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戶因人施策 科學精準脫貧

自從光明村來了幫扶人

地力努爾·艾斯卡爾是新疆烏魯木齊海關的工作人員,當她第一次到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奎牙鎮光明村光明小學時,她看到孩子們的學習環境雖然很艱苦,但純淨的眼神中卻充滿快樂。

一年級學生布艾妮排·如孜阿卜杜拉每次說起地力努爾·艾斯卡爾老師,都很激動:“感謝親愛的地力努爾老師,我一定好好學習,做一個維護民族團結的少先隊員。”地力努爾·艾斯卡爾聽到這些話,微微一笑說:“只要孩子們能夠開心快樂,積極向上,認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我就很滿足了。”

光明村643戶2573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17戶1474人。當一群穿著海關制服的工作隊員來到光明村後,過去完全靠種地的光明村百姓,終於知道可以通過勞務輸出、林果種植、畜牧養殖增加收入。2018年,光明村如期退出貧困村行列並榮獲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脫貧攻堅創新獎。

光明村第一書記金志飛表示,為使光明村儘快脫貧減貧,工作隊按照“一戶多策”“一人一策”原則,逐戶逐人分析研判貧困戶的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為貧困戶建立脫貧檔案,並運用數據信息系統實行動態化管理。在充分徵求貧困戶意見的基礎上,因戶因人施策,科學制定脫貧措施,釐清脫貧路徑,通過精準識別確保精準施策,最終形成了全村“三抓一補齊”的脫貧路徑。

緊緊抓住產業脫貧這個“牛鼻子”

光明村很偏遠,但光明村有悠久的核桃種植歷史。工作隊調研後得知,全村擁有1320畝的核桃地,但因為多年沒有經過科學種植,核桃產量很低,增收空間不大。工作隊首先請來了科技人員,對全村1320畝核桃進行嫁接改優、提質增效,當年核桃畝均增產14公斤,畝均增收210元。

跟隨著海關工作隊一起來的,還有新疆玉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們在村裡建起肉鴿養殖基地,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肉鴿養殖產業。金志飛說:“我們在肉鴿養殖到一定規模時,馬上幫助企業辦理出口食品衛生註冊手續,註冊認證了鴿子品牌,這為養殖戶今後有更大發展打通了‘最後一公里’。目前,光明村有10戶貧困戶將入戶項目資金入股合作社,戶均增收可達1900元。”

“我們還組織村裡的6戶貧困戶成立中草藥種植合作社,種植黃芪22畝,實現戶均增收4370元。完成600戶(其中317戶是貧困戶)的庭院改造,清理土地95.1畝,實施庭院種植區、養殖區、生活區‘三區’分離,發展庭院種植、養殖。這又讓村民戶均增收450元,群眾的‘後花園’成了脫貧致富的‘聚寶盆’。”金志飛說。

轉移就業讓更多村民實現脫貧

光明村的群眾不敢相信,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巡迴服務隊的專家學者能來到村裡,與他們面對面進行農業科技培訓,教給他們就業的技能,讓全村4500多人,這其中僅貧困戶就有3300人實現了穩定就業。

有了技能,光明村裡似乎就沒有閒著的人了。秋天棉花豐收時,在工作隊的組織下,他們與阿克蘇地區達成協議,130多人的龐大拾棉花大軍第一次走出村莊,開始通過拾棉花增收。

按照“村建扶貧車間、戶有小作坊”就業脫貧模式的要求,光明村委會投入資金120萬元,建成扶貧車間7個、小作坊15個,光明村124人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

光明村黨支部書記阿卜杜喀迪爾·阿布力米提說起這事,臉上掛滿了笑容。“過去從沒聽說過的‘牧家樂’已經在村裡辦起來了,工作隊幫著我們購置了電視、冰櫃、電烤箱等設備,僅此一項,全村就有50個青年人實現了轉移就業。這讓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靠黨的好政策,靠工作隊的好思路,靠群眾自己的努力,就能擺脫貧困。”

讓改革紅利惠及更多群眾

現在光明村的群眾都十分愛學習,村裡依託農牧民夜校,開辦“強化班”“補習班”“愛心班”“夜校班”,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教學,為推進脫貧就業、提升溝通本領消除障礙。金志飛介紹,工作隊又爭取到上級對口單位支持,投入資金3.8萬元,為光明村幼兒園、小學翻新校舍,更新桌椅,修繕操場,改善了辦學條件。

“我們主動聯繫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開展免費義診和衛生健康知識宣講。將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序組織所有村民參加免費健康體檢,實現了村民健康體檢全覆蓋。”金志飛說。

走在光明村,最大的感受是村容整潔。10.5公里的道路已經硬化,640戶村民家裡完成自來水入戶,新建安居富民房16套,實現村通動力電,無線通信網絡全覆蓋,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生活生產條件。

2018年,光明村貧困發生率從57.28%下降到1.77%,如期完成了脫貧減貧任務。全村771名各類學生,沒有輟學現象。所有村民全都入住安居抗震房,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

(本報記者 王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