大部分優惠是針對企業所得稅的。增值稅,跟收入有關係,不同的納稅人身份繳納增值稅的方式不一樣,附加稅跟增值稅有關係,增值稅交,附加稅也交,增值稅不交,附加稅也不用交了。

大體就是如此。


簡淨軒語


您說的收入是指的利潤或應納稅所得額吧。目前,國稅總局已將小微企業稅收優惠進一步放款,財稅【2018】77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將小微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所以,恭喜您,可以按照你的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就是10%)

當然,您需要核對一下自身是否符合標準即

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最新認定條件如下:

(1)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2)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同時,注意無論您是採取查賬徵收還是核定徵收,都可享受稅收優惠,並且不需要備案,直接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的相關內容,就可享受減半徵稅政策。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敬請關注。😊



看見平凡稅助祥雲


超過50萬,就不在享有小規模企業免稅優惠,按照實際收入額繳納增值稅等稅款,不做優惠扣除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