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玩轉智能


在歐美科學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得不到諾貝爾獎。在我國的學術界也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不要急於滿口袋,先要滿腦袋,滿腦袋的人最終也會滿口袋。


這兩句話談的道理相同: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可急於求成,妄想一蹴而就,要學會按部就班、學會等待。而這樣平心靜氣、從容沉著心性和氣度的形成,同樣源於兒時延遲滿足的訓練和培養。



回憶下,我們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景:商場中,有的孩子想要什麼而家長不買的話,就會大哭不已,甚至會滿地打滾,直到家長投降為止。細究起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大多是家長一直以來無限制地及時滿足造成的。


而這樣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孩子的嬌縱無禮,唯我獨尊,貽害無窮。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求或想法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審慎,不能來者不拒,統統答應,要區別對待。


如果覺得孩子的要求過多、過度,就可以為其設定個節點或日期,從而降低其慾望值,學會等待。


如孩子已經有很多玩具,但還是想要,就可跟孩子說 “等到六一兒童節時”或“如果這段時間表現好”再買。這樣,既能安撫孩子又能讓其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耐心等待。當然,家長一旦與孩子協商好,就要說到做到,信守承諾,否則,孩子認為願望會化為泡沫,就不會同意家長延遲的建議的。



學會應對延遲滿足,還應體現在孩子需要家長幫助時。


孩子在學習新知識、新本領時,常常會碰到不會做或一下學不會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切記延遲滿足孩子。


比如,孩子學系鞋帶時,由於手眼協調不夠好,常常系不好鞋帶,希望家長幫忙。這時,家長不要急於替孩子系,而要先教給孩子要領。然後,讓孩子演示,家長在一旁仔細觀察,看看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等發現孩子的情況後,再慢慢給予指導,切忌直接替孩子系。而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經被延遲了。而孩子在這段時間內的探索,其實是在自我學習,對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有益。


還比如,當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向家長請教,家長指導其通過查字典、上網搜索等方式,予以解決,都是不錯的方法,都有利於孩子應對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提高。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不會自亂陣腳,不會輕易崩潰。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效率。


而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則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等;未來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心煩意亂,缺乏耐心,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這樣的人生體驗,當然不能算作成功、快樂和幸福的。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很多富家子弟很不成功,而很多出身貧寒的人反而很成功。進一步調查發現,富家子弟由於想得到的東西唾手可得,快樂感十分短暫,不懂珍惜,總是在不斷地在尋找新的興奮和刺激;而出身貧寒的人卻恰恰相反,由於不能得到及時滿足,所以,他們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這種過程本身就十分快樂,而目標實現後又非常珍惜,幸福感很強。


為此,專家們引出了“時間透視力”的概念。時間透視力是指當你計劃事情和活動的時候,所能考慮的時間長短。“時間透視力”長的人能夠使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成為長遠目標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功人士的“時間透視力”可達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而失敗的人,就典型的時間短視,他們只關注短期的快樂和享受。


延遲滿足可以幫助孩子遠離後悔和貪婪,用心呵護已經擁有的一切,學會知足。而知足才能常樂,是我們中國人都懂的道理。否則,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TA的慾望將不斷增長,變本加厲,永無止境,孩子會痛苦不堪,父母更會聽而生畏,望而卻步,親子衝突將越來越嚴重。



學會理解延遲滿足孩子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於:可以讓孩子慢慢懂得,還有比TA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從而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學會理解他人。


而人際關係的矛盾往往是由於不能彼此體諒和理解,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和考慮問題造成的。所以,延遲滿足孩子,讓TA們從小就學會多站在對方立場去看待問題,多體諒和理解對方,學會尊重每個人和每件事,學會尊重每一種生活和習慣。


這樣,孩子未來的人際溝通才會順暢,生活才會美好、幸福。因此,當孩子要求和家長一起玩遊戲,家長就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好嗎?”如果方便,你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你做事。


總之,讓孩子意識到,除了TA之外,還有別人,讓孩子建立“自我”與“他人”的概念,讓其瞭解,自己的事情很重要,別人的事情同樣也很重要,想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就要允許發展別人的需要。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為未來的人際溝通、處理關係打下良好基礎。


“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為了我們的孩子能笑傲人生路,在我們年老、無力幫助TA們時,仍能笑對人生,請遲些滿足孩子!


多特兒童專注力


什麼叫延遲滿足能力呢?它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忍耐能力,它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延遲滿足能力說到底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比如有些小孩喜歡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各種各樣的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做作業,以及沉迷於手機遊戲等都是延遲滿足能力發展不足的體現,而有些孩子卻能犧牲自己的玩樂時間來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體現了強大的延遲滿足能力。

“延遲滿足”的經典實驗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他和助手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一個小房間裡,然後在他們的面前桌子上擺放著他們愛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那樣的話就能夠另外得到一顆棉花糖做為獎勵。他們還可以隨時按響桌子上的鈴,結束遊戲吃掉棉花糖。 對這些孩子們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難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最終,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之後數年的時間中,米歇爾教授和他的工作人員對參加實驗的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後發現,當年那些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學習成績也較差。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做事情更專注,成績也比那些馬上吃糖的孩子要好得多。

延遲滿足能力的重要性

很多人認為智商高低是孩子在學習上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實際上智商能否起作用關鍵在於自我控制能力,聰明並不等於成功,在我20多年的執教生涯中,經常遇到一些天賦異稟的孩子由於貪玩或沉迷遊戲最終中考成績平平,反而是那些平時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女生中考成績更優異。


延遲滿足是我們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在生活中,一些人常要在週末或晚上放棄休閒活動,加班工作,難道他們不知道怎麼消遣嗎?這其實就是延遲滿足的表現。我們為了得到健康的身體,能夠不抽菸、不酗酒、不暴食,其實也是延遲滿足能力在起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1、加強目標教育。我們要給孩子在學習上設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一旦孩子發現到目標利益遠遠大於眼前利益時,就會主動壓制自己的慾望,克服當前的困難來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

2、轉移注意力。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消極影響很大,是我們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如果用摔手機罰站等簡單粗暴的方式制止,效果很差。我們應該怎麼辦,實際上米歇爾的實驗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為什麼在實驗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慾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主要是因為他們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轉身體,多聰明的孩子!所以,我們要想孩子徹底遠離手機遊戲,就應該幫助他們把興趣慢慢轉移到學習上來,讓他們在學習上尋找成就感。


3、適時的鼓勵。我們在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過程中,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肯定,當他們信心不足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

總之,延遲滿足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我們老師和家長要有耐心並且懂得用心,孩子就一定會走在成長的正確道路上。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請來評論區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很簡單,可以直接採用下面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一、還在吃奶的孩子,每一次餵奶,都要在孩子真正餓了的時候才讓他吃。

二、孩子哭的時候,不要一哭就抱,一哭就餵奶。過一會再滿足他。

三、孩子想吃自己喜歡吃的零食,不能他這邊一說,你馬上就給他買。即使就在超市裡,也需要轉一會再給他買。要讓他知道如何需要都是來之不易的。

四、除了與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有關係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都不要馬上滿足他。

五、如果孩子的家庭作業有不會做的題目,他可能要向你求助,那麼,即使你會做,你也不能立馬幫助他,而應該指導他慢慢理解,最好讓他自己完成。

六、現在的孩子也會模仿大人,給同學過生日或者聚會等活動,他肯定會要錢的。這時候,不能要多少給多少,而且要讓孩子說明用途、原因和目的,最好給孩子佈置作業,讓他把活動過程寫成作文,否則,減少給錢的數量或者乾脆不讓他去,並且要說明不讓他去的理由。

七、看到別的同學買好東西,自己也跟風想買。這時候要給孩子講清楚不讓他買的原因,即使想給他買,也要讓孩子說說買的理由。

八、孩子要結婚了,也不能隨孩子的性,想買啥就買啥,即使家裡再富足,明明想給他,也要讓他感覺到錢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

九、孩子走上了工作崗位,也難免會有需要。如果讓你給他領導打招呼,給予照顧照顧。此時,你還要給孩子講清楚,工作必須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要靠自己的本領贏得未來。

…………

還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和例子,可以說是舉不勝舉,同時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孩子的需要立馬得到滿足,必然會助長他的依賴性和優越感,那麼,他就會不思進取、停滯不前。如果能延遲滿足他,他就會養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好品質。這些都是影響孩子的一生的主要因素。


千萬不要911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問題,延遲滿足對象是孩子,具體執行操作人是家長,延遲滿足不能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而是家長怎樣合理應用延遲滿足這種方法,從而達到讓孩子學會多一點耐心等待。如此說,更合理的提問應該是:家長怎樣應用延遲滿足方法培養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方法一:用注意力轉移的方式,讓孩子為獲得需求滿足而動腦思考或動手做事。

舉例說明:如一個四歲幼兒鬧著要吃糖,並且要求媽媽馬上就去買,媽媽如果不給買就哭鬧不休。面對這種情況,媽媽如果說,寶貝,你稍等一會兒啊,媽媽現在手裡正忙顧不上。再看孩子,絕對不會管你忙不忙,而仍然繼續哭鬧。

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可以讓孩子做去商店前的出發準備,不妨問孩子,你打算穿什麼鞋子才好看啊?或你準備換一件更漂亮的衣服嗎?或試試看怎樣才能自己繫上鞋帶?等等。只要你並沒有拒絕孩子的需求,而是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出發前的準備上面,孩子就會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感,從而按著媽媽的要求去認真做每一件小事。

像類似的現象有很多,只要家長應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孩子反而會格外聽話,而孩子在被轉移了注意力後,會更有耐心按著大人的要求去做事。

方法二:用選擇法來推遲孩子及時需求,從而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

應用選擇法前提,必須要準備幾個可供孩子選擇的選項,把孩子急著要實現的需求放在其中,但是這個需求必須要設置條件,讓孩子不得不被迫去選擇其他選項。

舉例說明:如一個七歲兒童放學後不願意寫作業,總是想著玩兒。儘管媽媽反覆勸說,你寫作業這件事很重要,必須要優先完成才能下去玩兒。可是孩子不聽,他就是要玩兒。此時很容易讓大人發火,甚至打罵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可以讓孩子從幾件事做出選擇。

選項一:現在可以馬上下去玩兒,回來再寫作業。但是晚飯沒得吃了,因為我們以前有約定,放學回家後先寫作業。

選項二:先看動畫片,再吃飯,而後寫作業,最後下去玩兒。否則,你一週內不允許看動畫片。

選項三:先寫作業,再吃飯,而後下去玩兒。否則,週末你最喜歡的樂高興趣班學習會被暫停兩週,因為你沒有做講誠信的好孩子,需要受到懲罰。

讓孩子從三個選項中去反覆權衡,你看看孩子,會選擇哪一種呢?在孩子選擇之前,家長必須要反覆提醒孩子,請注意喲,如果你不認真思考,不想好一週沒動畫片看了,或者兩週不能上樂高興趣班,那可就慘嘍,你願意因小失大嗎?更何況按著要求去做,下去玩兒、看動畫片和上樂高課都不耽誤,給你兩分鐘思考時間,而後給媽媽答案。

方法三:陪伴孩子的人只需笑而不答,用堅定的目光或手勢拒絕,讓延遲滿足乾脆果斷。

有些時候,孩子一些無關緊要的需求,你不需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去勸說孩子,或者讓孩子做出選擇,只需要用笑而不答即可。如孩子寫著作業突然停下來,非要找東西吃。媽媽這時用堅定的目光看著孩子,臉上掛著笑意,你一句話都不說,你再看孩子,他(她)到底敢不敢離開座位去找吃的。

如果你的孩子離開座位真要去找吃的,你只需要拍拍手,然後按平時約定的手勢動作,直接果斷拒絕即可。只要孩子重新坐下了,你馬上豎起大姆指,讓孩子知道不離開座位認真寫作業是對的,媽媽(爸爸)表揚我做的好了。

以上三種方法,是最為常幾的延遲滿足孩子需求的方法,當然如果家長願意動腦筋,不斷去總結新方法,你肯定能根據孩子的個性、愛好、需求、自控力、最畏懼的事等綜合去考慮,而後快速做出判斷與選擇,該用哪一種方法實現延遲滿足孩子即時需求,從而讓孩子在學會耐心等待中不斷增強自控力。


寒石冷月


米歇爾發現,當年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成績分數也較低。他們通常難以面對壓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難維持與他人的友誼。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比那些馬上吃糖孩子平均成績要高。

美國的實驗參與者是四歲左右的的孩子,這個實驗測驗出的是家庭教育的結果,但沒有告訴我們的父母改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我對我的進行實驗和觀察,得出了一個結論。因為我沒辦法對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實驗和觀察,因此難免有片面和偏頗之處。一歲左右開始,孩子開始喜歡吃雪糕。在大概上幼兒園前後,我家的孩子用喜歡拉著我們去小超市轉轉,家長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很多家長是不給孩子吃雪糕的。但我家不是這樣。我會跟孩子說好,每天只可以一個雪糕,是那種很小很小的,五毛錢一個。孩子答應了。大概吃了一個月左右,在這期間我們會溫和的告訴孩子雪糕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孩子開始時不時的想不起來要雪糕吃了。這個時候,我會跟孩子說,我們兩天吃一個,孩子答應了。再後來,孩子三四天才想起來吃雪糕的事情。最後,孩子拉著我的手去小超市的時候,已經不要雪糕吃了。因為取小超市轉轉,已經在象徵層面滿足她的慾望。飲料也是用這種方法得到很好的解決的。

有人會問,這樣的方法不傷害孩子的身體嗎?我家孩子現在六歲,還沒有發現身體問題,中醫西醫都檢查過。

結論~一個孩子經過家庭教育能夠發展出“延遲滿足”的心理功能,是前期孩子的慾望大部分滿足,而少部分不滿足的結果。如果很嚴格的禁止孩子吃雪糕,對孩子來說,禁止即為誘惑。當父母看不到的時候,孩子會瘋狂的滿足自己的願望。

以上是我的家庭教育實驗和結果,僅供大家參考。






未成年心理與家庭教育


感恩悟空的邀請,我是教大育小。我們會發現,孩子如果沒有延遲等待的能力,會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孩子的延遲能力得不到滿足,會有這樣一些問題:


1.孩子會缺乏耐心

2.缺乏毅力,抗挫折能力弱

3.容易失去許多成功的體驗,自信心不足

4.情緒化嚴重,夥伴不多,容易形成自我的人格衝突

5.換位思考能力弱,體驗感弱,將來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這樣來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的能力:

孩子的延遲能力要從幼兒時期就開始訓練。

首先: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作為家長,不要為了訓練孩子的能力,就視而不見或者視而不聽,完完全全的忽略了孩子的這項需求,於是只是一味的跟孩子說:寶貝,你等一下。結果一直等卻每沒有結果,自然孩子的能力是訓練不起來的。

所謂的延遲滿足不是不滿足,而是滿足的時間推後,讓孩子有個等待中的過程。

其次:根據年齡階段的不同,滿足的時間也要不同。不能無限制的等待而沒有結果。或者說是等待超出孩子能夠承受的心裡範圍,這樣的話會形成孩子內在的匱乏,變成一種內在的壓力去左右孩子的成長。

年齡越小,孩子等待的能力是越弱的。例如2-3歲的孩子最開始能夠等待的時間是1-2分鐘。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能夠等待的時間會增強。但也不是無休無止的。

再次:延遲滿足要有可等待性。比如孩子愛玩具,不是一直給,而是特殊的節日給,例如說孩子過生日,兒童節等。跟家裡的老人可以這樣約定,什麼時候送什麼,讓孩子有了期待的喜悅的同時又感受到了自己被愛包圍,生命狀態有愛的流動,這樣孩子延遲滿足能力是得到一個很好的訓練。



教大育小


沒帶過小孩,回答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