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武器的革新基本終結了殺人技的功夫,但無法取代武術;電腦輸入法的普及解放了雙手,但無法替代書法;PS的火爆可以製作出優良的圖像,但無法取代繪畫和攝影……智能產品的普及讓自動駕駛成為可能,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帶來駕駛的變革,但同樣的,也無法取代駕駛技術,因為武術、書法、繪畫攝影、駕駛技術等都是人類挑戰自我的一種表現,是人類意識形態的一種昇華,換言之,它們都是各自領域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什麼是藝術?憑藉技巧、意願、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藝術是知識的力量,我們所熟知的文藝復興,就可以看做是一場藝術的昇華,反應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汽車的普及讓曾經遙不可及的駕駛深入到了尋常百姓家,但十幾年過去了,我們不但沒有形成自己的賽車文化,甚至連基本的汽車文化都沒有實現,因為在我們眼中駕駛技術僅僅是一項技能,是技能那麼就無需太多研究,熟能生巧就好;這也造成了側面很多民眾認為出租車駕駛員的車技與中國職業賽車手水平差不多這樣的錯誤觀點。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近期,在北京大興德安賽車場,筆者有幸和Driving Art的韓嶽和李微老師一起“修煉”駕駛的技術,通過兩天的接觸,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職業車手與愛好者之間的巨大差距,同時也印證了韓寒的一句話“永遠不要用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Driving Art 解讀什麼是真正的漂移

在體驗Driving Art之前,筆者也是經常會下一些賽道玩耍的,也看到了很多漂移的愛好者,基本上都是在一個大空地裡;拉著煙呼嘯而過,確實是很刺激。但現在回頭來看,那些漂移根本算不上駕駛的藝術,充其量僅僅是“漂起來了”。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真正的漂移絕對不是在一個大的場地,而是在方寸間讓車遊走於各種樁桶之間,時而畫圈;時而八字;時而螺旋;時而180度掉頭……如果沒有絕對的駕駛精準度和自信心是肯定做不到的。在此次的體驗中,有多名學員之前應該是接受過漂移的訓練的,但在韓嶽老師的小場地上,也暴露出了信心尚可,精準度不足的缺點,不過在韓嶽老師的指導下,都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韓嶽老師還講到,漂移是需要激情的,車手需要激情,觀眾也需要激情,他會讓你和觀眾“熱血”起來,也會讓你和觀眾互動起來。在漂移的過程中,無論你還是看客都是快樂的,這就是藝術,駕駛的藝術。

駕駛評測遇挫折 虛心體驗Driving Art

在駕駛評測環節,筆者得分較低,被分到了初級組由李微老師帶領體驗,雖然自己之前參與過一些比賽,但駕駛的都是小排量的前驅車,對漂移和後驅車是完全陌生的,在初次的定圓體驗中,也是囧態百出。

好在有李微老師的耐心指導,基本掌握了定圓的駕駛方法。李微老師和韓嶽老師都可看做是國內頂級的賽車手,常年活躍於拉力賽場,有著豐富的比賽和教學經驗,尤其是李微老師的意念教學,利用身體的感知和想象來完成基礎的訓練尤為有效。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通過體驗瞭解到,在漂移中,定圓是基礎的基礎,因為所有的漂移其實都是在畫圈,只不過是大小不同的各種組合圓而已。定圓有逆時針和順時針,其中因為逆時針是靠近駕駛員一側,會相對容易一些,但無論是逆時還是順時,都要力圖讓樁桶持續的出現在前風擋中……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的學的達芬奇學繪畫的課文,老師讓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雖然藝術形式不同,當同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玷汙自己的理想,憑什麼讓別人去尊重

此次兩天的體驗培訓,筆者認為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去學習的,第一天報道的時間卡環節,讓我們看到了作為中國頂級職業賽車手的嚴謹,韓嶽老師和李微老師對於自己的理想是執著的,也是熱愛的,他們利用時間卡向我們傳遞著一種思維,不要讓我們的惡習和無知去玷汙這神聖的殿堂。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中午有幸和韓嶽老師和陳德安老師同桌吃飯。陳德安老師是德安汽車運動的創始人,也是和韓嶽、李微齊名的中國頂級拉力賽車手之一;通過談話也深刻了解了他們對拉力賽的熱情和付出,韓嶽老師為了停車入位的吉尼斯紀錄每天500次以上的手剎練習,練到手抬不起來;挑戰兩輪形式將自己練到長時間行駛不暈車,每日手腳僵硬……陳德安老師每天堅持10公里的跑步訓練,手臂的傷痛也不能阻止其參加CRC的熱情……他們的刻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我們只看到了他們的成功,但背後為了這個理想的付出我們又知道多少呢?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作為一個賽車媒體人,坐在他們身邊我突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也感到了陣陣的羞愧。我們口口聲聲說為賽車運動添磚加瓦,宣傳中國的賽車文化,但我們都做了什麼?我們又索取了多少?我們為了自己的私慾,可以非常便捷的去參與到各類賽事培訓、賽車比賽中,我們得到了很多普通人得不到的機會,而這些機會都是這些職業賽車手用身上的傷痛換來的,但我們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守時都做不到,還談什麼熱愛。

我們要磨練的不是自己的車技,我們要學習的也不僅僅是Driving Art上多畫幾個圈而已, 我們要學的是韓嶽老師他們對自己事業的這份熱愛、對工作嚴謹的態度和精神執念。我們是賽車運動的幕後工作者,是賽車文化的推動者,就如同CARBOOIL潤滑油與Driving Art一樣,如果沒有CARBOOIL潤滑油為此次體驗活動保駕護航,那麼Driving Art的這兩輛原廠的後驅車也許堅持不了兩天就OVER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CARBOOIL潤滑油,也許韓嶽老師受限於油溫也不太可能做過激的表演吧!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Driving Art追隨韓嶽老師修煉駕駛的藝術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職業賽車手耀眼光芒的背後是無數的傷痛和汗水堆積而成的,我們雖然偶然也會在舞臺上玩耍一下,但這畢竟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通過Driving Art,他們向我們展示了職業賽車手的風采同時也向我們發起了“挑戰”。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真心熱愛賽車還是僅僅是想通過平臺過過車癮。通過Driving Art,我們應該接受韓嶽老師的“挑戰”,他們將汽車駕駛“玩”成了藝術,那我們呢?我們是否把擅長的事做成了“藝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