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現在什麼都漲價,只有糧食不漲價”,你贊同該說法嗎?你覺得糧食該漲價嗎?

俺村的希望8




西門觀點:這是事實,誰也不能否認,國家也想讓農民種的糧食漲價,讓農民很快富起來,但現實是漲不上去。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大多數物品都在漲價,而且漲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唯有農民種的糧食不漲價,或者說漲價甚微。

糧價低,而種地成本高,儘管國家有補助,但種糧利潤還是太低,所以,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高。

那麼,糧價低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糧價高了賣不出去。我國生產的主糧小麥、水稻和玉米主要銷售給誰了呢?



主要還是銷售給國內人吃。因為外國人嫌我們的糧食貴。也就是說,國際糧價比我們低。主要消費者是國內人。你想,如果糧價提高到平均5塊錢,有多少人吃得起?而且農民工大都在城裡打工,一碗麵五十塊能吃得起嗎?所以,提高糧價,最終坑害的還是農民。

造成糧價一直低迷的原因除了國際糧價低以外,還有就是種地成本太高,種地太少,一個家庭最多也就十幾畝再高二十幾畝,但少的只有幾畝甚至幾分。從賺錢角度講,即便糧價再提高兩倍,農民還是不賺錢。



因為人均土地太少,種地成本本來就高,再加上深耕、施肥、播種、收割、澆水等投資,幾乎沒有利潤。一個人種三畝地和一個人種三十畝地,同樣都是平地,都是機械化,成本肯定差別很大。

所以,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土地少,人口多,尤其是農民多,如果不改變耕作方式,只提高糧價,應該是行不通的。

改變方式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少數人種地,降低種地成本,提高糧食質量,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如果,糧食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還能大量出口,糧食價格就不會一降再降,種地利潤大了,土地就值錢了,農民收入也就高了。

有人說,既然土地集中耕作有優勢,為什麼要把原來的大集體改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呢?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再恢復到原來的大集體農業社,土地還是那麼多,農民卻比原來還多,而且農民只能種地,還得交公糧,你說,如何讓農民富起來?

所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最大好處,就是把土地的使用權給了農民,現在又經過確權,可以無償使用到2057 年,對四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就等於永久性使用。

現在,土地確權以後,最大好處是,承包期內,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直在農民手裡,農民一家一戶種地不賺錢,可以把土地流轉出去獲得收入,自己還可以做生意、務工賺錢。這樣,既解決了家庭耕種成本高利潤低的矛盾,也解決土地連片耕作實現農業現代化耕作的大問題。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我是一個農村人,以我的經歷來說,近二十年來,小麥和水稻的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以小麥為例,零幾年大概是九毛到一塊每斤,水稻是七八毛每斤。到去年為止,小麥的價格還是徘徊在一塊左右,而水稻大概是一塊二上下。所以說這麼多年以來,穀雨的價格幾乎沒怎麼漲,絕非誇大其詞。

而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的成本卻在飛漲,從種子,化肥,農藥,到機械和工具無一不在漲價。包括農民本身的衣食住行,所有的開支都在增加。如果農民不外出務工,單純憑藉種田的收益,可能很難維持溫飽。



但是農產品價格問題事關重大,自古以來,穀賤傷農,谷貴傷民。政府對於糧價的監管和控制都極為嚴格。首先糧價不可能完全交由市場調控,以國際糧價來說,中國的糧食生產完全不佔據優勢,如果由市場調控,國外產品大規模湧入,糧價可能會進一步下跌。糧食維持在目前的價格其實已經屬於不易。如果強制性漲價,且不說市場反響如何,對於很多人的生活,以及食品相關的行業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糧食價格上漲不是提升農民收入的長久之計。本身土地的產出無法養活更多的農民。而農民要想獲得更多收益,仍然需要從事多種經營和工作,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是通過科技和管理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比如大規模的機械化耕。或者通過特色農業來提升農作物的價值,比如有機農業等。所以農產品價格無法上漲是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農業不是中國六億農民的唯一收入來源,不是滿足他們更高物質生活的金飯碗。


炊煙漸遠


家在農村,父母種地多年了,有一年工作不順利,就回到家,閒著幫父母做點農活!應該是十月份左右,地裡的玉米下來了,我和父母去地裡辦玉米,為啥不用機器呢?父親一句話,用了機器今年的玉米又白種了!沒辦法,頂著烈日戴著手套,一天下來一畝多的玉米搞完,叫的三輪車,裝回去,曬了幾天,下來就是褪玉米粒,再曬,曬乾了收玉米的來了,價格湊合也就賣了,幫著裝車,箇中辛苦搞過的自然明白!下來多少錢呢?不到兩千!!!!!我雖然沒啥本事,出去上班一個月也有至少六千,看著父母滿頭白髮,心中不是滋味!現在我是堅決反對他們種地,每個月給家裡打錢,也不願意他們辛苦種地,但是沒辦法,他們還是那樣勞作!玉米的成本你們估計不太清楚,據我所知,機器犁地得六七十,澆水三次每次一百左右,化肥在二百左右,外加打農藥五十!物價飛漲的年代,糧食價格一直沒漲,就是苦了農民了!


諸葛一生惟謹慎啊


凡是靠買糧吃的城鎮人民都知道糧食年年都漲價,現在社會上總有一些人不講真話,不實事求是。我們長沙市人基本都吃的是二元六一斤至三元多一斤的米,一些年紀大的愛節儉的則到超市買二元左右一斤的特價米,經濟好的則吃五元左右的柬埔寨米,現在農村裡只種自已吃的糧食,城市人口主要靠國外進的糧食為生,因為進口糧食比農民種糧划算,只講種根吃虧,偏生國外糧價比國內都低。現在農民不種田,國家還補錢。工人失了業,什麼都冒得。我家的農村親戚比我這城裡人經濟卻寬裕很多,到農村走親戚,我連麻將桌都不敢上,玩不起,太慚愧了。


天馬5742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這話基本符合實際。而且還要加上一句,糧食不僅漲價慢,而且與工業品價格之間的剪刀差也是越拉越大。

現在不僅一些日用工業品價格見漲,房子、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價格都在快速上漲,有的甚至了漲了幾十倍、甚至幾十倍,就連死人殯葬業也價格飛漲,出現了“死不起”的嘲諷。

而糧食價格雖然也有所上漲,但上漲的速度非常慢,尤其與一些重要工業品及安居項目相比,糧食價格上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覺得糧食價格直接關係到農民的利益及種糧的積極性,在現階段還是應該適當 上漲才對,但考慮到糧食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更關係社會低收入人群的切身利益,國家必須採取措施對低收入人群在糧食價格上漲之後進行適當的補貼。



開偉觀察


有些人說”現在什麼都漲價,只有糧食不漲價”,你贊同該說法嗎?你覺得糧食該漲價嗎?我很贊同這個說法,這個也是的的確確存在的現實。


據我父親講,糧食已經有20多年沒有大的價格變化了,近幾年更有輕微下跌的趨勢,所以現在好多人都認為基本的糧食種植己經沒有了前途,糧食的價格再沒有起色,農民無奈棄耕也只會越來越嚴重,這就是農村現在最真實的現狀。

下面以早二年稻穀最貴的時候還有1塊4毛每斤為例,而去年同等稻穀收購價在1塊2毛每斤,按一畝產稻穀1200斤算,農民每畝收入比之前1塊4的時候每畝卻少收入240塊錢。而這二年用工成本、農藥、化肥、種子樣樣在漲,變相的掠奪糧食本就微博的利潤。而唯獨糧食價格不升反降,按這樣發展下去,小戶個個得破產,所以才有呼籲糧食漲價的聲音,因為低層糧農實在是無利可圖了。



當然糧食價格漲不上去,也是有許多深層次原因的。比如,國家為了維穩,是嚴格控制糧價上漲的,再加上外來進口糧食比國內糧食便宜,更加大了對國產糧食的衝擊。另外糧食收購中間商,也是要賺錢的,拼命的壓低收購價格,導致了農民的糧食越豐收,賣的價格越低。

總之,這個不是贊同不贊同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現在要是哪個農村青年要是說準備回農村種糧食,肯定會被人說”腦袋被門夾了“。可見,農民現在對種植基本的糧食作物有多麼大的意見,但凡有點勞動力的,外出打工,遠遠比種地強。

最後,我想說的是,要麼加大對農村小戶種糧戶的補貼,要麼提高糧價,要讓農民看的到希望,我們土地荒蕪的現象才會減少。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不同的建議我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壞男人2576


現在什麼都漲價,唯獨糧食不漲價!我非常贊同糧食漲價。只有糧食漲價,才能提高種糧農民收入。我想問一下,什麼都在漲價,那為什麼糧食不漲價呢?!有人說糧食價格不漲,國家對種糧農民有補貼,也是變相給糧食漲價。那去年東北水稻最低收購價一斤降價兩毛。國家對種水稻農民一畝地補助不到100元,一畝地按1000斤產量計算,每斤補貼一毛錢,而收購價降每斤降兩毛錢,實際農民種地每斤比以往降價一毛錢。這樣的補貼不是還在降低糧食價格嗎?就18年來講,一畝水稻地就糧食價格降低,其它費用不變的情況下,稻農收入減少最低100元!由於農資價格普遍漲價,人工也在漲價,這幾個漲價因素影響,種子,柴油,化肥農藥,人工每畝也要增加100元,這樣18年每畝農民少收入達200元以上!其它補貼農民基本享受不到。本來農民種地收入就不高,糧食價格再下降,其它都在漲價,讓農民怎麼過,怎麼活啊?!所以農民迫切要求國家提高糧食價格,保護種糧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地積極性,關心當下農民的疾苦!為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制定切實可行方針政策,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


北國飄雪


我來談一談我的回答我看了在座的一些回答都不太準確。農業要整好其實很簡單,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各方面都有數據,實名認證就像個人信貨一樣,只要幹農業的大數據裡就有。有點兒跑題了。農業想要發展,絕對不是補貼。也絕對不是集中管理,大戶承包。如果非要說以後機械化管理跟人西方學習,按中國的國情,也是人口減少,老人幹不動了,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人來承包。現在的問題呢,是補助到不了真正幹實事的人手裡。要振興農業,不是靠資本的進入,如果有賺頭,資本早進入了,證明這個農業是沒有賺頭的,但是,不是農業發展不起來。 而是要重視向國民支柱產業一樣重視。不是三分鐘熱血和老生常談。我個人愚見,如果發展的農業,必須靠本地的年輕人,各村各縣各鎮年輕人,本村的年輕人來帶頭才能發展好農業,要年輕有為,敢想敢幹。打個比方,比如你家有一套房子,在本地能支個15到20萬。有一些固定資產全部抵押之後,能值個二三十萬。在包了二三百晌地,去銀行貸款,銀行再來評估,在對你的包承包地多少給你貸款。年利率跟樓房的利率差不多很低。你比如你帶了200萬,必須你在20年還清。20年之後,大約還了80萬。國家在拿利息錢放在社保裡,以這部分錢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在讓農村老人自己交一些。以後用地來反哺老人養老。你看,既解決了地的問題,又解決了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但是如果這麼整,必須。承包的年頭要長。所以國家要保護承包人的利益。只允許各村屯年輕人承包。別人不允許。既解決了年輕人的問題,又防止了裙帶關係資本的進入。這是我個人愚見,太多的話我就不說了,但是我認為我個人的這個思路絕對是對的。歡迎各位網友留言批評我。讓我知道我這個思路到底哪噶錯了。我們一起共同商討。



徐彪1128


化肥以前幾十塊一袋,現在一百多2百多一袋,農藥以前幾塊錢一瓶,現在幾十一瓶,長了多少倍,糧食才長几個錢,糧食長得價格還沒有貶值得快,地裡產量還是那麼多,安現在的物價,產量應該漲好幾倍才可以,糧食本身就是最弱的弱勢群體,不光讓有錢人能消費的起,更要讓窮人也要消費的起,不管你多麼窮最起碼能買得起糧食,現在糧食都是國家保護價,別的東西隨便漲價,就糧食不能漲,以便保證窮人都消費的起,說白了保護價就是打壓價格,為了窮人最低保障只能讓農民買單,農民是中國最窮最低層的人,安現在貶值的價格來算,現在的小麥還沒有以前的小麥貴,現在一塊錢能買什麼,以前幾毛一斤的小麥可以買很多東西,糧食是穩定國家的基礎,只能讓每一個窮人都吃的起國家才穩定,所以白給他們種糧食吃。


樂樂126106691


國人很奇怪,麥子2元一公斤左右的農民賣價已有20年了,水稻,玉米也是這樣,這二十年,種子,農藥,化肥漲了多小倍?物價翻了多少倍?房價翻了多少倍?

我想問下一個家庭,一個月能吃多少面,多少米?加上肉,菜,自己做飯,你能吃多少?1000元食材足夠,就算翻倍,最多增加1000元支出,我相信大多數家庭可以承受。

而且因為你們增加的這點支出,會使農業和農產品質量產生質的飛躍,會使國人健康大為改觀,不值得嗎?

國人真的本末倒置,大多數家庭一聽食品漲一點就肉疼,大呼小叫。可是,一買房大手一揮幾十萬,幾百萬擠破頭去買,兩套,三套甚至更多套房的人大有人在,那會一點也不心疼了,也不嫌貴了。

你的肚子沒有磚頭水泥值錢?你不願為肚子的健康付出,只能吃追求產量的產品,或是進口的。最後省的錢交給醫院買藥,買進口藥,進口設備去了,你省了嗎?

國家看似掙土地錢了,結果醫保的錢不夠用了,因病早退的錢增加了,治理環境的錢增加了。結果賺了嗎?

所以眼光長遠些,農產品價漲點對百姓不見得是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