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我國首個百萬噸級煤直接制油示範工程

比麵粉還細的煤粉進入生產線,20多個小時後,就能產出像礦泉水般清澈的柴油、石腦油等油品。在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奇幻的變化令人驚歎。

走近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

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廠區內的廢水回收池

10多年來,這家企業攻克一項項世界性技術難題,成功建設和運營了全球首條煤直接制油工業化示範生產線,為拓寬液體燃料供應渠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揮了技術引領、產業示範作用。

走近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

生產線的“心臟”加氫反應器

煤海變“油田”不再是夢

硫含量低於國六標準的1/10,符合國內外環保最高標準,凝點低至零下70攝氏度……說起自家產品的優點,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王建立頗為自豪。

我國富煤缺油少氣,把煤變成油曾是國人多年的夢想。

作為我國能源戰略的組成部分,首條煤直接制油示範生產線投資超百億元,設計年產油品108萬噸,於2004年啟動建設,2008年底試車成功,目前是全球唯一的煤直接制油工業化生產線。2011年起,生產線開始商業化運行,去年共產柴油、石腦油、汽油等油品近85萬噸,副產瀝青70萬噸。

走近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

經過處理後的汙水

王建立說,每產1噸油品消耗原料煤約2.3噸,石油價格高於50美元/桶時就能盈利,能源轉化率接近60%,遠高於煤電和其他煤化工行業40%左右的水平,目前是以煤生產液體產品的最有效途徑。

近年來,該公司發揮技術產品優勢,軍民融合發展捷報頻傳,研發出的航空、航天煤油和陸、海、空全系列軍用特種油品,為國防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走近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

左為市場銷售柴油,右為煤直接液化產品

多年來,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配套企業攻克了反應器製造、物料回煉等眾多技術難題,實現了關鍵裝備國產化。目前,生產線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8%,既保障了穩定運行,降低了運營成本,也帶動了我國煤化工技術裝備升級提檔。

高標準減排“綠色工廠”

首條生產線啟動後,煤制油分公司即與中科院、北師大等科研機構合作,興建了1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全流程示範項目。“通過2495米深的注入井,已經有30多萬噸二氧化碳被注入地下1500至2500米之間的鹹水層。”該公司工程師王永勝說,目前這是亞洲唯一的10萬噸級地下鹹水層二氧化碳封存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